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开展的困境:学校和家长的困惑

2019-11-25 00:41李利利任振朋
运动精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踢球足球校园

李利利 任振朋

(1.成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2.晋江市养正中学 ,福建 泉州 362261)

关键字:校园足球;困境;困惑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每一个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改变命运,有一个好的将来。我们国家人口众多,高质量教育资源稀缺,特殊的人才选拔机制(高考应试教育)缺失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致使基础教育和高中的体育课被漠视、边缘化。

近年来,学生上至高校,下至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大课间”在学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但对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效果甚微。2009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起校园足球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基础上,间接探索一种体教结合为我国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新型模式。至今校园足球已经走过六个年头,已初具规模,但实际操作问题重重。师资、场地器材、安全、管理、观念等等无疑不困扰着这个新生事物。

1 校园足球开展现状

最新教育部公布的2015 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通知中提到,在有关单位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推荐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专家进对申报学校进行综合认定、遴选,拟认定并命名北京市崇文小学等8651 所中小学校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8651 所中小学遍布全国各地各个角落,初步形成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网,各个特色足球学校、足球试点县市,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校园足球联赛,利用课堂训练、课余比赛,以比赛作为桥梁促进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据统计从2009 年开始截止到2014 年校园足球累计向国青、国少输送257 人;向全运会、青运会代表队输送254人;向省运会代表队、俱乐部梯队、足球学校输送2097人[2]。短短五年间,校园足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说明了校园足球在强体育人,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同时,还为国家竞技足球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眼下,开展校园足球所需的师资、场地器材、管理等物质层面的因素随着校园足球工作的推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更多体育、师范院校为满足基层足球师资的需求,已纷纷加大的足球本科、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今年7 月14 日挂牌成立足球运动系,并于今年四川体育教育专业增加的200 名计划中,将有部分名额用于足球运动系招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多措并举推动足球改革,满足西南地区开展校园足球所需要的足球师资[3]。同时作为主要发起部门——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从2015 年暑假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校园足球“国培计划”,三年内,每年对6000 名体育教师进行足球培训,到2017 年,大体上可以培训体育教师接近两万人,与两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相匹配[4]。已经结束的2015 年暑假校园足球“国培计划”,20 家承办单位先后对全国5400 名中国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含200 名红军小学体育教师)、800名教练员、裁判员和退役运动员及2000 名中小学校长(含200 名红军小学校长),进行了短期培训[5]。此外根据201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计划,教育部在今年3 月中旬至4 月底已连续举办了3 期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政府领导、教育管理人员、中小学校长培训班[6]。为了保证校园足球顺利发展,财政部也特意安排了一笔校园足球专项资金,每年拨款5600 万元,同时中央也希望地方能建立地方的校园足球专项发展资金。

2 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校园足球已经走过六个年头,针对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纷纷一一列举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场地器材不足、师资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法律制度滞后、竞赛体系不完善等等问题。上文种种数据表明,目前全国范围内校园足球广泛布局,保证了充足的足球特色学校,教育部已经开始且连续几年对基层体育教师的足球专项培训,以及高校足球专修学生的毕业人数增加,开展校园足球的师资问题将会一步步得到解决。上至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成立的校园足球工作小组,下至各个学校校长、校园足球负责人、体育教师的校园足球管理系统逐渐完善,包括行政管理、联赛组织、训练管理、后勤保障、评价考核管理等等一系列工作逐渐走向正常化,不断健全、平稳向前发展。另外部分足球试点城市把校园足球开展状况直接纳入政府、教育部门、校长的业绩考核指标中,激励基层管理者把校园足球做大、做好。中央为配合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开展校园足球,已经建立了专项校园足球发展基金,以充足的资金保证校园足球事业运作顺利进行。

学者们在讨论校园足球的开展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始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外部观察校园足球的开展表象存在的问题。但作为校园足球开展的主体学校、孩子、家长,却很少有人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校园足球开展所面临的困境。法律发展滞后,学校及教师不敢开展足球运动; 保险发展滞后,家长及学生缺乏安全感; 教育资源不平衡,学生无暇于足球; 踢球孩子出路不畅; 足球学校收费太高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和软肋等等最浅显的、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恰恰是校园足球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7]。

