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翠平
20世纪70年代,我出生于一户普通的农家。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平日里饭桌上是见不到肉的,连肉沫星子都没有,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几个荤菜,但也要摆上好多天母亲才会让我们伸筷子。
那时候,最令我难忘的吃肉经历,便是我十岁那年的国庆节。那年国庆节,家家户户热闹非凡,窗外净是小孩子“吃肉喽!吃肉喽……”的叫喊声。一大早就被吵醒的我,从被窝里爬出来,疑惑地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告诉我:“今天是国庆节,公社特地发了四斤肉票来庆祝。”听到这里,我欣喜万分,想到能吃香喷喷的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母亲说的“公社”就是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肉票”就是人们买肉用的票。那时,一般一个乡就是一个人民公社,人们买什么都得凭票购买。
正在我出神地想着美味时,母亲悄悄凑到我的耳边,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今天是个好日子。”母亲的这一句话,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追问母亲,她说你中午就知道了。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中午。这时,父亲拎回了一刀猪肉,我和弟弟围绕在他身边,望着那块肥油油的猪肉,馋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肉买回来了,怎么做?对于平日里难得吃到肉类的农村人来说,怎么做好这顿肉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最后,还是母亲有主见,拿定了主意:一斤半红烧,一斤半清炖,剩下的一斤腌制,留作日后吃。
一两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红烧肉终于出锅了,清炖肉也差不多烧好了。红烧肉端上桌,母亲才说出让我好奇了半天的事:“今天是你的生日,应该多吃点肉。”我一阵惊喜,然后扒拉着母亲端来的一大碗红烧肉,自顾自地吃了起来,丝毫没有留意到母亲早已离开了桌子。吃完,我才发觉母亲在候着锅里的清炖肉。清炖肉做好,母亲先给爷爷奶奶盛好,然后又给我盛了一大碗,再给父亲、弟弟盛了些,最后她自己拿着勺子在锅底盛了点剩下的汤水,细细地品尝着,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见她吃一块肉。如今想想,那时候我真是太不懂事了,只顾着自己而没能好好地回报母亲。
转眼许多年过去了,大大小小的生日过了许多次,但我始终忘不了那年国庆节过的生日。因为,那天过生日的时候,我吃到了一生中最美味的肉,那肉凝聚着母亲的勤劳智慧,同时也包含着母亲深深的慈爱。
(选自2018年10月1日《柯桥日報》,有改动)
几十年前,普通人家平日里饭桌上见不到肉,“连肉沫星子都没有,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几个荤菜,但也要摆上好多天母亲才会让我们伸筷子”。这种过去很常见的情况对于今天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难以想象的。经过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今天的小朋友们可能不仅能经常吃上肉,而且肉的品种多样。作者回忆小时候在国庆节过的那个难忘的生日,先交代了家中的境况,这为下文写“我”听到母亲说公社发了肉票后“欣喜万分”、看到父亲拎回一刀猪肉“馋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做了铺垫。但对作者而言,那个生日之所以难忘,不仅仅是因为吃到了难得吃上的肉,还因为“那肉凝聚着母亲的勤劳智慧,同时也包含着母亲深深的慈爱”。作者的母亲的勤劳智慧、深深的慈爱,大概也能让今天的小朋友们深受感动。
本栏目插图:高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