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泉宴》诗序为王勃所作考论

2019-11-23 09:19
图书情报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圣泉张本序文

童 飞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昆明 650500)

王勃在蜀期间创作了《圣泉宴》一诗,但因其诗文集的散佚,外加王勃与骆宾王行迹的交叉,其诗序的存佚及归属问题在后世不同朝代的不尽一致,有必要予以考证。

宋代李昉、徐铉等编著的《文苑英华》只收录了《圣泉宴》一诗,题名为《圣泉宴韵得泉》,并未出现序文。其全诗如下:

圣泉宴韵得泉

披襟乗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薰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晩,重岩起夕烟。[1]

元代收录情况跟宋代相似,诗与序分离,《唐音》并未出现序文,只收录了诗,诗题为《圣泉宴》[2]。

明代对于王勃诗文的收录较多,主要呈现在崇祯年间张燮编著的十六卷《王子安集》和陆时雍《唐诗镜》中,二者均并收诗与序,题目均为《圣泉宴并序》,不同之处在于张燮本诗序末尾无“诗得泉字”四字[3]。诗的内容与《文苑英华》和《唐音》相同,现将张燮本诗序抄录如下:

玄武山有圣泉焉,浸淫历数百千年,垂岩泌涌,接磴分流。下瞰长江,沙堤石岸,咸古人遗迹也。兹乃青苹绿芰,紫苔苍藓,遂使江湖思远,寤寐寄托。既而崇峦左岥,石壑前萦,丹崿万寻,碧潭千顷,松风唱响,竹露熏空,潇潇乎人间之难遇也。方欲以林壑为天属,琴樽为日用。嗟乎!古今代谢,方深川上之悲;少长同游,且尽山阴之乐。盍题芳什,共写高情。[4]

清代对于唐人诗文集的编选数量众多,涉及到《圣泉宴》诗和序的主要有:徐倬《御定全唐诗录》、项家达《初唐四杰集》、董诰《全唐文》、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和蒋清翊《王子安集注》等①《四库全书》第一〇六五册收有《王子安集》,但它是根据明张燮编著的十六卷《王子安集》,内容与其相同,唯在诗题后注明“《全唐文》以此篇之序入骆宾王卷”,故文中不展开讨论。。其中徐倬[5]、项家达[6]二人同时收录诗与序文,题名为《圣泉宴并序》,二者内容一致。董诰《全唐文》将诗与序分离,诗归王勃,序归骆宾王[7]2016,这一做法对后人影响极大。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在诗序末指出:“案此序各本皆不载,今从《全唐文》录出。检《王子安集》,有《圣泉诗》一首,序即此篇也。且子安在梓州所作诗文尚多,恐非骆文”[8]。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也在收录时指出:“《文苑英华》二百十四,按诸本俱无序,据项家达本补。按《全唐文》,则以此序入骆宾王卷”[9]。

现将我国唐朝以后主要著作中收录《圣泉宴》诗及序文的情况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宋朝至清朝主要著作中所录《圣泉宴》诗及序文的异同

现代聂文郁先生在《王勃诗解》中录入《圣泉宴》诗时也没有加上序文,但他像前人一样指出了《全唐文》将此篇归入骆宾王卷下,说出了这篇序的归属问题,可惜没能对此作进一步的探索,指出这篇序的真实作者[10]。结合日本正仓院藏本《王勃诗序》、诗序文本内容和王骆二人经历与行文风格来看,笔者认为,《圣泉宴》诗序当为王勃所作。

1 从日本正仓院藏本《王勃诗序》看序文的作者

王勃作品自宋代后散佚严重,从《唐书·文苑传》的三十卷,到《杨炯集序》的二十卷,再到洪迈《容斋随笔》的二十卷,可见仅到宋代就已有众多篇目亡佚。明代张燮从《文苑英华》等书中辑得十六卷,清代蒋清翊“尽心竭虑,三易其稿”,增辑、笺注出最完整的版本《王勃集注》。因此,《圣泉宴》诗序的作者问题紧靠我国古代资料,恐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考日本正仓院藏本《王勃诗序》,或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晚清杨守敬曾作为继任公使黎庶昌的随员留任日本,期间广搜古本珍籍,“每得一书,即略为考其原委,别纸记之,久之得廿余册”[11]1a,后命名为《日本访书志》。其中有书记官岩谷修赠送的影照本《古钞王子安文》一卷,共计三十篇序文。书中抄录有轶文《圣泉宴序》,现将其转抄于此:

玄武山趾有圣泉焉,浸淫滴沥,数百年矣。乘岩泌涌,接磴分流,沙堤石岸,成古人之遗迹也。若乃青蘋绿芰,紫苔苍藓,亦无乏焉。群公九牍务闲,江湖思远。寤寐奇托,淹留胜埊。既而冈峦却峙,荒壑前萦。丹崿万寻,碧潭千仞。松风唱晚,竹雾熏空,萧萧乎人间之难遇也。方欲以林壑为天属,以琴樽为日用。嗟乎!古今同游,方深川上之悲;少长齐游,且尽山阴之乐。盍题芳什,共写高怀。[11]276a

杨守敬指出其书法古雅,中间凡“天”、“地”、“日”、“月”等字,皆是武周新字,相其格韵,亦的是武后时人之笔。①武后所创十八字,在日正仓院藏本集中体现的有:变“月”为囝、变“地”为埊、变“年”为。则此影照本的原本应当是武后时人所抄,传至日本。

此外,著名学者严绍璗曾在日本发现正仓院藏《王勃诗序》 (卷子本),共计四十一篇,全卷卷末余白处墨书“庆云四年(707)七月二十六日 用纸二十九张”,“庆云”为日本文武天皇年号,当为日本获此写本的日期[12]。此时距王勃逝世约三十年,按此,正仓院藏《王勃诗序》应当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王勃文集,其中多篇序文未见于国内。国内最早的应是明代张燮辑十六卷本《王子安集》。

杨守敬所见影照本的原本正是严绍璗提到的正仓院藏本。岩谷修赠给杨守敬的古钞影本,是明治十七年博物局的石印本,其底本藏于奈良正仓院[13]。由于所影并不完整,致使杨守敬所见的《古钞王子安文》只有序文三十篇,剩余十一篇未能影印。

唐朝时期,中日关系密切,日本官方多次派遣唐使到长安进修学习汉文化,传回了大量的唐人作品,正仓院藏《王勃诗序》正是其中之一,按其卷末尾注日期,应当是在日本传抄的。《圣泉宴》诗序尽管宋元两代未传,但考此唐代抄本,更能定名为王勃所作。

除了从正仓院藏《王勃诗序》的角度来看,其实从诗序文本内容和王骆二人经历以及二人行文风格这些方面,也能发现端倪,进而确定作者。

2 从王、骆二人生平经历看序文的作者

王勃在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因为戏作《檄英王鸡》而被唐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沿金牛古道自秦入蜀,开始为期近三年的蜀中漫游[14]。王勃入蜀时卢照邻正在四蜀地新都任县尉,王勃专程前去访友,九月九日邀约卢照邻、邵大震同登中江玄武山,彼此唱和,有诗为证:

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饮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王勃的《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邵大震的《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远去,游人几度菊花丛。[15]

除此之外,王勃在玄武山留下的作品还有:《圣泉宴》、《游山庙序》、《游山庙赋并序》等,可见王勃对玄武山的山水林壑有着别样的情感,那么有关《圣泉宴》的这篇序文可能是王勃所作,当无非议。

李调元在《井蛙杂记》中曾说到:“王杨卢骆,初唐称四杰,无人不入蜀中者。”[9]55这在骆宾王后期的作品中有所体现,有诗《忆蜀地佳人》为证:

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16]864

这是骆宾王被贬为临海县丞时所写,东吴和西蜀相隔千里,诗人的想念之情溢于言表。在此之前,咸亨二年唐朝西南的姚州发生叛乱,骆宾王到四川参加姚州道大总督李义征讨蒙俭的战役。叛乱平定后,骆宾王做了幕府书记,结交当地文人,游历四川美景。在蜀漫游两年之余,上元元年年底自蜀地返回长安,被授予武功县主簿。[17]

那么骆宾王是否可能写下这篇序文呢?答案是否定的。且看序文内容:“遂使江湖思远,寤寐寄托”、“潇潇乎人间之难遇也”、“以林壑为天属,琴樽为日用”,这些表述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官场尘世的厌烦。而骆宾王此时平定叛乱,立有战功,自然是对进一步报效祖国怀有一篇片热忱,而不应该是隐匿自然山水之间,远离俗世。相反,这种兴趣喜好和情感态度正好符合了王勃被逐出沛王府之后的“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的状态[7]1845。