3 学校的困惑

学校肩负着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且不平衡,特殊的人才选拔制机制,绩效、业绩考核机制等,致使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学生升学率、重点学校升学率放在第一位,课程的设置围绕考试而制定。作为体育课程因其授课方式的独特性,且上课方式多种多样、游戏成分大,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在促进孩子身体生长发育方面,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结合文化课程学习,一静一动相得益彰。但应试教育的弊端不言而喻,重大升学考试体育课程的成绩不纳入其考核范围,因此学校体育课徒有虚名,经常让道文化课。再者体育课程需要学生更多的肢体动作参与,不时还有器械装备的运用,学生受伤也是常事,所以学校体育课上学生意外受伤所造成的教学事故一直困扰着学校和家长。长期为减少不必要的学校体育课教学事故,出于安全,学校取消体育课也是情理之中,常此以往学生体质下降则是必然,反过来学生体质下降上体育课受伤的几率则大大会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近年来全国接连发生的多起青少年中长跑猝死事件,致使全国多所大中小学校取消了运动会的中长跑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

足球运动,因其对抗激烈,比赛富有激情而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尤其是处在基础教育的小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 危险情境预判能力差等因素,学生在足球学习、练习、比赛中肯定会受伤。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的受娇养程度大大提高,四个老人和一对年轻夫妇共同养育一个孩子,孩子一旦受伤,家长和学校会纠缠不清。政策上,法律上也没有相关处理方法条例,久而久之,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事故屡次发生后,家长要求孩子受伤索赔,学校有苦无处诉说。面对全国范围内开展这种受伤几率极大的运动项目——足球,前车之鉴,各个学校校长只能望而却步。

学校作为实施国家政策方针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原则上是坚决的贯彻实施上级部门制定的各种政策文件。校园足球是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起,作为教育部最基层的组织—学校,是实施校园足球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而鉴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特殊性,教学事故的多发性,足球项目的运动特征,又无法律、保险等保障机制作为依据,在校园足球面前,学校则骑虎难下,空有余心而力不足。

竞技体育的无限魅力,优秀的运动员凭借高超的运动技能,被很多学生作为榜样,并在生活学习中无意识的模仿,潜移默化的参加各种运动项目。体教结合是培养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的不二选择,在国外体育强国已经得到很好地验证。不同地区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师资力量、孩子乐于参加的项目等,有选择的重点开展某个项目,长期坚持梯队选拔,定期组织、训练、比赛,形成某个项目的传统名校。当下要普及开展校园足球,显然某些项目的传统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时,足球和自身的优势项目的冲突矛盾,且在师资和开展经验上的欠缺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问题。原有优势项目和足球在开展上的矛盾不可调节,如何取舍对于学校来说更加困难。

4 家长的困惑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知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中国足球整体环境大萧条,负面新闻接二连三,对于世界第一运动,即使孩子稍有足球天赋,对于是否让孩子参加训练,则会让家长更加愁苦不堪,取舍难定。面对竞技体育高淘汰率,以及新闻报道部分退役运动员难以维持生活,鲜有家长有勇气把孩子送出去从小踢球。

面对优质的稀缺教育资源,家长只有鼓励孩子用功多考取分数争取一个为数不多的名牌大学新生名额,即使部分学校有招收体育特长生的优惠政策,但毕竟还是有家长担忧孩子受苦训练走这一捷径的可行性。面对校园足球,家长一来担心孩子受伤,但最重要的是会不会因为足球学习、训练、比赛影响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家长这种态度主要来源是“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校园足球衔接通道的窄位[8]。假如说,家长能从孩子踢足球看到孩子未来能进好大学读书,那家长又会怎么做。这样一来,答案就明了多啦。

