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珏 张 斌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此期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体育文化项目被中国人民所熟知、接受并广泛参与。相比较而言,人们对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养生文化的认知却极度匮乏,客观讲我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文化已经严重受到了来自于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日渐式微。所以在本文看来,中国人民对中华传统武术养生文化项目是缺乏发展文化自信的,中国人对于武术养生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与想象中,这十分不利于中华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发扬光大。所以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发展局面,新时期背景下中国人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发现中国武术发展继承中所存在的种种困境,并明确自身未来前进的新方向。[1]
在新时期里,文化自信属于属于四大自信体系中组成部分,还包括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其中文化自信表意较大,所涉猎范围较广,它代表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过程。在文化自信中要赋予文化以生命力和坚定信心,令文化自信成为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建设、民族整体发展的重要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就谈到“如果一个国家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没有文化自信,那无论他们的文化底蕴有多强大,这个国家、民族都是无法立起来的。”我国拥有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经济文化社会也经历了长足发展进步到今天,因此我国要循序渐进地改变、持续推进演化并争取收获新的发展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奠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蕴底气。
当然,“文化自信”并非是一句口号,一段空谈,对于伟大的中华民族而言,我们拥有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在提倡发展“文化自信”时是拥有深厚的根基基础的,是可以做到真正践行文化自信的。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点,凸显文化自信,宣扬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发展困局,通过努力寻找文化自信提升路径不断突破、优化、完善自我。[2]
武术养生文化五禽戏传承发展研究意味着首先要培养国人良好的武术文化自信与自觉,要在对武术文化的不断学习、批判中强化自信,并在对武术文化与技艺的继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前行,坚持做到眼光放长远、两腿并排走、树立良好的武术文化自信心。严格来讲,传统武术文化自信正是我国武术专业从业者、武术爱好者甚至是全民所严重匮乏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武术养生文化五禽戏与其它文化表现形式、体系,结构、路径、传承都不尽相同,也受到来自于外来同类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崇学习国外的跆拳道、空手道、瑜伽等项目,没能更多的从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项目性、实战性角度考量武术养生文化五禽戏的重要性,忽视了中华传统武术修身养性、以武会友的真意精髓。简单是的将武术作为一种防范他人的技术能力,打架斗殴等不文明的举动相提评论,这严重违背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令武术传承发展在我国现时期武术发展缓慢,练习人数逐年减少,传承举步维艰。所以说在新时期,国人还需从文化的高度去找回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早已失落的自信,再次明确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相互关联,立足新时代、新发展态势,坚持做到文化自信、推崇文化创新,重新绽放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光辉,令其继续发扬光大。[3]
若要实现文化自信体系构建、实现中华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五禽戏的绵延不绝,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新时期背景下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提升之间的必然关联。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频繁,在该交流过程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化语境,同时更赋予了它一定的传播价值功能,即对东西方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但是,就目前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竞技武术正处于一株独秀的发展进程,但其行业参与人数依然小众化,绝大部分群众没有条件与环境接触武术,对武术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影视文化作品中。而学校武术发展缓慢,师资匮乏,目前鲜有学校开展武术教育课程,将武术列为学校专业必修哪怕是选修课程,即使连业余武术社团也凤毛麟角。反观社会大众武术则被广场舞、各种琴棋书画文艺社团所取代,少有人们参与到武术的大众学习活动中。究其根本,这一方面在于武术的学习门槛较高,周期较长、练习较苦、内容较为复杂、难度高、要求严等。在社会上,像日本的空手道、柔道、韩国的跆拳道、巴西的柔术以及美国的拳击等运动项目更受人们青睐,所以中国武术的发展环境正在不断被挤压压缩,其社会地位正在不断边缘化,武术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提升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也在逐渐模糊。因此结合二者关系来看,二者还未能做到以史为鉴,深刻融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内容。[4]
