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芳
教育家赞科夫说得好:“没有教师对儿童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而学生的成长是他们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无法替代他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倡导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如何做好引路人?我想:教育是一项以心换心的艺术,若想取之,必先予之,在教育过程中,把心底的和煦的阳光温情地洒向学生,你将收获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成长到绽放的惊喜。
一、给予信任,换取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热爱教育工作;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认识人,我在工作中首先去认识人,观察他们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如果善于对待和善于琢磨,就能使人成才。”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心中有学生,善于捕捉信息,适时出手,去挽救那些迷途的孩子,让他们走上正轨。
小余是四年级上学期新转入我班的学生,却有着不和年龄的忧郁和对周围事物不屑一顾的冷漠,上课趴在桌子上放空自己,连个眼神都舍不得给我。可气的是,找他谈话的时候,他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每当看着他孤独而忧郁的神情,我由衷地产生一种坚定的信念:我想改变这个孩子。一天,书法课过后,班上饮水机的水槽里不知被谁掺入墨汁,漆黑一片,“是谁做的?老师给你认错的机会.”同学们把眼光齐刷刷地扫向他,他知道大家的意思,气呼呼地坐着,我告诉大家,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不要轻易下定论,老师相信小余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过了一会,一位同学拍着脑袋冲上来,原来小马虎的他拿着毛笔上来接水喝,不小心把墨汁滴进水槽里里去了,他忙跑过去向小余道歉。面对一脸歉意的同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自此,他有一些细微变化,上课也不再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了,不时会抬头看看我。我决定利用他的优点进行激励,不久后的一天,从来不回答问题的他竟然高高地举起小手,接着一段通顺流利的课文段落脱口而出,同学们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接着热烈的掌声响起来。他微笑着低下了头,那笑甜甜的。
二、给予平台,让你展现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为了发展孩子的一切。”这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尝试班级自治,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在“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原则下,通过自荐、同学推荐等形式,他竟然身兼数职。我希望,他能够利用这些机会,历练自己,展现自己的优势。
班级管理事无巨细,不能仅仅依靠大的制度来约束学生,还需要给出细致化、可量化的标准,同时必须责任到人。作为周一的保洁小卫士,他从课间督促课桌整理员对齐桌椅,督促同学捡起身边的纸屑,到放学的督促值日生认真打扫卫生,他管理的井井有条,在他的严格督促,每周一的教室格外干净、整洁!
三、给予真心,取得共鸣
教育要用心做,因为心靠近了,情才深,意才浓。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强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注重老师、家庭、同学对孩子真心关爱的重要作用,以真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形成共鸣。
(一)同伴互助,热情真挚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一帮一“同伴互助互学的模式,这样不仅帮助了同学,自己也巩固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在班级的大家庭中找到了归属感。
与小余聊天时,我了解到他很是佩服我班的小班长小徐。当我与小徐说到此事的时候,从她的表情里看出一百个不愿意,我告诉她,小余在慢慢进步,我们要帮助他,一起成长。善解人意的孩子欣然接受了新同桌,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小余的透明桌布下压着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好多字,仔细一看,我鼻子酸酸的,原來是小徐为新同桌立下的规矩,从学习到习惯,到奖励制度,细致入微,确实可行,在同桌的帮助下,小余上课更认真了,课堂听默也不再出那么多错了。有这样得力的小班委于我是多么欣慰,于小余是何等幸运。
(二)老师之爱,春风化雨
铁树开花是人间奇观,但是要等到那惊艳四方的时刻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我们耐心等待。小余在慢慢改变,慢慢成长,当他上课管不住自己开始走神、玩东西的时候,我会及时用眼神提醒他,有时温柔,有时严厉,他马上就挺直腰板,打起精神。
(三)家庭之爱,温暖入心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部分家长以工作忙为理由,很少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导致了对孩子教育的缺失,爱的缺失。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时常看到小余独自回家的身影。了解情况后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太忙,没有时间来接送他。与他妈妈交流多次之后,我要求今后每天必须抽时间按时接送孩子。第二天,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妈妈打算找一份离学校稍近的工作,天天来接他。此后,小余变得更加开朗,学习更加用功。
按以往的惯例,我每学期都会给孩子们写封信,孩子也要给我回信,家长也可以进行回复。“老师,在您的面前我惭愧至极,我是个失败的母亲,相比之下,您更像孩子的妈妈,谢谢老师的拳拳用心,能碰上您这么饱含师德,专注育人,启蒙心智的好老师,是孩子之福,家长之幸!”看着孩子妈妈的真情回复,我眼噙泪水,视线变得模糊!不为我,只为孩子,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他在父母的关爱中那如花一般灿烂的笑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给予更多的信任、激励、关爱,才能润泽孩子的心灵,才能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使蕴藏在人体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发挥!如果把教育工作比作花的事业,作为一名平凡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愿做那一缕穿透心灵的阳光,为了这些迟开的“花朵”默默奉献自己的温暖。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朵,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绽放,我们也一定能迎来花香满园、桃李芬芳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