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 符玲玲
“互联网+”是如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重要思维产物,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现实中的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这种思维能够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模式。档案馆作为一种传统的实体信息管理,档案的记录、保存及管理利用,每一层面都对档案馆的社会作用带来深刻的影响,于社会研究和历史保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档案馆也应抓住时代的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主动与其他组织跨界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努力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将档案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将愈加丰富,档案馆作为一个传统的信息载体,对其而言是一种挑战亦是一种机遇,档案馆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需要重视档案馆的外部资源。档案本身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只是单纯的档案资源建设和健全,但是档案的最终目的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用,仅仅追求档案馆自身资源的社会利用,其局限性可想而知,因此,档案馆在资源整合的建设过程中,外部的资源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努力寻求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并将其发展成为档案馆可利用的资源是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之一。简而言之,档案馆的跨界资源整合是档案馆在自身的资源建设基础上,努力寻求不同来源、不同内容的资源并将其融合一起,从而创建一个新的资源体系,最终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实现档案馆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用最大化。“跨界融合”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践产物也是应有之义,因此档案馆应该顺应“互联网+”的大趋势,主动走出跨界资源整合这一步,努力寻求外界可用性资源,从而来丰富和加强自身的资源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信息资源体系,推动档案馆转型发展。这是档案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档案馆必须全面地分析和思考自身的发展模式,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选择合适的跨界资源利益相关者,制定科学的整合方略,使跨界资源整合成为档案馆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桥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高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社会利用率。
(一)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外通常将这三个文化机构简称为LAM。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都将自身的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借助“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线上服务。如今数字化库存的管理方式也造成了LAM体系各自为政的资源管理和服务状态,这种管理服务模式不仅导致资源的重复建设浪费,而且阻碍了这些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广泛共享。因此如何将LAM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来满足社会大众对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需求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在西方国家,三馆的数字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生事物,2000年英国图书馆和档案馆理事会(MLA)成立,其主要目的在于三馆的合并能够为英国公民对其三馆资源的充分利用;2004年,加拿大颁布《加拿大图书馆档案馆法令》,标志着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档案馆(LAC)正式实现合并,LAC集其原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资源、服务、人员于一体,不仅仅有利于加拿大的历史文献遗产的保存,而且成为加拿大人民获取图书档案资源与服务的平台。西方国家不仅仅对LAM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究,对其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很成熟、成果颇丰,值得我们借鉴。
(二)互联网技术企业。档案馆作为传统的信息载体实体组织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相比较,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跨界资源整合是档案馆未来发展的趋势。档案馆自身的优势在于其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和线下服务,因此,档案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和渠道优势,两者之间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促进档案馆管理、服务创新,使得档案行业朝着“互联网+”的方向转型发展。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是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馆应当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推力,将服务不断完善,让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西方一些国家的档案馆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来加强社会大众对档案的认知和接触,从而来促进他们档案资源的建设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提升他们档案馆的知名度。例如英国档案馆积极利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向用户提供档案文化信息,美国档案馆还设置了RSS订阅功能。在西方国家,互联网思维已经渗入了档案工作当中,他们认为档案利用线上线下的双轨服务才是档案馆社会公共服务价值的体现。
(三)其他相关组织。档案馆作为传统的文化组织,其自身资源的可塑性和社会需求为其与社会上其他相关组织展开跨界资源整合提供可能性。档案馆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跨界资源整合不仅仅可以借此机会提升档案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使得档案馆的最终价值即档案的社会利用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改变档案馆曾经“幕后”“冷门”的公众形象,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的跨界校地合作成果十分值得借鉴。2014年,华东师大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为了充分挖掘其校史人物王伯群的相关史料,专程跑到贵州去探求其作为历史名人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此举促成了贵州兴义与华东师大档案馆的合作,华东师大档案馆为协助兴义市“王伯群故居陈列馆”提供档案史料文献。当然,这是高校档案馆在校地合作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除此之外,档案馆在特色档案方面的可为性也很大,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在深度地挖掘自身的特色档案从而来打造特色文化从而来助力当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
(一)树立跨界资源整合的互联网思维。档案馆想要借助“互联网+”这个技术来谋求新的发展,自己本身就要做到思维先行,以新的互联网视角对档案馆的切身问题进行新的探索,突破自身的局限性,拓展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档案馆作为一个服务型的产业,首先应该树立的是“用户思维”,档案馆应该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将档案服务个性化、多元化,从而使得用户对档案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其次是在档案行业管理中的开放思维,“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创新的平台,档案馆要想在这个时代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且将自己的优势凸显出来,就一定要突破自身落后、传统的管理理念,主动走出去,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不断寻求更多的潜在合作者,从而加强与外界资源的跨界合作。最后应是平台思维,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其目的就是与外界资源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从而来拓展档案服务对象和服务空间。
(二)制定跨界资源整合行动计划。“互联网+”于档案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档案馆应抓住“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探索新的档案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方面,尤其是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加快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因此,首先要制定出跨界资源整合的合作规划,明确互相整合的目标,积极学习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跨界资源整合的运营模式和经验,探索新的整合方法,制定整合管理制度。从而来保证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能够有序地发展。
(三)完善档案立法,为档案跨界资源整合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的档案法律内容的修订相对于如今社会发展的节奏较为滞后,并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背景下档案利用的需求,因此修订和完善档案法律是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的当务之急。首先,树立互联网思维来转变档案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档案跨界资源整合的顺利实现。其次,档案法应该赋予电子档案法律地位,档案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其具有保存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法律凭证作用,但是截至今日,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还未得到确认,因此,在数字化档案过程中就极大地影响了档案本身资源的建设,这对于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也是一个极大的阻力。
(四)提高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能力。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能力,通俗来讲就是档案馆在进行跨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对其他外部资源的一种识别、获取和融合的能力,它是贯穿了档案馆跨界资源整合的整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融合效果。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档案馆自身还需不断地优化档案资源建设,从而加强档案馆内外部的协同能力,再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与外界资源共享和重新整合,从而为用户构建一个信息资源更全,实用效率更高的服务平台。其次,档案馆工作队伍的建设也尤其重要,档案馆要注重工作队伍互联网思维的培养和人才的选拔,既熟悉档案工作业务,又善于互联网应用和网络服务的人才,为跨界资源整合提供人力保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档案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在这个时代谋求自身的转型发展,跨界资源整合是必然趋势。因此档案馆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不断探索跨界资源整合新模式,主动走出去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跨界资源整合,以此来推动档案馆转型发展,使档案馆的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