由上述对新时期里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提升两方面内容的各自内涵与关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武术事业发展是存在种种现实困境,它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严重缺乏一种立足传统、勇于创新拓展、开阔胸怀、兼容并蓄发展思想。所以在未来新时期,中国武术还必须转变价值观、思维方式与发展理念,寻找到自身文化传承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的有效路径。
在新时期,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工作目标必须坚定明确,工作内容必须丰富多元,要从多个方面思考如何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再次利用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繁荣发展,构建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基于上述内容,也提出了多点发展路径,引导二者齐头并进。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它的根本发展要旨就是修身养性、以武会友,这也是最早古代人用以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彼此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交流工具。现代人批判传统武术花拳绣腿,甚至大谈传统武术在实用性上不及外国格斗技术。作为真正的中华传统武术传承者应该在批判环境下不断增强自信,坚信我国传统武术中是存在丰富内蕴的,这些丰富内蕴都会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与理解,潜移默化中树立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解决不同人群之间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差异。在新时期发展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求同存异,立足正确批判的基础上反思自我,强化文化自信,并在继承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宣扬武术文化所带来的文化自信,锐意前行。[5]
中国武术文化自信提升并非是一朝一日之事,它还需要中国人能将眼光放长远,坚持两条腿走路,实现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有效传播。换言之,要坚持以民间为主、政府辅助、积极开展武术竞技体育华与大众健身发展并行的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体系。当然,在这一武术文化体系构建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明确划清发展界限,这可能会导致武术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提升两条路径出现偏差,因此,认为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五禽戏体系还应该明确自身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环境形象,建立内化的文化发展体系,不断规范与完善其中发展内容,基于现有政策环境与政策内容深度探索传统武术文化项目的市场化发展机制,将传统武术从传统教育、交流领域中延伸到市场领域中,如此才能实现经济、文化教育两条腿并行向前走,持续推动传统武术文化项目的规范化、国际化发展步伐。目前全国各地正在不断思考建设并实践与传统武术文化相关的各种赛事活动,高水平专业武术人才以及业余武术爱好者甚至是学生都有资格参加这一项比赛,在比赛中以武会友、强调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希望参与活动的人们都能将眼光放长远,更加关注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本身,而并非是胜负。在本文看来,公平的武术切磋交流就是一种武术文化传播,这其中不包含任何竞技胜负心,更多的是武者之间对彼此相互的尊重。所以国内还需要利用更多这样的比赛赛事来吸引人们参与到武术运动项目中,提升自己乃至民族、国家的文化自信。[6]
传统中华武术的土壤就在中国,所以在新时期中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建立与提升更应该强调夯实根基,巩固基础。必须将武术教育作为传统武术文化发扬光大的生命线,将武术教育作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基础。结合这两点大力发展学校武术教育,督促学校加强对武术教学项目的硬件训练设施,同时跟进提升软件教学能力,实现武术教学教研改革,做到对传统武术训练器材的有效改良与创新。再一方面,还应该基于武术学科教育本身编写多层次、多项目的武术校本教材并进行全面教育推广,在校内建立“武术训练基地”,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武术教学活动中,在学习中认识学习传统武术文化,从小就培养自己良好的武术文化自信。[7]
从另一角度来看,扎根夯实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土壤,加强武术文化教育还必须更多借鉴当前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注重对武术教育内容的广泛推广,不仅仅是在校内,还应该将武术内容传播到校外。例如学校可组织引导专业武术人员到校内开展传统武术文化阶梯大讲堂、专业武术文化知识讲座、武术文化交流社团等等,通过学校教育中的多种形式宣传中国武术及其传统文化,并为学生们展示更多与武术文化相关的文艺影视作品、互联网内容以及漫画动画内容,并组织专业武术人员在校内组织开展各种武术表演活动,借助他们精湛的武术技艺表演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深刻感受武术文化内容的丰富,引导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武术文化的传承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武术文化自信。
最后,本文认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根基还应该在广大社会群众群体中,因为在中华武术中最为关注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创新思想理念以及帮扶互助精神。这些都是社区中人们所最为关注的。所以在社区传播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应该将太极拳、剑道等等广大群众易于接受的武术文化形式传播推广开来。同时要在社区中积极宣扬中国梦、民族魂教育主题,借助武术文化宣传教育社区人们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理解存在于武术文化中的某些传统美德,弘扬传统武术文化背景下的民族与时代精神内涵,结合最基层百姓的内心世界促进发展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整体软实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