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春 王雷 王权
摘 要: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以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图书借阅情况为研究基础,探究了基于图书借阅视角下的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以期为促进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图书借阅视角;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
图书馆作为一种知识储备库,以及文明传播知识库,理应肩负起自己的时代使命和历史使命,为社会各界不同人群普及知识、传播正确思想观念,帮助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一、图书馆在理工类高校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已具备基本雏形,现代化发展程度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时代到来的过程中,大学生俨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代表了其背后各种思潮的产生及演变。在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冲击下,不可避免的会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相应的影响。我国各大高校一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且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我国各大高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和引导要义[1]。我们坚信只有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培养过程中,大学生才能够以更加积极、阳光、乐观的心态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才能够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及自我修养意识,从而才能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成员及接班人员。
由于理工类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其所面对的读者群不同于社会其他图书馆所面对的读者群,所以他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及正确的道德品质观。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也是我国各大高校的重要教学辅助场地,是大学生们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学习场所。图书馆对高校文化的传播、发扬以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阅读图书,大学生们能够获得想要的知识,并且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观察出大学生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以及大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帮助学生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当前需求,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发展状况,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良好风尚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二、基于图书借阅视角的理工类高校大学生阅读情况
众所周知,流通借阅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虽然随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资源的建设速度的迅猛增速,图书馆的流通功能有所降低,但究其根本来看其仍占据着图书流通的首要地位。据山东某一理工类高校图书馆一年的人流量统计可知,该馆每年的人流量大概为30万人次,其中图书借阅高达86万次。如果计该校学生总数为25000名,那平均每人每年到馆次数为12次,每人每年图书借阅数为35本。这就是说,除掉假期之外的时间,每个人几乎每月都会到图书馆一次,且每人每月的读书量大概在4本图书左右。根据这一统计情况可以看出,理工类高校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特点有:
首先,图书的借阅总量呈现出一种波动变化状态。针对该校年度图书馆借阅数据可知,以7月份(即每年的暑假)为界限,可将图书借阅分为两个周期。在假期以内2月以及8月的图书借还量是最低的,但在3月和9月则会达到巅峰状态,之后的三个月里,图书借还呈现了两种发展趋势,其所表达的含义是——图书借阅数量乘下滑趋势,而还书情况则呈上升趋势。[3]但从一年的图书借还状况来看,总体而言图书的借还状况基本上保持一致。这也就进一步说明,在刚开学的那一段时间里,图书的借阅数量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在3月份以及9月份这两个刚开学的时间段内,大学生是普遍处于一种渴求获取知识的状态的,但在这两个月之后的两个月内,图书借阅情况逐渐趋于平稳,这就说明随着课程的不断增多以及知识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兴趣也就进入了一个平稳累积、进一步固化的状态,而这一段时间分别是4月到5月份以及10月到11月份。到了学期末的那段时间,由于考试以及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时候的图书借阅数量会同上两个月相比呈一种明显减少趋势,一直到该学期结束之后,图书借阅数量,会达到最低状态。[4]但从接下来那个学期开学后的还书情况来看,在假期期间也存在部分学生会主动进行学习。
其次,當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以年级为划分依据可以明显看出,高年级学生一年当中的图书借阅量明显要多于低年级的学生,但从图书借阅种类上来看,高年级学生借阅图书有着明显的集中性,而低年级学生借阅图书量虽然少,但其涉猎的范围却很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对知识的渴求欲比较高,对一切都是好奇而渴望了解的,在不熟悉校园环境和学校情况的基础上,会存在一定的盲目选择现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也最能直观体现出大学生思想动态所经历的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经过了几年的校园学习生活之后,大学生们的思想已经变得较为成熟,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并且能够掌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在图书阅读范围方面有所变窄,但其所阅读的内容却更加深化,已经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转为了一个主动的学习状态。[5]
三、基于图书借阅视角的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
(一)辅助教材类图书
这部分的图书包括了高校规定的使用教材,世界权威知名的专业类学术论著,各种的工具书以及相应的考试讲解辅导用书。这类图书的借阅比例在该理工高校图书馆年度借阅比例中占有44.3%,是该校年度被借阅次数以及借阅科目最多的一类书籍。其中各种参考书、答案解析书等解题类图书的借阅比例最多,占该类图书借阅比例的50%左右。通过统计各类别图书借阅次数排名前5的200种图书可以发现,其中教材类图书有85种,占总数的42.5%。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校教师所编著的图书只占有很少的比例,但从借阅量来看却远远高于该类图书的平均借阅数,这可能与其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二)大学生活普及类图书
这类图书主要是以介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主要内容,因此在图书借阅总量上也有着较为靠前的名次。这就说明当代大学生已经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了一定的认知意识,较为注重权衡发展,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知识不是大学生涯中唯一需要去学习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制定好发展计划,做好全面发展工作,所以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类图书,十分受大学生们的欢迎。[6]
(三)经典类图书
对于经典类图书来说,其借阅量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这其中不仅包含了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些图书,比如《明朝那些事》,也包括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一类的书籍,与此同时,那些能够体现爱国内容、历史战争题材类,反映历史变迁、社会变化的图书等都有较高的借阅量。这就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呈现一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大学生渴望同当今时代发展相融合,渴望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同世界潮流思想靠拢。
(四)概论类书籍
作为借阅量比较高的非教材类图书,该类图书既涵盖了知识,又包含了一定的趣味性。在这类书籍的文本内容中,普遍采用了浅显直白的直叙式表达方式。同其他内容相似的图书相比而言,大学生更容易、也更喜欢选择这类浅显易懂、更具概括性的图书来阅读,比如《时间简史》这本图书的借阅量很高,但作为导读和概论的《时间简史导读》,其借阅量却远远超过了《时间简史》位列第一,而在同样内容的各类文译本中,带有插图的《时间简史·插图本》其借阅量是最高的。显而易见,当代大学生喜欢直接、浅易懂的图书。
(五)反映世界变化的图书
当代大学生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对于长宁地震,利奇马台风,建国70周年等能够代表社会热点的相关图书,其借阅量都很高。[7]这就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对世界存有一种浓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他们渴望更多地接触世界,了解世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各大高校要重视学生图书借阅问题,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图书馆的知识传播作用,要以大学生图书借阅数据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了解学生兴趣,明确学生需求,掌握学生思想发展情况,进而在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予以学生恰当、及时的帮助。
参考文獻:
[1]王倩,那硕侠.基于图书借阅信息的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2:3-5.
[2]郑小容.高校图书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
[3]吴镇聪.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4]宋志强.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4.
[5]周笑.大学生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
[6]陈捷.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13.
[7]秦嘉杭.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复合图书馆流程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