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媒体传播视角下的咏春拳发展研究

2019-11-25 03:46杨豆豆
体育教育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咏春拳叶问佛山

姚 琼,杨豆豆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电影《一代宗师》《叶问》系列电影热播后,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风靡中国乃至全球,影响力深远。通过电影媒体来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可让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产生保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网络媒体为人们提供了相互沟通的平台。

咏春拳扬名于广东佛山,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咏春拳的起源,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咏春拳的传人对于这种说法不一的观点也持不认可的态度。虽然如此,也没能影响武术爱好者对咏春拳的崇拜。在电影叙事中,咏春拳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散发出民族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本研究基于电影传媒的层面分析咏春拳的历史源流和影视传播现状,研究咏春拳的未来传播发展趋势,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唤起更多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将中华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1 咏春拳的历史源流

1.1 咏春拳起源的历史考证

武林中的不同流派对咏春拳的起源有不同的版本和说法。相传咏春拳是五枚师太结合白鹤拳的技法以及蛇鹤相争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而来的拳种。五枚师太是清初的少林派弟子,同时也是福建永春白鹤拳高手。由于当时南少林寺被清政府剿灭,身在南少林的五枚师太从寺中逃出后,隐居于川滇边境的大凉山白鹤观内修行。一次偶然的机会,五枚师太见到蛇鹤相争的场景,由此产生了灵感,她依据蛇鹤打斗的原理,结合白鹤拳技内容悟化出一套长于打斗的拳技[1]。后来她将这套拳术传于严咏春,严咏春传给了自己丈夫梁博,梁博传给了亲侄梁兰桂,梁兰桂又传给了同为佛山红船中人的黄华宝、梁二娣,这两人再传给梁赞。后来梁赞传于陈华顺,陈华顺再传给叶问等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为少林永春拳,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所学尤精,被人誉为“咏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于佛山梁赞,使得咏春拳在佛山发扬光大[2]。

1.2 咏春拳发展的历史沿革

咏春拳,亦写为“永春拳”“春拳”,是一个动作幅度小,强调近距离攻防、快速善变、连消带打的拳种。咏春拳经梁赞传入广东。梁赞,人称“佛山赞先生”,以医为业,一生爱武,擅长实践。广东顺德人陈华顺,从其学,得传后,以传授咏春拳为职业,促进了咏春拳在广东一带的传承。佛山叶问自幼投师陈华顺门下习艺,20世纪40年代末移居香港,以传授咏春拳为业。叶问在香港授艺期间,力求动作精简,以增加习练者的锻炼时间,教授出了黄淳樑、徐尚田、李小龙等一批咏春拳名手。李小龙在美国曾教授咏春拳,其人其事被搬上了银幕,既展示了武术的风采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宣扬了咏春拳,为咏春拳在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广东佛山、顺德一带,一直盛传着咏春拳(或永春拳)。陈华顺传绪的多位再传人,均为咏春拳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199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咏春拳短训班,邀请黄淳樑先生担任教练,一百多位学子经短训班的培训后,将咏春拳传往中国大陆各地。

2 咏春拳影视传播的现状

《叶问》三部曲上映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叶问1》的票房为1.2亿元,《叶问2》的票房为2.32亿元,而《叶问3》的票房为7.70亿元,达到了叶问系列电影的巅峰。可见此类题材的电影受众广泛,颇得人心,在赢得票房收入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播咏春拳文化的作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电影媒体对咏春拳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电影媒体能充分展现咏春拳的攻防技击功能

咏春拳内容简单实用,易于接受。它立足于实践,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等特点,并且善用中线的理念来攻击对方。中线是敌我双方相互进攻的最短路线,沿中线攻防所需时间最短,而时间恰恰是格斗中最重要的资源,把握时机,就占有先机。例如,在电影《叶问3》中可以看到,叶问在与对手的搏斗中巧妙地运用了中线原理,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还可以攻击对方;在徒手格斗中,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格斗过程;最重要的是,咏春拳强调连击技术,追求“拳不一发”,这样可以在激烈的对抗过程中,以快速、直接的打法控制住对方,使得对方无法进攻[3]。通过电影媒体传播武术文化,不但给观众展示了武术文化,也满足了观众对于武术技击性的需求。除此之外,借助微博、腾讯、优酷等客户端将其攻防格斗的精彩部分剪辑成小视频来转载传递,更易于习武爱好者随时学习,拓展了他们习练的空间,也使咏春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2.2 电影媒体能充分展现咏春拳的文化内涵

咏春拳将技击、健身、娱乐、观赏融合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震撼力,从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爱国情怀和内生动力。咏春拳受众广泛,更多的影视作品营造了全球化的传播氛围。咏春拳在电影中所表现的强健体魄、尚武崇德、坚持不懈、舍生取义等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传播信息的价值体现。学习咏春拳可以提高自制力,增强自信心,其根本在于咏春拳强化了人体本身存在的防守和进攻的本能,提升了人的心理品质。习练咏春拳,不但能够强化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在习练咏春拳的同时,要强调民族自信,保护和传承中华的传统文化,将武术之中吃苦耐劳、坚定不移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砥砺人们不断前行。

2.3 电影媒体能拓展咏春拳的传播范围

电影媒体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在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影视传媒与“言传身受、家族传承”的传统传授方式相比较,具有覆盖面广、时效快、灵活性强、信息量足、易被接受等优势。使观众的“眼、耳、口”形成一条传播体系,激发人们的内在驱动力,加深观众对信息量读取的深度,从而提高影视媒体传播的质量。在影视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传播途径日趋多元化、现代化,中国武术也通过数字化的传播在影视传播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20世纪70年代,李小龙的一系列功夫电影——《精武门》《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等影片的问世,对国际电影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中国功夫由此被世人所瞩目,也让西方人领略到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随后,《太极》《一代宗师》《叶问》系列电影的热播,再次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的舞台。在影视镜头的剪辑和各种特效的作用下,观众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将我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得淋漓尽致。

