林鹏杰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我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同属粤语地区,他们文化相同,生活习俗相近,由于历史原因而分割三地,百余年来,三地沿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各自积累了自己经济上的优势,但也遭遇了许多限制和“先天”发展的缺陷。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带规划相继出台并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相比以上三个经济带,粤、港、澳三地经济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差异明显,互补性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的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必将取得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也必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航标灯。可喜的是,我国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建成通车,这不仅创造了世界桥梁史的奇迹,更建立了连接香港、澳门、广东的重要经济纽带,它的建成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开启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仅是三地交通地理上的贯通,更是三地思想观念上的贯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概念的实锤。
世界上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以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最为突出,而组成这些湾区的不同陆地区域都是以桥梁贯通,陆路交通是这些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其中纽约湾区就有大小11座桥梁把由海湾分割开的陆地链接了起来。我国是在2017年由中央政府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并将这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列为未来重点培植的对象。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珠江口两岸的“9+2”城市群,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再加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东莞、肇庆、江门、佛山这9个广东省内城市。在过去的1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用了不足1% 的国土面积和不足5%的人口,创造了11%的国内生产总值[1]。毫无疑问,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联通了大湾区城市群,也激活了湾区经济进入快车道发展模式,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中将更加举足轻重、独树一帜。
水上休闲运动是现代休闲运动中的重要项目,它包括:游艇、帆船、帆板、冲浪、潜水、皮划艇,以及一些民族传统水上运动,比如中国的赛龙舟。其实水上休闲运动又有海上和湖中项目之分,像冲浪运动就只能在海上完成,而皮划艇、赛龙舟等则只能在湖中进行。游艇、帆船、帆板等即可在海上,也可在湖中进行,像北美的5大湖,风浪大时几乎跟海一样,所以许多国际帆船、帆板比赛也多次在安大略湖和密歇根湖举行。发达国家水上休闲运动产业早已是运动休闲产业中的重要组分,而且这部分产业具有产值高、消费人群收入高、单次休闲消费高的特点,因此,水上休闲运动产业首先在发达国家或者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流行,是许多成功人士向往的运动休闲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国外的生活方式乃至休闲运动也逐渐传入我国,并率先流行于经济发达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领先于内地,湾区内的城市大都沿海,加之广东历来流行赛龙舟等水上娱乐活动,因而现代水上休闲运动项目也较早登陆了大湾区,并首先在富人们中间发展成为时尚。过去认为,只有极少数富人才能问津的游艇休闲运动,如今在广东已相当成“气候”,广东省游艇行业协会于2012就已成立,虽然作为一个产业,游艇业起初的发展并不容易,但该协会积极组织、协调,为广东省游艇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据该协会预测,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游艇业将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游艇生产和消费地区[2]。2015年,在珠海举行的国际游艇展上,入场参观的人数达到了3.2万,各类游艇相关的项目签约金额达到4.2亿元[3],展会期间同时举办了“粤港澳游艇产业发展论坛”、“首届中国游艇帆船公共码头发展论坛”、“投资环境推介会”、“中国大学生游艇设计大赛B2B”等论坛和活动,其红火程度足以证明广东游艇业蓬勃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另据报导,深圳在册的游艇企业于2015年已达400家,深圳游艇产业规模已达20亿元人民币[4]。世界游艇产业发展规律显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便开始萌芽,而深圳人均GDP已达2.2万美元,显然早已超越了游艇产业发展的起跑线,未来游艇产业仅在深圳就指日可期。香港的游艇产业更是它的传统优势产业,深圳的游艇产业之所以领先全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香港的带动。近年来,在香港一年一度的国际运动休闲展览会上,水上运动休闲用品呈逐年增多的态势,说明水上运动休闲产业在香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5]。
