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
关键词:林纾;文献资源;资源建设;文献保护
摘 要:林纾特色馆藏是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的重点建设项目。文章在调研福建地区与上海地区诸多图书馆的基础上,依据文献调查法、文献统计法,将调研中获得的林纾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比较、分类,结合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对林纾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了数据分析,提出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以期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有所裨益。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0-0043-03
1 背景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基于学校的学术研究、重点学科、教学需要、文献资源等积极开展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以期满足师生及民众的阅读需求。如: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建成民国文献阅览厅,为海外华侨、港澳台福建籍人士回乡寻祖、追根溯源提供了帮助,更加凸显了民国文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复旦大学图书馆与华东南各高校图书馆依托特色馆藏开展的民国文献传递服务,意在为民国文献资源全面纳入CASHL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做准备,建立民国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探索一套可行方案,对民国文献资源进行整合。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福建闽县(今属福州)人,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掀起了我国近代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高潮,与严复合称“译坛双璧”。林纾与魏易、曾宗巩、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200多部西方小说。他是旧文学的“押阵大将”,也是新文学的“不祧之祖”。林纾不仅在中西方文学方面有极深的造诣,还积极投身近代教育事业,先后任职于杭州东城讲舍、北京金台书院、五城学堂及京师大学堂,他于闽江之滨创建的“苍霞精舍”是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于2013年将林纾文化专题特色库的建设规划提上议程,对馆藏林纾文献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整理与分析,为林纾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与评估指向。
2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林纾文献资源
民国文献是指产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献,载体形式多样,除图书、期刊、报纸外,还有手稿、书札、海报、照片、唱片、电影及各种非正式出版物等。林纾作品形成于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的林纾文献资源分为纸质文献资源与非纸质文献资源。
2.1 馆藏林纾纸质文献资源保存情况
由于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没有严格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林纾纸质文献资源进行分类,且将这些文献资源开架摆放在密集库普通木质书架上,致使读者查找困难,文献利用率较低。相关研究显示,民国文献的印刷纸张在历代文献中质量最差,民国普通报纸的保存寿命一般为50~100年,民国图书的保存寿命一般为100~200年。福州地处南方,环境潮湿,多虫害,不利于民国文献的保存,且密集书库无恒温恒湿设施,进一步加速了林纾纸质文献资源的破损。林纾纸质文献资源的破损主要表现为酸化、纸屑、虫蛀、霉斑、散页、发黄及发黑等,如林纾与康有为、郑孝胥等人的亲笔书信出现了页面粘连、折痕等破损情况。
2.2 馆藏继承与流传的林纾图书资源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继承的林纾图书资源包括20世纪30年代收藏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林译小说、20世纪80年代再版的林纾译作及研究林纾的学术著作,共计662册,其中I类图书540册,约占林纾图书资源的81.57%,I561分类号下的图书达到263册,约占林纾图书资源的39.73%,这些图书现藏于琴南书院。目前,该馆针对林纾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侧重于搜集影印版的民国林译小说、林纾家书、林纾编订的中学国文教材、林纾文集及研究林纾的学术著作等。
2.3 个人与机构捐赠的林纾纸质文献资源
近年来,福建工程学院成功主办了多场学术会议,如纪念林纾诞辰160周年系列活动、福建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林纾文化研讨会、2013年在北京举办的林纾文化研究高峰论坛等,并将会议期间形成的学术论文集、会议白皮书、连续性的会议刊物都捐赠给了图书馆。福建工程學院图书馆还接收了林纾后人林大文先生、李建先生所藏的林纾文献资源,包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译小说12种25册、林纾文集3种4册、现代出版的林纾作品5种7册及林纾研究专著3种3册等。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商务印书馆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出版的林译小说《滑稽外史》,该书品相较好,封面采用彩色印刷技术,版权页清晰可见。林纾书信集主要收录林纾与康有为、郑孝胥等人往来的几十封亲笔书信,书信内容包括作品的探讨、教育活动及家乡音信等。与康有为先生的亲笔书信单独一封,钤有印鉴,保存完好,康有为在信中表达了对林纾为其绘制万木草堂图的感激之情,肯定了林纾的翻译事业。大部分捐赠书稿为林纾后人整理与誊录的林纾遗稿,涉及文学理论、散文诗话、历史评论等,皆为影印本与复印件。林纾不仅是翻译家、文学家,还是著名的画家,捐赠物品中还有民国十四年商务印书馆刊行的林纾所创画作《林畏庐遗迹》。
