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金芳
[摘 要]《陀螺》一文篇幅长,语言品味点也较多。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段教学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重点落实对课文中体会较深的地方进行批注。通过批注,学生能体会到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获得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08-0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2.通過批注,说说“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并学习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3.通过批注,结合课文说说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批注,检查预习
(一)回顾单元目标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本领是——
(出示单元目标:“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二)回顾批注位置、方法和角度
在前两篇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大家学到了哪些批注的方法?
(批注的位置、批注的种类、批注的角度)
(三) 揭示课题,汇报预习批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陀螺》。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都批注了哪些生字词呢?
难写生字“旋、溃、豪”,并指导学生书写;难读词语:“旋转、溃败、冰尜儿、妩媚、绰号、角锥、鼻涕、恍惚、挑衅。”引导学生读正确。
(四)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陀螺”写了些什么?
出示: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
【设计意图 课伊始先和学生先回顾单元目标、复习前两课内容,接着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了解学情,这样教学基于学情,使学生进入文本,对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二、聚焦批注,精读课文
(一)明确目标,自主批注
1.《陀螺》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从新的角度进行批注。
出示:“默读课文,把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作批注。”
2.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批注。
(二)顺学而导,分享批注
1.心情变化处的批注。
(1)学生交流批注,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1:“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预设:
①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削不出得心应手的陀螺而懊恼失落的心情。②出示句子对比:“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很伤心,很懊恼。”文中句子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比喻句,把懊恼、失落的心情写得生动形象。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懊恼感觉在作者笔下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谁能把这种懊恼、失落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懊恼、削不出)
句子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预设:
①“恍惚”这一神态写出了叔叔答应送“我”一个陀螺时“我”激动的心情。②谁能读出这种激动的心情?(板书:激动、送陀螺)
句子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就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预设:
①“手舞足蹈”这一动作描写,写出“我”看到陀螺圆且光滑,又嵌一粒大滚珠时兴奋、迫不及待试一下的心情。②谁能读出这种兴奋、迫不及待?(板书:兴奋、得陀螺)
句子4:“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
预设:
①通过“嘲笑”这一动作,写出了“我”十分自卑、难过。②联系下文,究竟是怎样的陀螺招来别人的嘲笑?出示:“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与同伴相斗的能力。”③“我”的陀螺长得不伦不类,又看不出丝毫战斗能力。谁能读出这种自卑呢?(板书:自卑、不伦不类)
句子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预设:
①通过“尝到”“品到”这些动作,写出了“我”的陀螺彻底击败别人大陀螺时的喜悦心情。②“我”的陀螺是怎么打败大陀螺的呢?指名读9~10自然段。③“我”的陀螺就这样闪躲、旋转,击败了大陀螺。谁能读出这种喜悦的心情来?(板书:喜悦、溃败对手)
(2)小结:“看来大家对心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较深。通过对这些语句的批注,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的心情变化及原因,还明白了作者是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当时心情的。”(板书:心情变化)
(3)文本空白处补写批注。
①同学们,课文第9自然段中当大陀螺与“我”的“鸭蛋”撞上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担忧、紧张)你能想象当时“我”的心情吗?请通过神态、动作来补写此时作者的心情。请批注在第9自然段末尾。
②学生批注,补写心情。
③反馈交流,评价批注。
2.句子内涵处的批注。
出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学生交流批注。
(2)联系课文内容,深入批注。
刚才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只是初步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批注,把你的批注写在文末。
预设:
陀螺长得不伦不类,但战斗力很强,彻底溃败了大陀螺。可见,我们不能只看事物的外表就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