从王、骆二人的经历来看,有关《圣泉宴》的序文于王勃的人生轨迹更为符合。

3 从序文内容与诗的关系来看序文的作者

这篇序出现过三个名称,正仓院本《王勃诗序》称“圣泉宴序”、《全唐文》和《骆临海集笺注》称“圣泉诗序”、《王子安集》和《和初唐四杰集》等称“圣泉宴并序”,抛开题目不论,且将序文内容与诗作内容作对比分析,便可发现端倪:

其一,“古今代谢,方深川上之悲;少长同游,且尽山阴之乐”,指出游历玄武山非一人独行,而是与好友同游。再看诗中“披襟乗石磴,列籍俯春泉”,《文选》李善注:“以草荐地而坐曰籍。”“列”则是按序成行之意,可见圣泉宴也不是一人,这与序文内容相吻合。

其二,序文中提到的“圣泉”对应着诗中的“春泉”,“垂岩”对应着“重岩”,“磴”对应着“石磴”,“松风”对应着“松声”,“琴樽”对应着“野弦”。序文中的景物和器物在诗中都有体现,可见序与诗歌咏的乃是同一对象,二者当是互文性作品。

其三,《唐诗镜》和《初唐四杰集》等所载序文末尾有“诗得泉字”四字,意思是序文后所写之诗的韵脚在“泉”所在的韵部,再看《圣泉诗》的韵脚“泉”“弦”“前”“烟”正是同属一个韵部。这种情况在王勃其他的诗中也有体现,如《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的韵脚为“浃”“叶”“牒”“接”[16]670。宋代《文苑英华》中将诗作定名为“圣泉宴韵得泉”,这正与陆时雍收录的序文末尾“诗得泉字”相吻合。

由此可见,序文内容与诗作内容构成了前后照应的关系,二者相吻合。

4 从王、骆二人的创作惯例来看序文的作者

王勃和骆宾王所作诗和序文篇数众多,都擅长写游宴序,但个中有所区别:

王勃的游宴序文多伴有相应的诗作,如《上巳浮江宴序》对应着《上巳浮江宴韵得址字》、《入蜀纪行诗序》对应着入蜀所写的三十首诗(惜已部分亡佚)、《三月曲水宴》对应着《三月曲水宴得烟字》。同时王勃的游宴序或游宴诗在题目中多点名了所用的韵脚,如《春日宴乐游园赋韵得接字》。因此宋代《文苑英华》所录王勃的《圣泉宴韵得泉》诗,当有《圣泉宴》序与之对应。

骆宾王的序多是“劝作”之文,即劝勉他人赋诗,自己却少有诗作。骆宾王的诗作与序文少有同写一事者,序文与诗作没有映照关系;另外骆宾王的序文末尾并未出现过“诗得某字”的字样,如《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盍各赋诗,式昭乐事云尔”、《扬州看竞渡序》“凡诸同好,请各赋诗云尔”、《晦日楚国寺宴序》“诗言志也,可不云乎?”[7]2104-2105这篇序在《全唐文》之前出现于《唐诗镜》《御定全唐诗录》和《初唐四杰集》王勃卷中,末尾都有“诗得泉字”四字,可见在《全唐文》编撰过程中存在人为删减的情况,并不符合骆宾王的行文习惯。

从王、骆二人的创作惯例来看,有关《圣泉宴》的序文当为王勃所写。

5 从国内外版本看序文的真实面目

《圣泉宴》诗序在各个版本中有不同的表述,文字上有所区别。由于历代手抄、刻印的原因,导致书中出现了误字与漏写。所以正如道坂昭广所指出的,正仓院藏本绝不是无谬之文本[18]。现将国内留存最早的明代张燮十六卷本《王子安集》(下文称“张本”)和日本唐代正仓院藏本《王勃诗序》(下文称“正本”)做一比较,从三方面考据以期还原《圣泉宴》诗序的本来面目。

