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主要机构,近年来在运营方式上发生了很多变化。本文对画廊作为一级艺术市场的存在意义,近几年画廊的经营状况以及企业、画廊联盟、文化机构的作用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画廊;赞助;联合;文化机构
自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家代理制画廊进入国内,到今天,我国画廊业得到迅猛发展。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2016年前三季度不完全统计,内地画廊数量已增长至4019家,而这一数据还在增长。环球艺术市场报告的不完全统计表明:2016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约发生了31万次交易,其中有约29.6万次发生在画廊;2016年全球艺术市场销售总额达到566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20%,是全球第三大艺术市场),画廊仍是全球最重要的销售渠道,销售额占比51%。
画廊作为艺术品初次进入的一级市场,是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市场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不仅要挖掘、扶植、推介艺术家,还肩负着推广本国文化艺术、培养行业职员的责任;同时还兼具策划展览、组织研讨、美术批评、艺术教育、出版刊物的功能。画廊本质上是营销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广告投资并推介年轻的艺术家,也是艺术研究变现(realize)的最重要创新领域。但国内多数画廊处于低层次经营状况,融资能力不强,在推介艺术家方面不堪重负,对艺术家的吸引力较弱,高低不就。
国内画廊的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中国文化报》称,全国盈利画廊仅占画廊总体数量的7%。近年,国内舆论更不乏这样的标题:《佛山画廊:艰难中前行的风景线》《创意园区市场不景气 小画廊卖掉猴年第一幅画》《南京民间画廊一半关停 春天有多远》。2017年,《北京商报》指出,北京当代书画市场90%以上的画廊亏损。这样的情况的确令人担忧:在一级市场上,相当数量的画廊仍生存艰难,业绩良好、长久经营的画廊并不多见。
种种境况除了与经济环境和相关国内政策有关外,也来自其他诸多方面。首先是拍卖行。国内艺术品一、二级市场倒挂现象严重,拍卖行一家独大,画廊在资金、品牌、消费者等多方面无法与其竞争,艺术家也直接将作品在二级市场进行拍卖。其次是艺术家。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不信任(即使有代理关系的存在),画家与买家的私下交易扰乱了市场秩序。最后是海外市场。海外资金进入中国画廊界,虽然带来了西方画廊先进的管理和运营经验,但是也与本土画廊争抢艺术家和市场。
当今,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艺术市场,整体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市场状况错综复杂、日新月异,画廊自身除了要有更清晰的认知与市场定位、筛选更优秀艺术家和具备更专业化的能力外,也应该积极创新运营模式,多元化发展,以期更好把握市场脉搏。
1 企业赞助
艺术市场的繁荣与价格爆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艺术市场很容易被操纵。说到底,在艺术市场上最后还是资本的发言权大。原本“赞助”一词多指公共、私人藏家对画家进行资助或购买其作品的行为,赞助的对象直接是艺术家本人,而非其他市场中介。在这个资本作用泛滥的市场里,画廊多寻求与公司、银行、基金的联合,引入他们的赞助,或许不失为创新运营模式、摆脱困境的一种方法。
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阿莱西娅·左罗妮在书中指出: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剧烈,但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和金融资产却一直在增加。这些人越多,拥有的财富越多,一个国家的艺术市场潜力就更大。Lindenberg和Oosterlinck(2011)进行的研究表明,企业介入艺术品收藏主要基于5个目的,即创造良好氛围、彰显企业价值观、方便开展内部培训项目、强化个人团队精神、投资多元化。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竞争成为了创意的竞争,竞争者都力图将自己的创意与公司的价值观联系起来,而艺术为其提供了可能性,这使得公司把艺术作为战略资源关注并投资。
在国外,摩根大通集团收藏的3万多件艺术品包含了各种流派,旨在表达银行的价值观和宗旨,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商业活动,就有摩根大通集团。瑞士银行通过将藏品借给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举行展览、资助文化活动等,获得了艺术品定价的主导权;Unicredit通常与博物馆一起实施收购,参与委托创作或资助项目,支持青年艺术家发展。在国内,苏宁、万达、华宜兄弟、民生银行等一批企业机构也早已开始艺术市场的投资,这些企业都具有强大的资金能力,在拍卖市场上展现着强大的购买力。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企业与其在二级市场上“天价”收购艺术品,不如匀出一份力在一级市场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感,实现经济利益与企业声誉双丰收。
另外,画廊也应主动开拓市场,出击寻求公司、银行、基金会的赞助机会,与有志企业合作签约代理艺术家。企业从资金方面提供支持,画廊则从市场出发,用专业化的眼光发掘有市场潜力的艺术家,联合进行营销推广,参加比赛、展览、世博会,制造效应,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2 画廊联盟
艺术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画廊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更年轻的经营者进入市场,“80后”“90后”成为了消费群体。画廊被更多人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画廊还维持着最普遍的销售渠道,但研究表明零售的方式已日趋减少。这其中有诸多原因,包括租金过高、参观画廊的人数减少以及市场日趋“事件驱动”(聚集于艺术展会等活动)(Mc Andrew,2011b)。
“在內部组织起来,把分散的资源重新整合,是当前画廊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必须结束单兵作战、恶性竞争的散乱差格局。”《中国书画收藏投资行情》杂志总编辑、中国收藏鉴赏家协会秘书长王彪在面对《南方日报》的采访时如是说。本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目的,两个或多个画廊联合起来,发挥组织优势,互通有无,资源共享,集中力量与企业谈判合作,共同对艺术家包装运营,联手策展布展参展,在行业形成规模效应。
2015年12月在广州艺博会首次亮相的“艺藏社”就是这样的组织。它是由广东省文联收藏家会所、熹·艺术馆、871艺术馆和“棉花糖·艺术+”4家艺术品经营机构结成的画廊联盟,这些画廊多次联合起来推广一个艺术家。几年前由上海经营当代艺术的7家大画廊:艺博画廊、圣菱画廊、华氏画廊、红桥画廊、视平线艺术、奥赛画廊和红坊文化成立的“画廊联盟”则通过定期组织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创作孵化等,探索与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具有竞争力及国际化的艺术交易平台。
从长远来看,画廊联盟更大的组织优势和前景应该体现在建立平台,对整个地区的行业发挥资源主导优势。譬如,以画廊联盟的形式介入一些地区的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推动画廊产业的集中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必能对整个区域市场的发展带来正面影响。
3 文化机构
一个国家文化机构的发展水平是其文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地区,艺术家和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也会随之增长。艺术机构作为艺术市场活动中需求方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画廊实施国际化发展的市场战略。在走向国际化的途中,画廊自身除了积累资源、提升自身实力外,还要与国际和国内领先的美术馆展开合作,把优秀的艺术家带到国际展览上,推荐给国际一线拍卖机构,将中国艺术推出去,进而又可带动国内画廊行业朝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以上这些措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国内艺术市场并不规范的今天,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比如政府财税上的支持,行业在市场上的规范,公众在舆论和审美、消费上的支持。
本文的阐述基于西方艺术市场的背景信息,笔者深知中西方艺术市场存在诸多差异,但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中西艺术市场的差异必将不断缩小,且别人的成功经验仍可以作为解决自身问题的他山之石。笔者仅以上述观点抛砖引玉,以期为国内画廊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阿莱西娅·左罗妮(意).当代艺术经济学:市场、策略与参与[M].东北财经出版社,2016.
[2] 戈弗雷·巴克(英).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M].商务印书馆,2014.
[3] 刘翔宇.中国当代艺术品交易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简介:张富军(1975—),男,山东菏泽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