2.4 电影媒体能扩大咏春拳的国际影响

自咏春拳系列电影上映以来,其传播效果甚好,使受众者真正感受到了咏春拳独特魅力之所在。在优秀的武打明星及其影视作品传播的带动下,咏春拳全球化传播的氛围日渐浓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习练咏春拳。同时,咏春拳以其独特的符号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化传媒传播的大背景下,咏春拳走上了国际化的舞台,架起了国内外武术爱好者沟通交流的桥梁,影视传媒这一载体拓宽了咏春拳传播的空间,让更多外国的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中国功夫。不可否认的是,通过打斗的画面让更多的人见识了中国功夫,也唤起了祖国同胞强烈的归属感和民族感,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自信,让人们在思想上树立起维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一定层面上促进了武术的广泛传播和发展。

3 影视传播视角下咏春拳的发展路径

3.1 简化动作内容,建立标准化体系

咏春拳通过电影媒体这一传播媒介呈现在观众面前,具有较为强烈的艺术化色彩。在一些精彩的打斗场景中,飞檐走壁、刀枪不入等场景是为了吸引观众和提高艺术的观赏性而设置的。制作公司会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特殊处理,夸大了武术的攻防技击功能,加工后的武术技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观众。但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通过电影媒体这一独特的传播手段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激发全球华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咏春拳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作为武术中的一个特色拳种,咏春拳具有拳快防守紧密,马步灵活,攻守兼备,注重刚柔并济的特点。此技法特点与影视作品中的展现相比更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适合不同群体练习,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功效。现行的咏春拳技法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指标等三拳套及木人桩法,虽动作简单容易上手,但是内容还是较为冗长。因此,为了促进咏春拳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应把咏春拳的动作内容简单细化后列入《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教程之中,建立有效衡量咏春拳拳种的规范化、标准化体系,为咏春拳的进一步传播奠定基础。

3.2 彰显教育功能,突出武术文化内涵

咏春拳的影视作品传递给人们的是追求正义、尊师重道、尚武崇德的道德礼仪,表现出来的是舍生取义、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咏春拳是佛山武术的品牌,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在佛山地区,以咏春拳命名的拳馆有数十家,大型的拳馆学员人数达百人,有的学校及文化宫也开设咏春拳课程。佛山市政府还把咏春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建立了咏春拳博物馆和研究中心[4]。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佛山地区很多中小学开设了咏春拳课程,咏春拳走进了校园。通过课程学习咏春拳,让青少年广泛了解中国的国粹知识,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武术的技能,以及学习以礼待人、以德服人的武术文化内涵。通过武术的表演及展示,可锻炼青少年的体能、心理素质和提升青少年内在的气质。2015年,教育部发出了武术进校园的号召,这为咏春拳等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岭南地区应抓住机遇,加强专项师资队伍的培养,将咏春拳纳入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之中。同时,利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立粤港澳三地的咏春拳合作联盟,让三地的青少年享受咏春拳所带来的益处,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3 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提高国际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要增加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17年,国务院发出了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通知,国家在振兴民族文化方面的政策与举措,让更多的海外华侨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强大力量。2017年11月,佛山高新区第四届国际咏春拳大赛期间举行“世界功夫之城”武术国际文化的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就中国武术在国际政治经济交往的独特地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中的推动作用和对国际武术发展的历史作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研讨。对于佛山高新区而言,咏春拳的文化价值传播是显而易见的,体现了跨国际的影响力。咏春拳源于佛山,属于世界。咏春拳大赛正是佛山高新区向世界展示自身的一个窗口,也是世界了解佛山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举办世界咏春拳大赛,佛山高新区汇聚了国内外众多武术名家和武术爱好者前来学习咏春拳历史,练习咏春拳术,思考咏春拳文化。事实上,在影视巨星李小龙、叶问、甄子丹的影响下,咏春拳已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开来。

4 咏春拳的未来传播发展趋势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为咏春拳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基础。咏春拳是中华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符号,既成为岭南武术的代名词,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开设咏春拳课程、举办咏春拳讲座、进行咏春拳表演、组织咏春拳比赛等形式走进孔子学院,融进国际赛事,亮相各国媒体,打开世界人民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目前,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师资主要来源渠道有:一是孔子学院的志愿者,中方公派的教师;二是当地的华人拳师;三是国外武术爱好者;四是国内武术专业的师生。但总的来看,武术师资匮乏是孔子学院武术传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大众传媒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真实性强等特点,在未来推广的过程中要更加突出面向各类孔子学院的传播和引导,从而提升咏春拳在孔子学院中的地位,激发各类孔子学院设立咏春拳为教学项目的意愿和主动性。在传播和引导的过程中,要强调贴近性和针对性[5]。咏春拳的推广要满足受众的需求;传播的形式要以国外武术爱好者易于接受和学习的方式进行传播;传播的手段要贴近民众,增加国外各地民众获取信息的概率[6];最后要建立一个信息反馈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咏春拳的传播和发展。

猜你喜欢
咏春拳叶问佛山
《佛山陶瓷》杂志征稿启事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红色热土佛山
我心中的叶问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咏春拳
《叶问4》杀青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民生·创业让咏春拳接地气
甄子丹新片《叶问2》备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