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震,喻 瑜
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并不适应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为此,要加大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力度。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一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致力于满足当代老年人养老服务上不同层面上的不同需求,保障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质量。而加强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老年人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
社会化养老是以社会为途径,涵盖了社会制度保障的养老服务政策、项目及内容的一种养老服务。区别于传统养老,社会化养老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是以老年人为服务主体,为其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以及专业化的队伍的一种养老模式。在社会化养老模式中,我国要以家庭为根基、社会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作为社会化养老体系构建的导向,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庇护。
当代,养老服务一直都是全球关注的话题,在具有速度快、水平高、具有阶段性和累进性特征的老龄化背景下[1],我国政府对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并将家庭为根基、社会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作为发端,不断完竣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福利与补贴制度,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老龄政策的有效执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在一些方面上仍然存在着缺陷,如:政府支持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财力不足、对民间组织的歧视问题仍然存在、欠缺从单位养老转型到社会养老的承接作用、社区内对养老服务的能力有所缺乏以及相关的养老服务政策的管制等[2]。
家庭是老年人赖以生存的住所,老年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能够使身心更加放松和愉快。虽然当代家庭养老的作用已呈现出逐步减弱的趋势,但对老年人来说,在家庭中养老具有无法取代的功效,即其在家庭养老中能得到精心的照料和精神抚慰以及享受家庭养老中特殊文化价值所带来的作用。并且家庭养老在广大的农村是普遍存在的。“从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的阶段实质上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在养老义务中主次角色调换的过程。”[3]因而深化家庭养老的作用及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将老年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尊重和关心老年人是当代人类道德的进步。马斯洛作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将人的需要按照层次由低往高循序划分为五种类别,即心理需要、安定需要、交际需要、敬重需要及自身完成需要。养老队伍应充分了解这五种需要的涵义,站在理解老年人的角度上,清楚老年人之间的迥异并针对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的需求供应多元化的、专业化的、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分析政府、民间机构及社区内对于养老服务存在的差异并提出解决方案,促使社会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化养老职业作为一种市场化的产业,要依据市场化、工业化的准则来开辟社区老年供职产业,并施展市场功用,将市场化落实在管理制度、人才制度、职守制度和分配制度上,开展具有生命力的、连续性的、能保持老年人优良生活品质的社区老年供职产业,促使老年人群产业链的形成并让老年消费市场走向规模化、规范化。
现阶段,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单一主体的发展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而要整合所有的服务主体并全面调节已有资源,将不同的职责与任务分配至发展主体上[4]。对此,要增强及完备政府对于养老事业的财政投入机制,尽量发掘潜伏中的养老资源,并通过民间养老服务的机构以及企业筹备养老资金,实现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和稳定化,促使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基于养老产业化,联合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将适度普惠作为方针,设立与当代老龄化背景、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能使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的、能笼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即要将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作为刚性指标,策划构建社会化养老体系的方案并达到指标;其次,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归划于城乡建设总规划中;最后,仔细审核并分配各项指标,有条不紊地执行规划任务。
要避免服务组织的扩增与已有资源的耗费。对于各个组织的监察要做到细致严格,要定期对其进行评定,促使各组织间的积极交流,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整合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要做到对城乡及各个区域统筹兼顾,紧紧跟随我国城市一体化的发展进度,并增大对农村、偏远区域养老服务事业的实行进度,注重城乡与偏远区域的整合与衔接,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
当代,作为传统养老模式的家庭养老正逐步衰退。而养老服务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举措,基于严峻的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要指引人们改变传统的养老观点,积极推动社会化养老,还要鼓舞老年人踊跃参与社会事务。通过社会传媒、公众媒体来实行对养老理念的宣传,使社会非盈利组织及机构、志愿者等自主展开对社会风气的教导,推广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活动,推行自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