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感觉统合能力是人类个体的一种重要能力,如果儿童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将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而儿童之所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感觉刺激的缺乏。根据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发生机理可知,以身体刺激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活动无疑是改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
感觉统合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生理学家C.S.谢林顿提出的,谢林顿终生致力于研究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他人为:人类大脑将接收到的各种刺激,例如:声音刺激、光线刺激、气味刺激等等,在大脑中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就叫感觉统合。感觉统合能力是人类个体所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其不但会影响到人类个体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确保个体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做出正确反应和正确应答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人类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在3岁以内就会逐渐形成。如果在个体成长的初级阶段,也就是3岁以内,没有形成基本的感觉统合能力,在3岁后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刺激无法有效整合,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应答,就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而感觉统合训练,就是为了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改善或者是预防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所开展的训练活动,这些感觉统合训练活动通常以给予各种外界刺激为主,通过增加外界刺激来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十年来,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各种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楼大厦逐渐成为城市的常态,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在大自然中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正在不断被压缩,他们接触和接收外界刺激的机会也明显减少,以至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日渐凸显。国内学者任桂英和王玉凤早在9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与儿童感觉融合失调相关的研究。她们通过对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占到了接受测评学龄儿童总数的35.86%;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占到了接受测评学龄儿童总数的10.28%。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已经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在此之后研究领域的其他很多研究同样证实了这种情况,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人数的正在增加,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一旦出现,就会造成学习障碍、性格障碍、情感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否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愈?国内学者李旭东等人,通过对310名儿童进行为期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感觉统合失调后期随着年龄增长自愈的比例为48.3%,自愈率是相对较低的;而广州医学院开展的一项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验则证实,针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开展感觉统合训练,90%以上的儿童均会得到改善,效果非常显著。国外很多研究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国外学者艾瑞斯研究证实,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多动问题,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且越早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干预效果越理想。由此可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自愈率较低,感觉统合训练是治疗和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有效手段,且为了取得理想效果,应尽早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进行干预。
然而,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囿于认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也很少关注相关的知识,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是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身体刺激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就应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将同样以各种外界刺激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活动,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之中,以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首先,将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与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小学体育课是一门技能性的课程,组织开展方式主要是以各种身体活动为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并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而各种身体活动也是组织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方式,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借助学生在身体活动中,与各种活动器械、活动场地、活动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给予学生各种感官刺激,进而通过感官刺激促进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起到改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作用。对小学体育教学和感觉统合训练的组织方式和教学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在组织方式上,还是在最终目标上,两者均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这就为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基于两者在组织方式和最终目标上相同和相似之处,将体育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目标与感觉统合训练的目标有机的融合起来,设置一个既符合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需求和特点,又能够体现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目标的教学目标体系。
其次,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确保各种感官刺激的有效输入。观察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发现,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会同时带给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官刺激,这些不同的感官刺激在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方面的作用也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应首先掌握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实际,并据此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例如:为了切实掌握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应针对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能力测评,并根据测评情况为不同学生组织相应的、因人而异的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比如,有的学生前庭运动觉较差,那么教学内容就可以侧重于各种线性运动或是旋转运动,抱球走平衡木,俯卧滑滑梯都是有效的活动方式。但是,如果学生的前庭运动觉发育情况比较理想,而触觉发育情况较差,那么显然抱球走平衡木,俯卧滑滑梯等训练内容就不再适用了。此时,为了发展学生的触觉,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能够带给学生触觉刺激的教学训练内容为,如:沙地赤脚跳、大笼球压滚均为有效的活动方式。
最后,各种有助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活动应尽量以小学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确保活动成效。例如,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各种趣味盎然的小游戏,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方式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往往就能够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上文提及的“抱球走平衡木”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前庭运动觉。但是如果在应用的过程中,老师只是安排学生依次轮流、反复的抱着球在平衡木上走来走去,那么因为方式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往往很快就会失去参与兴趣,影响活动效果。此时,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基于“抱球走平衡木”组织有针对性的小游戏。例如:“水果运输队”、“我是小小快递员”等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为活动成效提供保障。
感觉统合训练是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有效手段。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不但有助于挖掘、发挥体育教学的感觉统合发展功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完善。因此,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展关于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