谈到游艇休闲运动,有人总是把它与邮轮产业混为一谈,邮轮是纯旅游项目,而游艇运动则是指参与的人要自己亲自驾驶游艇,到湖、海之中进行航行、钓鱼、潜水等一系列运动活动,它是水上休闲运动中最引人入胜的项目,也是消费最高的项目。游艇休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水上休闲运动产业发展的状况,同时它对其他水上休闲运动项目具有带动作用,很多从事皮划艇、帆船等运动的人们最终也会爱上游艇运动。事实上,帆船运动在香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帆船是作为渔船而成为香港人打鱼为生所必须,随着香港工业化程度的加快,许多渔民已放弃了打鱼生计转而从事商业,帆船则作为一种传统被当作运动娱乐活动而得到传承。2018年,香港新鸿基帆船队经过19天的奋力拼搏,赢得2017-2018赛季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第四赛段(澳大利亚墨尔本至香港)的冠军,这是该赛事40年来首次由中国人夺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帆船运动在香港的发展状况。
我国广东地区曾经是国外许多运动品牌的来料加工基地,其中以东莞最为突出。虽然现在许多知名品牌已将其加工重心向东南亚转移,但广东前些年积累的厂商、设备、人才以及管理经验等依然还在,这为该地区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工业的部分奠定了软、硬件基础,加之香港、深圳、珠海、广州等地的水上休闲运动时尚的发展,可以说大湾区水上运动休闲产业已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工业、商业和市场环境,事实上,过去积累的运动休闲企业及其投资人也正在寻求新的投资方向和发展机遇,只要湾区经济规划和相关政府政策略有意识地向水上休闲运动产业引导,该地区的资金、人才等必定会向该产业汹涌澎湃地转移,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休闲运动产业必将成为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引擎。
3.1.1 水上休闲运动的流行将带动水上休闲运动产业投资的热潮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与港珠澳大桥通车几乎是同时刺激到了自己的神经,一旦这些概念深入人心,那么这个新兴的区域经济圈就具备了无限的市场潜力,不难想象,很多人都已作着或早或晚的计划,将来一定会去港珠澳大桥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三地不同的景象和现代氛围,这就是市场潜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发展初期,各种各样的宣传一定少不了,也很重要,它必须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知道这个区域的特色产业,以此来吸引客户,吸引投资。同样,喜欢休闲运动的人们,一定会很快了解到该地区优越的水上休闲运动条件,从而纷纷去休闲、体验、消费。即便是在湾区概念下的经济发展还没有真正起飞的当下,该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地区,因此到这里休闲消费的同时,也能体验和感受超前发达的氛围,享受世界上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一旦湾区经济圈的概念真正形成了影响力,水上休闲运动产业的市场前景将会爆棚,并深深刺激投资市场,其投资热潮可想而知。今天的中国,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不缺钱,前些年房地产投资过热也是因为政府和民间的钱找不到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因而一味地挤向房地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优势逐渐被认知,其水上休闲运动产业优势也随之会成为湾区经济的亮点,以中国乃至世界的休闲运动市场来看,目前湾区水上休闲运动产业的规模远未达到成熟的境地,投资蜂拥而至一定可期。
3.1.2 水上休闲运动产业在湾区内城市群中优势互补、平衡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蓝图早已由中央规划,地方各级政府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然而在现有可见的资料、信息中,我们还看不到关于该地区水上休闲运动产业的规划,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个产业在湾区大的规划当中还显得微不足道。但从休闲、旅游产业甚至服务业的较大视野下便可发现,水上休闲运动产业在湾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原因是它可以对整个湾区经济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带动作用,而且它本身如果健康发展的话,其产值也会相当可观。目前来看,香港水上休闲运动以游艇、帆船、帆板为主要内容,深圳则以游艇业最为抢眼,内地的广州、肇庆等地以皮划艇、赛龙舟等为特色,珠海则刚刚开启了水上休闲运动发展路径,2019年3月,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与珠海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合作发布会,双方将在赛事组织、企业品牌推广、训练基地、培训认证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6]。可见珠海在发展帆船、帆板运动方面从一开始就以产业经济的视角切入,可谓雄心勃勃。当前湾区内各城市已有自己的水上休闲产业特色,未来即便没有很好地进行大湾区水上休闲运动产业规划,这些城市间也会自然形成产业链对接、优势互补,并逐渐达到平衡、整体发展。况且,作为湾区经济,与环境共生为目标,国家也一定对此项重要产业做出整体规划的,因此,大湾区城市间一定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构建起完整的水上休闲运动产业链,从而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3.2.1 积极培养、建设一支过硬的产业人力资源队伍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从来就不缺钱,而且水上休闲运动产业已具备比较成熟的硬件条件和市场条件,未来在大湾区概念刺激下和在中国休闲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趋势影响下,水上休闲运动产业投资必定会掀起波澜。相比之下,水上休闲运动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缺乏已明显是产业发展的短板。以游艇产业为例,现在香港一些公司进行培训指导的教师大多来自国外,如果将来游艇产业成规模发展的话,光靠国外的几个培训师、管理经理等显然是不够的,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区域,在国家宏观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其休闲经济规模总体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积极培养自己的产业人才队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有学者提出,应当积极利用湾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优势,有意识地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中考虑水上休闲运动产业的未来需求,目标明确地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7]。