2.4 采购的林纾纸质文献资源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组织相关人员对有关林纾的图书进行了选择性采购,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第一,让负责林纾专题建设的学科馆员与采访部门协调,在当年的采购计划中将林纾文献作为采购重点,要求出版商提供有关的图书目录,由学科馆员负责采访。第二,在有资质的图书交易网站检索民国原版图书书目信息,采编部门通过合法手段进行采购。第三,通过面对面交流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院系读者意见,依托新书荐购系统获取书目,定期进行采购。
2.5 林纾非纸质文献资源概况
2.5.1 林纾文化专题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的电子文献共计1,725种(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有关林纾生平活动的近代传记与研究专著18种。二是商务印书馆的说部丛书34种、林译小说丛书27种,连载于《小说月报》《东方杂志》《妇女杂志》等近代期刊的小说221篇,民国报纸的短篇作品193篇。三是古文论著28篇、诗14篇、小说笔记16篇、书画3幅。四是林纾编著的国文教材18种。五是学术论文940篇、专著169种、报道44篇。在尊重文献版权的前提下,该馆还通过网络检索、文献传递、馆际交换等方式获取了散落于其他近代期刊上的林纾文献资源。
2.5.2 其他数据库中的林纾文献资源。该馆于2017年12月以林纾为检索词在购买的其他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在CNKI获取746条数据,在萬方获取564条数据,在全国报刊索引(1833—1957)获取494条数据,在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获得281条数据。
2.5.3 光盘和缩微文献。捐赠的非纸质文献资源包括光盘一张、缩微胶卷2盒及林纾使用的印章7枚。缩微胶卷收录了《沧波淹谍记》《雨血风毛录》《矐目英雄》《鬼窟藏娇》《金缕衣》《牝贼情丝记》《双雄义死录》《军前琐话》《闷葫芦》《风流冤孽》《交民巷社会述》《情翳》及无名法国小说2篇。光盘内容丰富,包括商务印书馆于民国初期出版的林译小说151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纾笔记、古文选评及修订的讲义等10种,钱锺书、张俊才、孔庆茂、韩洪举等学者研究林纾的学术成果6种。林纾使用的7枚印章分别为“臣纾”“春觉斋”“补柳翁”“琴南”“林纾长寿”及“林纾之印”,这些印章已被收入《林纾书画集》。
3 林纾文献资源建设的难点
3.1 确定林纾馆藏文献资源的类别
由于林纾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内容丰富、种类较多,因此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在整理文献的过程应进行明确划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林译小说存在已出版与未出版的问题。虽然自1889年至1924年,林纾翻译出版了许多作品,如《巴黎茶花女遗事》《情天补恨录》等,但是还有许多林译小说未出版,这需要该馆积极探究发现,以弥补资源建设的不足。二是林纾文献资源种类较多。林纾文献资源除林译小说外,还有诗歌、文集、教材、书画等,种类较多,且分散于晚清至民国的各类报刊中,因此,如何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是该馆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三是历代学者对林纾的研究持续不断。陈宝琛、严复、陈璧等人皆为林纾挚友,他们的著述与书信中有许多关于林纾的记载;近代学者钱锺书、郑振铎、胡适、陈子展等人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评价林纾及其作品的文章;现代学者张俊才、马泰来、许庆茂等针对林纾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因此,如何系统地收集分析这些历史研究资料,保护前人留下的研究手稿,也是该馆亟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该馆在整理林纾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过程中应对林纾本人作品与研究林纾的文献进行严格区分,为资源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3.2 林纾馆藏文献资源保护的争议
馆员在整理林纾馆藏文献资源的过程中对如何保护晚清民国文献产生了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晚清民国文献是否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修复后是进行原生性保护还是再生性保护,晚清民国文献采编加工后是否开架外借等。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最早的馆藏文献只能追溯至清同治年间,因此馆藏的晚清民国文献弥足珍贵。《民国时期文献库房建设规范》指出,鉴于民国文献存在多种介质的情况,应将老照片、胶片、唱片等非纸质类文献设立专库或专柜另放,其库房的温湿度等条件应参照该类文献的存放标准执行。因此,该馆应对损坏严重的晚清民国文献进行及时修复,根据文献的损坏程度与珍贵程度分别采取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措施,对晚清民国时期的林纾文献资源进行编目,将这部分文献资源藏于林纾文库,且不作为外借书籍。此外,该馆应根据文献介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如对照片、缩微胶卷、印章等非纸质文献资源采取区别于纸质文献资源的保护方式。由于林纾文献库房还在建设中,该馆参考“民国文献保护工作不应破坏原书,而应以回逆为前提,可以考虑用脱酸纸袋作为装具,再在纸袋上粘标签”的建议,将文献暂时装入脱酸盒或脱酸书袋中,进行过渡性保护。
3.3 馆员素质参差不齐
