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现实主义在个人插画创作《自传》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25 07:59曹青霏
大众文艺 2019年22期
关键词:自传潜意识插画

曹青霏

插画在这条艺术长河中不仅具有传播作用,还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同时也蕴含着插画艺术家独特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下许多创作者在借鉴经典的超现实主义思想的同时,还将自己主观的个人感受及人生经验融入其中,使得作品的社会需求及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一、绝对的超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

在超现实主义绘画流派的作品中,笔者通过作品风格将其分成了“绝对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这两种类别。并对这两种分类的经典作品进行研究,寻找相关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的依据。由此希望借鉴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语言的魅力来突破创作思想的局限性,还原创作一种从有到无到再有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谈“绝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这一说法来源于达达主义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验有一些关联。过分的追求作画过程中的无意识以致于画面内容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意向,作品的形式也是充满了幻觉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符号。”这一类的代表艺术家,以安德烈马松和胡安米罗为例。

其次,“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来源于卢梭、夏加尔、基里柯以及19世纪的浪漫主义。它企图通过梦境与潜意识作为创作语言,以写实的绘画技法,运用细腻的线条去描绘和刻画画面,并利用诡异的形象去创造出不受理性所控制的图像,用以写实手法、细节描绘去经营画面,此类代表人物如马格利特、达利等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理论基础和艺术处理手法上二者各有千秋,但总体上都是创作者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哲学基础上,经过理性思维的分析,运用大量的象征性的符号,通过最简洁的表现形式,直观传达了创作者自我的潜意识世界与个人情感。

超现实主义者常注重于内容的传递,追求更加自由化的表达手法,以发掘逻辑思维下隐藏的含义为乐趣,因此在时下具有超现实主义艺术特征的插画作品中,技法是不固定的。例如传统媒介插画、数字媒介插画等。

二、超现实主义思想的渗入

1.拟定主题

笔者的插画创作《自传》是一个总结式作品,其创作的主题是基于对超现实主义思想的研究,以超现实主义中有关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理论体系为基础,将笔者的潜意识和情感作为切入点进行绘画创作,对一些看似相互独立、形象各异的元素进行提取、加工,使这些素材成为一个具有逻辑性的整体。作品《自传》由40幅画组成,共有九个主题,由五幅画构成。其中主题一为装置艺术,因此不便在文章中显示。笔者对梦境和潜意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对其进行个人主观意识的再加工后创作出大量的习作,由于在创作中笔者的意识和情感在不断变化,因此作品在最终呈现时会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作品《自传》以笔者个人潜意识和个人情感等素材作为创作内容,潜意识的无意识性与个人情感的复杂多样性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符合超现实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

2.积累素材并确立思想

笔者为搜集创作素材进行了大量的相关阅读和练习,并从中进行了筛选与主观加工,确保单幅画面能够准确的叙述一段完整的情感思想。创作以《自传》为题,创作中的每一部分的题目象征性的对应某段人生的轨迹,分为九个部分是因为人生总归不会是完美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十全十美,留下的那个“一”是为了能够无限想象的宏伟人生不被有一定局限性的画面所禁锢。笔者希望结合自己的潜意识和情感创作出和笔者此时此刻呼吸着同样空气、生活在同样星球上的每一个你的共同的自传,笔者希望即便没有创作者的讲述,观者也一样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3.整体再加工

作品《自传》在创作前期积累了大量的习作,收集形式多为绘画和书写记录,期间对潜意识情感和梦境的描绘属于二次加工,结合了笔者主观的联想最终转化为具有超现实主义怪诞风格的插画作品。

三、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

笔者的作品以传统绘画技法为媒介进行创作,具体表现为用黑色勾线笔勾勒融合黑色钢笔描绘细节,辅以黑色油性马克笔进行大面积背景平涂,以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为前提,利用明暗分明的黑白两色的线条勾勒出极富张力且尖锐的视觉冲突感,画面中黑白两色的对立营造出视觉上的统一,达到一种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

1.技法表达

单色线条勾勒得益于其简洁明了的特性,不以色彩斑斓引人眼球取胜,而以寻求实现空间内容能够得到延伸为目的,线条对于描绘出的潜意识画面中的场景和空间都制造了深远的效果,营造出潜意识和梦境的不真实且富含诡异意味的氛围。

构图采用散点式、均衡式或对角式。单张画面与整体创作之间又存在一种能够相辅相成连接成一体的模式,对于局部和整体之间的思考和联系,使创作最终能够成型为一个具有流畅性的思维链,恰如超现实主义所要求的流畅性思维,同时插画的叙事性也得到了表达。

