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现状及发展目标

2019-11-22 10:22李睿肖克平
水运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化

李睿 肖克平

【摘 要】 为稳定我国专业海上救捞队伍,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在分析当前我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发展现状基础上,找出发展中存在的法律地位不清、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人才短缺、实操训练不足、国际合作经验缺乏等关键问题,阐述未来救捞系统发展的主要思路,并提出近期与远期发展目标。

【关键词】 海上应急救援;救助打捞;现代化

0 引 言

交通运输部直属救捞局(以下简称“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的海上专业应急救捞力量,下设北海救助局、东海救助局、南海救助局、烟台打捞局、上海打捞局和广州打捞局。在大风大浪等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当其他救援力量无法出动或无法靠近救助对象时,专业救捞队伍必须赶赴现场全力以赴地完成最危险、最紧迫、最艰巨的海上救捞任务,他们就是我国海上应急救援的攻坚力量。

我国救捞队伍自1951年建立以来,一直弘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全面履行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抢险打捞的职责,坚决执行并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应急保障任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参与和引领全球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治理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救捞系统概况

(1)人员队伍。目前救捞系统在职职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74.8%,大专以上学历职工占比54.2%。当前人员队伍综合素质较高,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较强。近5年来,救捞系统人员精简效果明显,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持续优化,深海打捞工程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已经起步。

(2)技术装备。救捞系统现已初步具备深远海搜寻救助能力、近海无人飞行探测能力和近海溢油处置能力,深远海抢险打捞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大型海洋救助船可在9级海况(风力12级、浪高14 m)下出动搜寻,可在6级海况(风力9级、浪高6 m)下实施人命救助。救捞队伍初步掌握恶劣气象海况下和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搜寻技术。现有技术实力能够完成水下500 m以上高精度扫测,以及60 m以内5万吨级沉船的整体打捞,沉船打捞综合能力已达水下300 m,抢险打捞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应急保障能力。我国已经完成救捞力量立体化、网格化部署,拥有24个救助基地(含前沿待命点)、8个救助飞行基地和3个抢险打捞基地。救助基地的应急救助反应能力基本满足形势需要,救助覆盖半径达到270 n mile范围,救助飞行基地救助覆盖半径100 n mile范围内。在一般海况下,我国救助船舶、救助飞机和打捞船舶能够实现快速准备、快速出动。

(4)国际合作。我国救捞队伍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救捞项目及地区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一定成效。近5年来,我国救捞队伍积极参与国际救捞行动,顺利完成“世越”号、马航“MH370”等一系列救助打捞任务,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救捞系统参与了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大规模人命救助项目研究,参与地区搜救演习,联合其他国家开展救捞临时任务等,与空客公司、西科斯基公司、瓦锡兰公司、透博梅卡公司等设备厂商保持着密切合作。

2 存在的问题

(1)法律地位不清。国家层面搜救打捞立法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海上专业救捞队伍法律地位不清,社会责任、职能地位没有法规的明确规定,救捞行为缺乏法律保护,救助处置程序缺乏法律依据,救助责任无限放大。

(2)对重特大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捞能力有待提升。对恶劣气象海况下大型邮轮、客滚船、危险品船舶事故,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火灾等的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在快速打捞深海大吨位沉船、清除大面积溢油等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不强,远洋深海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限,复杂气象条件下人命快速搜寻定位和夜间搜救的应急反应能力还比较薄弱。

(3)高层次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短缺,基层救助人员实操训练不足。海上救助人员的薪资福利待遇与其高难度、高风险、高强度的救助工作不相匹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和特殊岗位人员(船员、飞行员、潜水员等)的薪资福利待遇低,导致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人才严重缺乏,深海救捞团队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层人员实操训练不足。

(4)参与国际海上搜救打捞行动及国际合作还需加强。我国救捞队伍参与国际海上搜救打捞行动还较少,在海外应急救助打捞综合补给能力、国际海上搜救合作机制、海上搜救信息共享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项目合作方面缺乏顶层设计与经验。

(5)人员经费不足。目前国家对救助单位只有装备的一次性投入,装备维护和运行训练费用偏少,人员编制没有新增,导致目前救助单位人员经费不足,人员队伍不稳定,救助船舶训练经费不足,人员训练强度不够、技能下降。

3 未来发展

不断巩固完善发展模式,以着力提升我国远海深海搜寻救助打捞能力、应对海(水)上重特大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实现深远海搜寻救助打捞装备和技术的创新突破,南海综合救助基地建设突破,海上救捞国际合作创新突破,弘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作风顽强、管理高效的国家海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使海上救捞能力和救助打捞效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适应我国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的需求,为海上人命环境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4 发展目标

4.1 近期目标

救捞能力和效果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管辖海域建立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快速反应、处置高效的现代化救助打捞体系。

全方位覆盖:全面覆盖我国管辖海域,保证渤海湾、长江口、舟山群岛、台湾海峡、珠江口、琼州海峡等重点海域救捞系统的有效覆盖。

高海况运行:救助队伍能够在9级海况下出动搜寻,在6级海况条件下实施有效救助。

快速反应:在满足救助飞机起飞条件情况下,沿海离岸100 n mile以内重点海域实现飞行救助双机出动,人命救助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90 min。

处置高效:人命救助成功率大于93%,整体打捞沉船达到10万吨级,饱和潜水作业深度达到500 m,水下扫测定位和机械打捞深度达到6 000 m,溢油清除控制能力达到1 000 t(局部2 000 t),三峡库区整体打捞沉船达3 500吨级、作业深度200 m。

4.2 远期目标

救捞能力和效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国際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实现以下目标:

在满足救助飞机起飞条件的情况下,沿海离岸100 n mile以内全部海域应急救援队伍到达时间不超过90 min,沿海离岸150 n mile以内重点海域应急救援队伍到达时间不超过120 min;

人命救助成功率大于96%;

整体打捞沉船达到10万吨级;

与社会应急力量相结合,溢油清除控制量达到2 000 t;

饱和潜水深度达到700 m;水下扫测定位和机械抢险打捞深度达到10 000 m。

猜你喜欢
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前行
敢立潮头唱大风
中国现代化历程三种道路模式的探索及考点梳理
中西方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
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现代化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