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扶贫产业上演“脱贫好戏”

2019-11-23 00:03
吉林农业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东辽县五龙贫困村

10月11日,东辽县渭津镇恭和村富强服装加工有限公司。

编织车间机声隆隆,工人们站在机器旁边有序地进行操作,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

渭津镇恭和村第一书记赵恒伟介绍说:“没有产业,脱贫很难。2017年,村里投资为我们建设了新厂房,公司引进编织机等数控设备后,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选择到车间打工,除此之外,每年贫困户还可以得到一些分红。”

在推進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东辽县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载体,依托东辽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吉林省东峻科技有限公司2户电商企业,通过人才培训、农产品研发、网上销售等基础服务和农产品上线服务,辐射带动全县村级电子商务中心站建设,把农民手中的“土特产”变成“金招牌”。目前,21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建立村级电商站,其中,双福、大度、树安、老营、五龙5个村被评为省级电商村。

为了推进“小商品加工+转移就业+贫困户”的转移就业扶贫模式,东辽县依托东北袜业园,积极引导安恕镇李趟村、足民乡安良村、渭津镇恭和村、福胜村,辽河源镇公平村、云顶镇东沟村、凌云乡万平村等7个贫困村实施企业驻村建厂运营模式,把服装、轻纺、棉袜企业生产链条延伸到村组,就地促进劳动力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分红。2016年以来,通过实施“转移就业+贫困户分红”的产业增收机制,带动周边群众190余人就业,贫困人口年人均分红560元。特别是辽河源镇公平村发展服装加工产业项目,在每年为该村贫困人口人均分红760元的基础上,建设扶贫车间,带动周边群众50多人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以上。

在全面抓好贫困村产业脱贫的同时,东辽县还注重把产业项目向非贫困村倾斜。按照“大项目管全局、小项目管局部”,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项目收益分红体系,实现了贫困户脱贫三层保险,确保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均衡发展。众联公司720万只蛋鸡标准化养殖扶贫项目分红覆盖了全县所有贫困户。扎实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项目覆盖10个乡镇162个村,项目收益全部发放给贫困人口。平岗镇大球盖菇扶贫项目,为全镇8个非贫困村贫困人口每人分红300元。白泉镇50亩绿化苗木扶贫项目,为兴泉、清河等4个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年人均分红690元。金州乡鴜鹭湖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扶贫项目,为全乡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人均分红1500元。甲山乡五龙村食用菌种植项目,在为五龙村贫困人口年均分红850元的基础上,为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年人均分红140元。

(来源:吉林日报)

猜你喜欢
东辽县五龙贫困村
新媒体环境下东辽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存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苏童《米》中城市对人性的异化
流亡与虚无:《米》中五龙人生悲剧研究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基于MATLAB的东辽县电网累年故障数据处理与分析
五龙庙环境整治工程——文物环境设计的新探索
省人社厅赴东辽县对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进行调研指导
青海五龙沟金矿成矿时代的进一步研究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