对于技法的实现,前期经历过多次探索实践,素描纸及速写纸正反面对于不同笔种的反应,与笔触摩擦之间能够产生的肌理,创作工具不同而产生的反差,这是对最终画面场景整体表现至关重要的因素。

假定在双人博弈中,主体甲有策略选择集A,主体乙有策略选择集B,对于博弈中的决策选择,甲和乙不仅有纯粹策略,还可以有混合策略。令S表示甲的混合策略集,即所有纯粹策略A上的概率分布s的集合,T表示乙的混合策略集,即所有纯粹策略B上的概率分布t的集合。如果混合策略组合<s,t>被选择,根据甲和乙的策略选择所满足的效用函数,可以相应获得甲和乙的期望效用。当且仅当甲和乙都不能通过个体地偏离来提高自己的期望效用时,混合策略组合<s,t>是一个纳什均衡;当且仅当甲和乙通过个体偏离都会遭受利益损失时,<s,t>是一个严格纳什均衡。

2.色彩表达

画面中只以黑白两种色调去表达。暗色部分通过进行点、线、面的不同笔触去营造出不同深浅的黑色,黑白调性对画面的层次和空间进行区分和归纳,同时也产生出神秘、深邃的绘画效果,色彩上的这种单一性使画面内容更加统一。

由于创作者主观情绪的介入致使画面中的线条也随之变化,同时借助黑白两色的张力,传递给观者内容更为丰富的画面。

3.造型表达

以超现实主义语言为依据,对潜在联系的各个物体之间的并置,使得观者能够不断思索画面中的造型表达。

人物造型以扁平化为主,画中人物面部均没有瞳孔也没有表情,这些身上被摘除外在标签的人物形象借鉴了中国传统佛像绘画的技法,笔者刻意采用夸张怪异的比例,使人物形成一种异样的形态。作为创作衔接中重要的一个角色,“他”好像在扮演每一个现世的“我”,时而让人感觉“他”好像是故事的参与者,但又时不时好像是这场游戏的一个旁观者,“他”被摘除瞳孔,是不屑这个荒诞的世界进行对话,同时却也以冷漠的态度不得不参与其中,人物与超现实的场景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一种非逻辑性的错置。

在《自传》中经常会出现眼球、血管等元素,或者是诡异的局部肢体,这些物象处于画面的各个角落里,再结合写实描绘的整体画面,每个元素都为架构起荒谬且腐朽的场景增添了诡异的气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与怪诞的超现实语言结合在一起,充斥于整个画面,颠覆人们对现实认知的惯性概念,不用考虑这些元素的存在是否合理,让人物游离于笔者脑中幻想的空间里,单纯运用潜意识去支配,这些只有在超现实语言的配合下才可能实现的景象。创作中,画面里出现的支撑起软气球一样的肢体的支架,借鉴了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的《sleep》中支架的元素,将普通物象扭曲变形至融化的状态,再将其支撑起来的视觉错置,是一次创作者与超现实主义经典作品的交流。

多种不同的抽象元素频频出现在画面中,这些元素看似毫无意义,但它们均在纯粹的为揭露笔者内心而服务,也正是这种违背常理的组合恰恰印证了超现实主义不受意识所束缚的原理。而这些能够象征潜意识的符号以最简洁的形式直观地表达了笔者创作中的情感以及潜意识世界。它们不仅是现实与潜意识的连接桥梁,同时也是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将源于潜意识却又被创作者进行个人情感再加工的产物,直观地传递给观者。

三、超现实主义应用于插画中的思考

在当代插画领域中借鉴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语言与美学观点等方面对于当代插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笔者认为,传统画面的表现形式不一定适合当代的插画创作,因此需要创作者吸收前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可满足当下视觉需求的超现实主义的绘画思想和创作理念与当代创作手法相结合,探索更为合适当代插画的创作方式。

笔者在创作过程中并非是以绘画技法的难易程度取胜,而是以个人情感意识作为整个创作思想的主体为重点,因为笔者一直认为思维才是决定创作的核心内容。

想象力的大胆和欲望的全部体现是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层面的明确要求,插画作品作为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全部的载体,想象力正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浪漫的催化剂,在这种无功利性能够自由创作的状态下,更能加深创作者与观者心理情感之间的交流,从而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笔者将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与插画相结合对笔者本人创作的影响进行自我剖析,探讨如何在创作中更好的将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融入到创作中去,由此希望能够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同时对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与插画之间的关系研究进献一份绵薄之力。

附图:

猜你喜欢
自传潜意识插画
分析还是吸收
——浅析弗洛伊德与荣格对待潜意识的不同态度
插画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李敖自传》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入学考试——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四)
当小家伙来到这个世界上——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三)
何籽❘插画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我母亲的自传》中的创伤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