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摘 要]对于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尤其是低年段的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阅读为主。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低年段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针对文本主题设计问题,能够实现目标阅读;针对文本细节设计问题,能够实现欣赏阅读;针对文本难点设计问题,能够强化思考阅读。
[关键词]低年段;阅读教学;问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61-02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针对小学生接受、理解能力还比较弱的特点,问题化教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针对文本主题设计问题,实现目标阅读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不管是面对略读课文,还是一些课外推荐阅读的内容,如果没有教师或者家长的引导,他们的阅读就会缺乏目的性,从而导致阅读效果不够理想,出现阅读很快,但文本内容几乎记不住,无法抓住文本的主题思想,阅读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个时候, 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目标,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就是,每篇文本开始阅读前,教师根据文本的主题内容,将关键信息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开展阅读。这样,不仅阅读花费时间少,还可以抓住文本主题,寓教于乐。
例如,一年级上册课文《比尾巴》的题目就反映出了该课文的主题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主题,采用以下三个问题来展开教学。(1)谁比尾巴?教师让学生充分并主动地阅读,从阅读结果里列舉出参与比尾巴的动物,同时将这些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通过这个过程,完成文中生字的教学,让学生对于动物的名字发音及字形有一定的认识及掌握。 (2)比尾巴涉及的比赛内容有哪些?学生可以借助再次的快速阅读,寻找与比赛内容有关的字词,如描述尾巴特点的“长”“短 ”“宽”“扁”“最好看”等字词,通过比赛内容的提问,让学生对相关的生字读音等进行巩固。(3)尾巴比赛的结果是什么?对于获奖的动物有什么疑问或者看法?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达到理解文本核心思想的目的。如提出:“为什么将‘好像一把伞的奖项颁发给了松鼠?”让学生思考松鼠的尾巴和降落伞的相同之处。与此同时,结合问题对文本进行思考,学生也完成了对“伞”“最”等生字的学习。这样紧扣主题进行问题设计,不仅达成了教学目标,还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
二、针对文本细节设计问题,实现欣赏阅读
对于阅读行为来说,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提取一定的信息,但从体验的角度来看则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当前小学教育对于文本鉴赏,没有明确的高要求,然而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顺带的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及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针对细节进行问题设计时,可以抓住文本的一些重点的字词与语句来设计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并且通过美感的熏陶,让学生逐渐学会审美,学会在阅读中寻找文本的亮点,最终实现在语言交流和文字写作中善于使用装饰性语句的目标。教师在对于该类细节问题进行设计时,最好以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为问题的出发点,这样的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还能实现欣赏阅读的教学目标。
例如,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文中讲述了小蜗牛出次门,要经历春夏秋冬,从春天出发,再次回家就到了冬天,形象地描述了蜗牛行动之慢。其中有一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这句话作为文本的结构主题,贯穿行文的始终。对于该文的问题设计,教师可以这句话作为出发点,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蜗牛的爬行真的太慢了?”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通过快速阅读与查找,发现蜗牛出发时小树发芽,爬行中小树嫩芽长成叶子,爬回时树叶落满地,草莓由长出到成熟……四季植物花开花谢的轮回反映了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鲜明的描述,领略四季景色的变化。虽然只是一堂课的时间,但学生们从春季的生机盎然,到夏季的生命勃发,再到秋季的草黄花谢,以及冬季的万物沉寂、白雪皑皑,感受到了四季的美丽画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四季的特点,增强了审美体验。
三、针对文章难点设计问题,强化思考阅读
对于小学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除了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课文的内涵比较丰富,文本所表达的寓意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深奥,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于这些难点,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克服。首先,教师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探索问题的兴趣,再借助一些手段引导学生去思考课文为什么要这么写,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此时,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就是一种最有效而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所以,教师要结合课文的难点,并将这些难点转化为相应的问题来展开教学。在这里,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并触发学生的思考行为;同时,经过较为主动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并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该类问题,由于是难点,如果再结合其他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二年级上册课文《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青蛙和小鸟对于天的大小的讨论。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围绕青蛙与小鸟的三组对话展开。这篇课文虽然用了三段对话讲述了青蛙、小鸟各自对于天的大小的认识,但全文没有表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观点。这篇课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告诉学生文本的寓意,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对同一个事物,为什么小鸟、青蛙各自的观点不同?”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还未形成,此时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个活动,与问题相结合,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鸟、青蛙的观点不同,然后让学生带着课本到教室外,将课本卷成筒,并通过圆筒观察天空的大小,随后让学生拿掉课本,再次观察天空的大小。游戏完成后,再让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层意思,不仅对课文理解得更加深刻,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同时对于思考的结果他们也学会了通过实践去验证。
综上所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同时,由问题衍生出课堂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问题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更应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步实施,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亚雄.把握教材特色 提升阅读素养: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实施建议[J].湖南教育(d 版),2017(8).
[2]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