参与整理的馆员主要是从事学科信息与采编工作的,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性与复杂性,对晚清民国文献的理解不同,对文献价值的判断也缺乏统一的观点,如版本的年代、文献保护的方法、文献编目的字段和细节及文献整理的方式等,都影响了文献编目与整理工作的进程。国家图书馆认为,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学养深厚的民国文献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对于做好馆藏民国文献的保护与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该馆应积极提高参与整理馆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为下一阶段开展的林纾文献资源建设和整理开放利用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4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建议
4.1 制订科学的文献整理工作规划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应制订科学的林纾文献资源整理工作规划,明确馆藏林纾文献资源的种类,采取合适的方式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保护,不断挖掘、搜集有关林纾的文献资源,不求“大而全”,力图“专而精”,并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整理和开发,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4.2 重视与不同机构的交流合作
林纾一生足迹遍布福建、台湾、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这些地方的图书馆、出版社、科研机构等收藏了大量的林纾文献资源,如上海地区的图书馆收藏的林纾文献资源具有版本较全、文献保存较好、书目信息著录准确等特点。1903年至1919年间,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121种林译小说,如“说部丛书”系列、“林译小说丛书”系列及“小本小说”系列,《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报刊也刊登发表了林纾的多篇作品。该馆对上海图书馆、上海一些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目录进行了检索,收获颇丰,其中上海图书馆收藏林纾文献资源414种、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林纾文献资源233种、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林纾文献资源337种、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林纾文献资源495种。该馆经过比对发现,未收入的林纾纸质文献资源有1,019种,未收入的非纸质文献资源有676种。2014年,复旦大学图书馆启动的“民国文献传递服务在华东南地区高校的推广与探索”项目,旨在建设CASHL的民国文献保障系统,构建民国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文献传递的服务目标。该馆可积极参与这一项目,不断完善馆藏的林纾文献资源。此外,该馆还积极参与《林纾书画集》《林纾年谱长编(1852—1924)》《林纾研究专刊》《林纾译文全集》等大型研究专著出版活动,不仅积累了文献整理与出版的经验,还收藏了一些精品出版物。
4.3 制定严谨的编目流程
由于林纾纸质文献资源的种类较多,除图书外,还有信札、照片、手稿等,该馆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一对一的文献档案,文献档案描述包含名称、著者、收藏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规格、品相、内容概述、价格、获取方式及内容概述等。目前,该馆有关林纾文献资源的编目工作重点是规范数据与上传数据,其应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民国图书联合目录数据暂行标准(20130724)》对未编目的林纾纸质图书进行准确的编目,根据《2015年数据制作阶段性要求》对已编目的林纾纸质图书进行严格审校,对错、漏、不规范的字段进行修正,并将编目完成的林纾纸质图书藏于林纾文库。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不仅是高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还是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建设林纾特色馆藏资源不仅有利于摸清“家底”,还能够“彰前人之功,励后人之学”。
参考文献:
[1] 唐文惠,潘彤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评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8.
[2] 龙丹,郑辉.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馆藏概况及主要特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4):25-28.
[3] 张春梅,陈永英.CASHL民国文献传递服务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5(4):35-42.
[4] 张俊才.林纾评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249.
[5] 李婧.民国文献普查工作实践与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6):17-20.
[6] 陈功文.民国文献发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5):71-74.
[7] 鲁先进.关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2(8):15-17.
[8] 王青云.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刍议[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4):27-29.
[9] 吴香琴.论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库建设的若干问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5):110-111.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