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应 班世富
70年励精图治,安顺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区域供水保障能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区域防洪能力、保护水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安顺市河道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普遍上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安顺市水利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水利事业百废待兴。1954年4月,国家投资4.1万元的贵州省兴建的第一座土坝蓄水工程修文县(原属安顺地区)盐井冲水库动工,同年5月至11月,平坝县(现平坝区)羊昌河引水工程、岩桥水库、双海水库动工……
以保障农田灌溉为主兴修水利正在蔓延,从1951年至1957年兴修的水利工程,是1951年之前全部水利工程的3.6倍,标志着第一个五年计划水利建设成果卓著,从而推动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等有序进行。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和经济社会逐步发展,水利建设明显加速,水利投入逐年加大。建国以来水利项目共投入资金192.5亿元,现已建成水库160座,总库容12.88亿立方米;塘坝896处,总容积1362万立方米;窖池17864处,总容积64.56万立方米;引水工程7551处,泵站1404座,地下机电井961眼;水电站32座,装机容量62.875万千瓦;实施农村供水工程9695处。初步实现了集供水、防洪、灌溉、治涝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从0提升到13.7%,全市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8.5亿立方米,安顺市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正在稳固提升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遵循新时期治水方针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进石漠化片区水利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着力夯实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间计划解决建档立卡贫困缺水人口26.73万人。截止2018年底,安顺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计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2万人,完成项目总投资78082万元,受益人口133.9万人,提前完成“十三五”计划的建设任务。
建设与防灾减灾并重,基本建立以水工程措施为主,水雨情监测、预警预报等非工程措施为辅的防洪减灾体系。据统计,全市具有防洪任务的河段长度726公里,已累计治理河段长度191.7公里,建成堤防长度257.5公里,保护人口46.6万人,保护农田28万亩。已建成雨量监测站208个、水位监测站28个、水文监测站30个、水库水文监测站29个,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防御体系。
党的十九大以来,安顺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长体系,其中市、县、乡设立“双总河长”,探索实施了“河长+检察长”的“两长”巡河机制,加强河湖水质监测,落实“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强化“因河施策”,严厉打击和制止各类涉河违法行为,落实河流(湖库)保洁员,聘请民间河湖义务监督员,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一体化管理。引导社会参与,着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新格局,通过河长制的推行,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
近年来,安顺市十分重视河湖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提升污水处理技术和标准,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管网配套与改造,目前县城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
2016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资金约14亿元用于黑臭水体治理,截至2019年7月,共消除黑臭水体11个、完成率84.6%,治理长度14.8公里,完成阶段性治理目标。同时,2019年5月31日,在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竞争性评选中,安顺成功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争取到国家4亿元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安顺市还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节约水资源、发展水经济、维护水生态、保护水环境、保障水安全的行动中来,为构建生态宜居、人水和谐的美丽安顺夯实了基础。
安顺市娄家坡水库。(安顺市水务局供图)
全市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提高了雨水的滞蓄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2.17亿立方米,全市县城以上集中式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高耗水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中节水型企业建设持续推进,已有75家企业(单位)创建获得了省级节水型载体命名。安顺市被命名为“省级节水型城市”,安顺市西秀区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了评估验收,平坝区、普定县、镇宁自治县、关岭自治县、紫云自治县县域节水型社会正在实施,节水型载体创建和高校合同节水模式试点有效推进。
在水土保持工作上加强治理与创新并举,安顺着力践行“生态”与“扶贫”相结合,探索出“路池生态系统”和“四自”模式。践行“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发展思路,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5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2014年以来,安顺市启动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市纳入改革工程共计14428处,全市8个县区全部完成改革任务,落实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和保障管护经费,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2017年4月,水利部在安顺市组织召开全国深化水利改革工作座谈会,部领导对安顺水利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2018年起,安顺市按照“先行先试”基调,在关岭自治县开展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19年6月,全县农业水权、工业水权、其他水权共需确权78处,已完成确权71处,水权确权完成率91%。积极推进关岭自治县鸡窝田渠道管理所与贵州港安水泥有限公司进行水权交易试点工作,于2019年6月13日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完成交易流程,双方正式签订了取水权交易协议,首次交易水量49.18万立方米,交易价格0.28元/立方米,交易期限1年,成为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贵州首单交易,标志着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盘活取用水存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为全省其他地区推进水权改革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通过水务一体化改革、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安顺市水利事业正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