目前大多数家长对于校园足球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中国足球的负面新闻里,在校园足球宣传力度不够的情况下,从而在思想上把校园足球和中国足球混为一谈,错觉产生盲目的排斥,从而产生错误的观念。而家长对足球的认知则直接决定着家长对孩子是否踢球的态度。家长的意见往往会决定孩子的参与可能性,尤其是年龄较小学生则大多以家长意见为导向[9]。对于孩子踢足球,某些家长们还是能比较理性,认为从强身健体、塑造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兴趣等出发,有可行性。但有些足球特色学校要把足球课变成学校必修课,对此家长还是有所担心会影响到孩子的文化课程学习。近五成家长认为,不是所有学生都对足球有兴趣,不宜变成必修课,家长对待孩子学习足球,只是培养孩子的足球兴趣,鲜有家长出于让孩子未来走向职业足球而学习足球的,足球的出路毕竟很窄。对于孩子在什么学习阶段学习足球,南方都市报民意调显示,随着孩子年龄越大,家长对孩子踢足球的期望也越低:80 .92%的受访家长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学足球,仅16 .7%的受访家长愿意孩子在初中学,而只有2.39%的家长愿意孩子在高中踢球[10]。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孩子的升学,家长支持孩子踢球由小学、初中、高中依次递减,甚至由于高中直接面临着高考,很少有家长在支持孩子踢球。综合来说,家长在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态度上主要还是取决于孩子踢球对于文化课程的影响,尤其在高中直接面对高考这个阶段。

5 结论

学校作为开展校园足球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来要贯彻实施上级的政策文件,在已有优势项目(某个项目的特色学校)和足球、其他项目和足球之间合理平衡、协调发展,既要保证校园足球正常开展,又不能把自己的优势项目和学校体育其他项目丢弃。对于某些物质条件较差的学校如何在经费投入方面做到学校体育各个项目协调发展,确实是很棘手的问题。二来学校要直接面对学生、家长,目前的学校考核体系,学生的文化成绩、学生升学率是硬道理;针对学校体育意外事故又是学校体育工作长久难以解决的顽疾;足球又是一项要求对抗激烈、高受伤率的运动项目。在既要保证升学率的基础上,在本来已经很难解决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上再重点开设一项更容易受伤的运动项目,这是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另一困惑难题。

家长的传统观念以及对于足球的认知,不是不同意孩子踢足球,但前提是在不影响孩子文化课的基础上。面对足球大环境的萧条、高校足球通道衔接通道狭窄、竞技体育职业体育的高淘汰率,尤其在高年级特别是面临高考的高中阶段,更是舍弃孩子踢球去攻读文化课。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孩子的爱难免在“度”上控制不当,形成溺爱,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差,足球运动激烈对抗,所以在校园足球开展的过程中孩子受伤也是会经常发生的,如何面对孩子踢球受伤,是否让孩子踢球这也是家长的另一困惑。

6 建议

学校首先要明确国家开展校园足球的目的、方式、方法、途径等,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不要好大喜功、盲目跟风学习其他学校申请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的推广与开展不是一时之事,需慢慢推广开来,学校应认真、斟酌、务实对待本校情况,对待校园足球的开展,合理的分配、协调有限资源处理好本校优势项目和足球、其他项目和足球的关系。及时的向家长宣传校园足球的推广,让家长更深层次的了解校园足球,抛弃旧的观念,消除对于足球错误的认知。定时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孩子的校园足球活动,让家长切身体验校园足球的乐趣,给孩子一份鼓励,作为榜样激励孩子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中来。

家长及时和学校沟通,全方位的了解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积极参与,明确足球的育人功能,明白教育孩子不仅要求文化成绩好,而且要上好体育课,有一个强壮的身体。面对孩子踢球或是在体育课堂上的受伤,减少无理取闹,及时有效的和学校沟通,在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处理好孩子受伤的后续工作。作为国家、政府、社会层面,及时建立有效的法律政策制度,并随着校园足球的发展不断完善、健全,服务于解决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尤其是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处理等,使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和家长支持孩子参与校园足球时做到无后顾之忧。在校园足球联赛的建立上,不应按照从小学—初中—高中—高校的发展模式建立联赛,首先从高校做起,做好做大,形成初具规模的国家到地方的高校校园足球联赛。并且每年在招生时对于足球特长的学生给予关照,营造一种“层层选拔,逐步培养”的足球人才选拔机制。营造一种“孩子踢球好同样有好大学读”的社会氛围,间接的促使家长鼓励孩子参与校园足球。

猜你喜欢
踢球足球校园
踢球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
像梅西那样踢球
两猴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