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效率较慢,而眼下大湾区经济建设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多渠道培养实用型人才才能解决眼下燃眉之急。运动休闲产业在我国已经历了若干年的发展,运动休闲理念也在很大人群中深入人心,而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培养、锻炼的一批运动休闲管理、技术人才可以到大湾区进行实地锻炼,经过企业专业化的培训,应该可以较快地转型成为水上运动休闲的专门人才。相比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这条途径可能更加快捷、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加专业化。中、外经验都表明,大型成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对入职的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已是当今高端企业的通行做法,因为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无论他们多么优秀,对于用人企业来说他们仍然有很多不足,比如他们不了解刚入职的企业,不了解企业产品、客户、市场规律以及企业的经营理念,甚至在技术上也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所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来说,吸引内地人才进行企业专门化培训是更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式。
3.2.2 提高水上休闲运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现代流行的水上休闲运动项目都传自欧、美,相关水上运动用具、装备也基本由洋品牌一统天下。我国东莞曾经是众多国际运动品牌的生产加工基地,但当这些品牌把加工厂移到东南亚时,东莞的厂商大都无计可施,忍痛接受倒闭的现实。对于大湾区水上休闲运动产业来说,一定要汲取东莞的教训,从现在起就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在积极引进洋品牌并与国际商家合作的同时,必须壮大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这其中自主创新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创新才能做实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休闲产业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产业之一,其比例可达1:10[8],也就是说,投资1元钱在休闲产业,将来的回报最高可达10元钱。作为投资者面对这个数字时首先应当想到的是,休闲产业收益中能够有更多的钱可以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创新上,对这个新兴的产业来说,创新研发的投入将来会成为自己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为此,创新应当是所有水上休闲运动企业最重要的理念。同时,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把企业的资金优势与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结合起来,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力。
3.2.3 加强对水上休闲运动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我国所有高速成长的产业中,房地产业可谓独树一帜,其发展速度甚至已至过热,毫无疑问,其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强大的金融支持。为什么金融系统会单独青睐房地产业呢?一方面,金融机构看到了国内市场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土地不可再生,房子也搬不走,贷款给房地产企业,资金相对安全性较高。很显然,一个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水上休闲运动同样需要金融支持,好在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有着优越的金融大环境,只要投资人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企业发展定位,并有明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金融机构自然会喜欢与这些企业合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总体规划中,如果能够关注到水上休闲运动产业,那么无疑这是对该产业最大的利好,它必定会提升金融机构对该产业支持的信心,所以,湾区总体规划和金融相对宽松的政策是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休闲运动产业良好发展所依赖的两个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休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粤港澳大湾区集中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这些发达城市组成的经济圈,其休闲经济发展程度自然对湾区的GDP举足轻重。水上休闲运动产业在该地区已具备长足发展的基础,湾区经济圈概念的实锤无疑是对该产业发展吹来的徐徐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