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提升教育品质

2019-11-23 08:29苏秋云王利如
中国教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三里屯人文课程

苏秋云 王利如

建校于1963年的北京市三里屯一中(以下简称“三里屯一中”),北靠东直门,南临工人体育场,位于三里屯这个使馆聚集、商业繁华的黄金地带。置身于繁华与喧闹之中,独守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优雅与真挚朴素,在历史传承发展当中积蓄力量,在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脱颖而出。

一、学校文化:成就“最具幸福感学校”

“爱家、爱校、爱国,求真、求善、求美”,这是三里屯一中的校训,也是三里屯一中学校文化的生发点。56年来,三里屯一中以“三爱三求”的校训,将内涵发展、文化建设、特色创树作为提升办学能力与水平的根本途径,确立了“当朝阳名师,育一流人才,重科学管理,创品牌学校”办学目标,坚持“把小事做成精品,把细节做到极致,把服务做出价值”的管理理念,引导师生“自我教育,自治管理,自主发展”,规范办学行为,着力减负增效,全力构建“胸怀家校国,弘扬真善美”的学校文化建设体系,形成了“立足自主,不断创新”的办学特色。

从1963年建校,到2003年获评首批区级示范校,再到2008年一校三址、十二年一贯制办学,三里屯一中不仅传承了建校以来扎实、坚韧、稳重的学校文化,更是主动探索适应时代变化、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改革新路,获得了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肯定。

学校加强文化建设,创建人文校园,通过建设人文环境、加强人文教育、实施人文管理、注重人文关怀等一系列举措,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形成了具有人文特色的学校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学校文化熏陶下,三里屯一中的教师秉承着“崇尚完美、选择优秀”的教师文化,“不用扬鞭自奋蹄”,在高考前夕干部和教师们自发留下来陪伴学生,是他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更是人文情怀和责任意识使然。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中,教师们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成就学生,努力践行着“胸怀家校国,弘扬真善美”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学校文化,实现了“创建育人文化,实施文化育人”,三里屯一中成为一所充满幸福感的学校。

二、课程文化:打造“最具发展力学校”

多年以来,我校秉承文化传统,通过“以课程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引领,构建人文教育课堂,突出以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的课程文化内容;构建综合实践活动体系,突出以参与、体验、理解为标志的人文实践课程,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并具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2017年开始,学校坚持特色课程之“立人教育从阅读开始”实践研究。在主题为“名家名篇进课堂”之“鲁迅专题阅读展演”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对《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经典名著的深入研读,以课本剧《我和阿长》《藤野先生》《拳拳赤子心》等多种形式进行演绎,撰写158篇“走近鲁迅”读书心得,得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怡教授等诸多专家的好评。

在三里屯一中,类似“立人教育从阅读开始”的以人文素养为主的校本课程开设多达30余门。这一课程根植“爱家、爱校、爱国,求真、求善、求美”的三里屯一中校训文化与学校文化,并延伸出人文管理、人文课堂、人文实践三大特色。

2016年以来,三里屯一中的师生们先后“走进鲁迅故乡”“行走武夷山下”“梦回西安盛唐”“攀登泰山之巅”“探寻徽州古韵”“发掘湘湖文化”等,开展“研学课程”,品味江南、闽北、西安、齐鲁、徽州、湖南等文化;相继参与和当地人文素养相关的研究性课题研究。

在“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江南水乡绍兴、乌镇,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众多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水乡生活。置身于三味书屋、百草园等鲁迅作品重点描写的地方,学生们穿越时空走近了这位文学巨匠的少年时代。在兰亭圣地吟诗作赋,青花瓷版的《兰亭序》更增古韵。在梅家坞的茶园里,学生们亲手采下一片片嫩叶,享受着沁人心脾的茶香和雨后茶园的清新空气。走进岳麓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徒步橘子洲、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泽东故居,学生们亲身感受了伟人毛泽东曾经学习的环境以及成长的历程,集体朗诵《沁园春·长沙》,体会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及家国情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在徽州体验书院礼圣、诵读、行拜师礼、点徽菜、学唱黄梅戏……行走、思考、品味,开放的校本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思考社会,品味人生。在北京市学生实践创新比赛中,“走进水乡,走近巨匠,品尽茗茶”江南研学实践活动获得“十佳优秀方案奖”。

三、课堂文化:磨砺“最具增值力学校”

在三里屯一中,“入口”时生源普通、“出口”时大放异彩已成为常态。这“一进一出”的反差与对比,得益于三里屯一中长期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课堂文化”建设。

早在2007年,三里屯一中就启动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着手“聚焦课堂教学,启动教学有效性研究;聚焦无效因素,开展教学有效性调研;聚焦学习者分析,探索教学有效性策略;聚焦课堂观察点,完善教学有效性设计”。2012年,学校进一步开展提高教育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新课堂行动”,即倡导“把教的创造性交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2015年年底,学校掀起新一轮打造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开放智慧的“活力课堂”,开展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全员参与,全程培训,典型引路,持續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之路。

活力课堂,其本质是一种全方位激发师生课堂教与学的原始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教育教学环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教学理论体系。

2016年,学校召开“朝阳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与研讨”现场会,活动以具体课例为载体,展现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学科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们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积极交流学习成果。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脑、乐于合作,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正由讲堂逐步转变为学堂。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不仅形式上“活”,思维上“活”,课堂教学效益也稳步提升。

总之,逐年攀升的教育教学成绩,源于我们在“课堂文化”上的坚守与创新。成绩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三里屯一中的教师团队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为本,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及课程改革中始终坚持寓教于乐、有教无类。

(作者单位: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猜你喜欢
三里屯人文课程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三里屯:国际潮流地标 文化商圈样板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图片报道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三里屯是一个接口也是年轻的借口
另面三里屯:浮华边缘人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