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芳
一、概述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社会的一切物质、文化财富都始于劳动。“劳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是指体育活动。 那什么是劳动教育?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育人原则。立足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据统计,2015年我国有1.76亿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溺爱纵容,加之“应试教育”等因素,孩子们劳动意识淡漠、劳动技能缺乏、不能吃苦等问题突出,而劳动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加强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布置了六项“暑期作业”,其中一项是帮助学生养成劳动节约习惯。在暑期,一些学校要求学生完成刷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学工学农等“劳动家庭作业”,这份特殊的“暑期作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学校暑假的“标配”。
二、劳动教育应该何去何从
实践证明,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基本原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开展,大概可以从找准新的“结合点”、理顺新的“关系网”和构建新的“行动体”三方面进行。
1.找准新的“结合点”
实施“教劳结合”的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结合点”,即教育该与劳动的哪一种属性相结合。建国以来,在“学习+劳动=教劳结合”的行动策略影响下,教育与劳动的结合大多是以“生产劳动”为直接链接点,即中小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在劳动中习得劳动技能并接受思想教育。
2.理顺新的“关系网”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明了劳动教育的功能及与其他诸育的关系,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这20个字从根本上理顺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之间的关系,也明确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实践中“劳动”的基本定位——劳动教育以其独特的融通性,有機地渗透在其他“诸育”之中。也就是说,劳动教育的作用在于诱发、激发其他教育方式的活力,丰富其他教育内容的维度。
3.构建新的“行动体系”
确立劳动教育为“五育”之一的新型地位,构建劳动教育操作体系,是推动劳动教育步入教育现代化运行轨道,实现劳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1)构建劳动课程序列
课程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其功能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落实劳动教育的首要做法就是构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及其他学科渗透的课程序列,发挥课程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二是创新开发劳动教育地方(校本)课程,各地区、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加强劳动教育,根据地域特色、学校实际、学生需要等,开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三是实施学科劳动教育渗透,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劳育”渗透。
(2)构建劳动实践序列
这一序列的构建,应遵循分层推进的基本原则,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劳动实践序列。具体来说,在小学低段,劳动实践要以“为己”为主,着重解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进行自我服务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在小学中段,劳动实践要以“为他”为主,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培养服务他人的合作意识;在小学高段,劳动实践要以“为社会”为主,侧重公益劳动类的劳动实践,培养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在初中阶段,劳动实践应从服务型劳动向创造性劳动过渡,在巩固扩展家务(班务)劳动、公益劳动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高中阶段,劳动实践应以创造性劳动为主,提升科技能力和科学理念。
概言之,劳动教育要始终遵循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基本方针,以课程化实施为主要手段,强化课程意识、构建课程序列、形成课程理念,在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互动、共享中实现全面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教育场域中的劳动蕴含着“真、善、美”的价值意蕴,是教人求真、教人至善、教人臻美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这个意义上,自由、审美与幸福得以实现价值的汇合,劳动是通向人的自由与美感的路径。因而,重估劳动教育价值,既不能将其扭曲为惩罚规训的手段,也不能将其孤立为政治改造的工具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方式,不能仅仅从外在手段之维看到劳动教育价值,应当从“真、善、美”的统一角度出发,看到劳动教育的人性解放与自我实现的价值超越。“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这里所说的完整的人,是包含精神和身体在内的整全的教育价值观念,而不是片面的工具性的价值观。劳动要想在教育中获得合法性,就必须满足教育培养全面的人的目标。
我们澄明教育场域中劳动的“真、善、美”的价值意蕴,重提劳动教育,并不代表试图以劳动替代一切教化的路径,劳动只是教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劳动教育只有与其他各类教育的路径相结合,才能发挥它自身的教化之意。合理的劳动教育不是抹杀其他各类教育的积极性,而是與其他教化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真、善、美”的价值意蕴。劳动作为一种教化方式,致力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宗旨,以“美”为鹄的,从而在劳动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劳动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拥有生活、开拓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