其一,文字写法。有些字的写法类似,这是导致日本学者手抄错误的原因之一。张本“咸古人遗迹也”一句,正本作“成古人遗迹也”,这是因为“咸”与“成”的写法类似。张本“寤寐寄托”一句,正本作“寤寐奇托”,这是因为“奇”与“寄”的写法类似。张本“古今代谢,方深川上之悲;少长同游,且尽山阴之乐”一句,正本作“古今同游,方深川上之悲;少长齐游,且尽山阴之乐。”正本“同游”与“齐游”重复,错因是古代“逝”与“游”的写法类似,张本正确。

其二,骈文特征。王勃所写序文多为骈文,而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张本“浸淫历数百千年”一句,正本作“浸淫滴沥,数百年矣”。张本所录不符骈文规范,而且语义不通,另外“历数百千年”表述混乱,正确的应是正本。张本“垂岩泌涌,接磴分流,下瞰长江,沙堤石岸”一句,正本作“垂岩泌涌,接磴分流,沙堤石岸”,按骈文特征应当缺少一句,正确的应是张本。张本“兹乃青苹绿芰,紫苔苍藓,遂使江湖思远,寤寐寄托”一句,正本作“若乃青蘋绿芰,紫苔苍藓,亦无乏焉。群公九牍务闲,江湖思远。寤寐奇托,淹留胜埊。”“若乃”意为提及另一事物,与上文“垂岩”“沙堤”相对应,其后当有一句与“咸古人之遗迹也”对应,故张本漏收“亦无乏焉”四字;另外张本“遂使江湖思远,寤寐寄托”来的突兀,正本后半句更符合骈文特征。

其三,文字含义。张本“丹崿万寻,碧潭千顷”一句,正本作“丹崿万寻,碧潭千仞”。“仞”用来指山的高度或者水的深度,“顷”是指水域或土地的面积。前面已说山高,后面当言水深,因此正本正确。正本“玄武山趾有圣泉焉”一句,张本作“玄武山有圣泉焉”,“趾”是山脚下的意思,山脚有泉,正本应当是正确的。张本“松风唱响,竹露熏空”一句,正本作“松风唱晚,竹雾熏空”,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此处应当是“唱晚”,“竹露”指竹叶上的露水,它是无法“熏空”的,应当是“竹雾”。

此外,“诗得泉字”应当是自明代陆时雍《唐诗镜》始,后人所加。张本“既而崇峦左岥,石壑前萦”和“共写高情”,与正本“既而冈峦却峙,荒壑前萦”和“共写高怀”都有各自道理,笔者在此保留意见。现将《圣泉宴》序文最可能的原始内容整理如下:

玄①此字本应作“玄”,但由于避讳原因,在《御定全唐诗录》和《四库全书》中写作“ ”、在《初唐四杰集》和《全唐文》中写作“元”。武山趾有圣泉焉,浸淫滴沥,数百年矣。垂岩泌涌,接磴分流,下瞰长江,沙堤石岸,咸古人遗迹也。兹乃青苹绿芰,紫苔苍藓,亦无乏焉。群公九牍务闲,江湖思远,寤寐寄托,淹留胜埊。既而冈峦却峙,荒壑前萦(张本作“崇峦左岥,石壑前萦”),丹崿万寻,碧潭千仞,松风唱晚,竹雾熏空,潇潇乎人间之难遇也。方欲以林壑为天属,琴樽为日用。嗟乎!古今代谢,方深川上之悲;少长同游,且尽山阴之乐。盍题芳什,共写高怀(张本作“高情”)。

6 结语

王勃作为初唐才华横溢的文人,其作品在后世遭遇漏收和“抢夺”实在令人惋惜。但是纵观我国源远流长的古籍文献史,由于文本手抄、刊刻等人为原因和纸张酸化、老化等自然原因,众多作品散佚、传讹等现象较为普遍。本文通过日本正仓院藏本《王勃诗序》等国内外版本比较、诗序文本内容和王骆二人经历与行文风格等多角度考察,确定了王勃是《圣泉宴》序文的真实作者。同时综合各个版本,从文字的写法、含义,以及骈文的特征等方面入手,试图还原《圣泉宴》序文的原本面貌,以期进一步认识“初唐四杰”之一——王勃。

猜你喜欢
圣泉张本序文
圣泉
过武陵山区
圣泉集团坚守创新基因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张本智和对阵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分析
中国男乒主要对手张本智和技战术特征分析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
刘禹锡诗序研究
魏晋南北朝序文刍议
萧伯纳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