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

2019-11-23 12:20郁郁
诗潮 2019年11期
关键词:本地人替代品家谱

郁郁

哦,亲爱的老兄弟

抱紧我,紧紧的

我是长夜的敲更人

我是家谱县志的记录员

我是世纪和世纪的珍藏者

跨过记忆的门槛

父亲、爷爷和依稀的祖先

他们离去,我们承载

这人间的病,这世间的错

沉,沉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呼吸也痛的年头

想念出不了门

噙在眼里的泪水

洒落一地,捡拾起来

那是蚌和它黯然神伤的珍珠

天色渐黑,寒意袭人

你的风衣裹紧过多少记忆

你的襟怀标示了情义和品质

回声在耳边,铭记于心田

抱紧我,谁让我们是本乡本土本地人

[林忠成赏评] 这首诗能读出久远的乡愁,以及被现代主义日渐稀释的宗法制乡村伦理。中国人的传统四大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一种充满泥土味的世俗喜剧,像一个容器盛满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久居都市,被冰冷的瓷砖与大理石隔绝于温润的土地,现代人的灵魂便日渐萎缩枯竭,精神越来越碎片化。叶芝曾提醒“我们所做所说所歌唱的一切都来自同大地的接触”。由于地理空间的遥远,故乡的大地只能以梦中镜像呈现,“老兄弟”“本地人”于是成了故乡大地的替代品,通过他们,寄托刻骨的乡愁,澆胸中块垒。这些替代品承载了“家谱县志”“祖先”“记忆的门槛”等,携带着故乡的青草味与黄昏的鸣蝉声,能短暂抚慰焦渴的心灵,缓解精神上被放逐的痛苦、不安。

以赛亚·柏林认为“乡愁是所有痛苦中最为高尚的痛苦”,痛苦与不安跟迁居大城市后的内心疏离感相关,现代人常发出“遣怀常作登楼望,万户千灯不是家”的感慨。德国的诺瓦利斯觉得“乡愁源于对异乡的不安,家园消解了乡愁的不安”。现代主义瓦解了古典主义后,强化了人类精神深处的不安,不安成了现代哲学上的永恒母题。诺瓦利斯指出“哲学是一种思考,一种寻根式的本质化思考,这种思考源于一种不安,而思考所要寻求的是一种安定和秩序”,他悲观地断言“这种安定和秩序永远都只是暂时的,而不安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自身,这种不安经由思考反而会变本加厉,而变本加厉后的不安又促进更深远的思考,如此循环永不终了”。不安在现代性语境下成为一种宿命,一种沉陷式悲怆,伴随着历史的现代性演进变得不可逆转。

猜你喜欢
本地人替代品家谱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本地人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本地人,外地人
集环保、长效、多效、无害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化肥替代品——微生物肥料
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燕麦糊精脂肪替代品在低脂奶油中的应用
美国开发医用PVC替代品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2010上半年古籍拍卖会上的家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