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佳维 刘炜亚 岳玮 侯章亚
关键字:河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行机制
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的资金,缺乏服务管理平台,评估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单一标准较为僵化,缺乏监督和反馈体系,严重制约了河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
1.经费不足
河北省高职院校与企业间合作经费方面没有明显改善,出现劳动力成本与管理费用增长迅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果缺乏资金而影响“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教师发展本身的弱点将影响教学质量,也会降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性。
2.评价标准单一
重视合作数量的评估,轻视合作的质量。是否真正提高了学生在就业领域的竞争力、个人未来发展的力度、能否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能否在较小程度上反映合作的量化指标涉及较少。
重视合作的短期影响,而轻视合作的长期影响。是否增加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是否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素质、是否有助于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是否有助于更新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全盘考虑。
3.监管不完善
制度化的监督和完善的保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与企业间顺利合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合作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工伤事件,安全问题发生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责任需要提前界定,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应提前在实习期间为学生建立好安全保障制度。
1.校企合作模式还未成熟
河北省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仍处于中低发展阶段,校企之间仍缺乏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许多类型的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是建立在情感维系的基础上的,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是共同协调的统一行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学校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的利益同样也得不到保障。
2.导向管理存在冲突
过程导向侧重于强调短期结果,相对忽视长期利益,过程对结果的影响,需要更系统的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实习实训打破企业原有的生产流程以及工作进度,也就会必然产生相应的冲突。此外,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企业开展的交流与研究,也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的核心技术,由此也会产生合作间的矛盾。
3.跨省合作薄弱
一些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有较多的地域限制,本省企业是河北省职业院校的优先选择的合作方,跨省合作的几率相对较小。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通信技术和交通的发展,高职院校与跨区域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校企合作的主要趋势之一。
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高等职业提高到了战略地位,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念,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道路。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仍存在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质的发展。
1.生源质量限制合作发展
高职教育实践技能人才的发展取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职业培训的质量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素质是教育教学质量和职业培训质量的合理起点。对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招生制度,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的教育质量没有必然的保障。
2.专业发展影响合作效果
(1)专业条件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市场对职业需求的环境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逻辑起点和重要环节,职业教育现有的职业环境基本符合学科的内在逻辑,不合理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的合作发展。
(2)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职业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职业潜力的教育。职业教育应选择一种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有利可图,高职院校参与的目的是互惠互利。从合作目标上来看,两者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双方在合作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互惠性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国家提供给大众的公共产品,在提高国家生产力竞争力、提高个人工资收入、增强企业产品增值,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公益性建设是国家的战略选择,这也是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利益。在保障职业教育公益性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符合职业院校的职业培训目标,有利于学生实现更大发展。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逐利性
企业的目的是利用各种生产因素将商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独立行事,对自己经营与决策所产生的利润或损失承担责任。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利润行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时,企业有自己的合作目标,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合作目标交叉点,当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利益发生冲突时,特别是涉及到直接利益和长远利益时,合作项目和人员会被企业视为额外的负担。
为了实现有效和长期合作,最重要的是通过建立文化机制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文化融合。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成为强大的中心力量,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将职业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
1.在实践教学中执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为了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发展和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必须服务于“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外制造车间、学校内工厂、学校内实践基地等进行练习,最直观地感受到企业文化。此外,在评估技能或课程时,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和评价标准。
2.在人才培养中贯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在专业化方面,应充分考虑到企业文化与本专业的关系。在培训方面,必须组织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课程,并在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如组织提高综合素质课程,组织校外实践性活动的培训课程等。河北高等职业院校要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校和企业的需求,不仅了解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类型和技术不足,而且知道如何在办学中更接近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高学校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当一个人面临各种选择时,通常会选择一个能为自己带来利润最大化的选项。企业要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我们就必须帮助其把利润提高到较高水平。尽管从实践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之间的合作在短期内对商业没有多大好处,但长期的合作则完全可以取得有商业价值的成果。因此,构建校企双赢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创建有共同利益的职业教育联盟,尊重共同利益的原则,就可以有效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