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

2019-11-22 14:36向魁文
绿色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向魁文

摘要:指出了湘西州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濯濯童山变成了满目葱笼。湘西州空气质量湖南省第一,优良天数稳定在325d以上,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湘西州的第一形象和“靓丽名片”。但也存在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与质量不高、林业生态建设体系不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太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宣传力度,落实林业生态保护责任制,坚持走新绿色发展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森林增量、提质和利用,坚持“封、造、管、节”综合治理,有效保护好森林资源等新时代湘西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湘西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168-03

1引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全州总面积1.55万km2,辖7县1市,总人口299.3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0.84%。湘西州拥有神奇的山水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资源。湘西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入新世纪以来,湘西州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州人民励精图治,乘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湘西州林业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濯濯童山变成了满目葱笼。湘西州空气质量湖南省第一,优良天数稳定在325d以上;全州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彰显。“神秘湘西,梦里边城”已成为养眼、养肺、养心之地,宜居、宜游、宜业、宜养之城。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湘西州第一形象和“靓丽名片”,“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2湘西州林业生态建设积累的主要经验

2.1科学规划。彰显特色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全州林业生态建设。一是科学定位。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文化公园,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示范性国家森林城市,实现“绿色湘西”和“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二是全域规划。把全州1.55万km2的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养、全域小康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编制了《湘西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湘西州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总体规划》《湘西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总体规划》《湘西州千里生态走廊建设规划》《湘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湘西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题规划,着力构建以州内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酉水、沅水水系为脉络,以八面山、羊峰山、腊尔山、吕洞山为构架,辐射全州115个乡镇街道的林业生态建设总格局。三是彰显特色。结合“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思路,将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与推进生态城镇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全域旅游、传承民族文化等相结合,坚持将全州有生态保护价值、有历史记忆、有区域特色、有文化积淀、有民族风情的地方进行重点林业工程治理和森林资源重点保护,让这些区域成为一颗颗绿色明珠,最终串联起来,丰富林业生态建设内涵,彰顯湘西特色。

2.2共建共享,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湘西州根据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积极向上争取工程建设项目,因而迎来了湘西州林业建设的春天,各项林业建设项目纷纷落地湘西,在实现绿化全州的基础上又进一步采取了增“绿量”、提“绿质”、惠民生的举措。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湘西州的生态面貌。2000年以来,湘西州以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为契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工程、“三难地”绿化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7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20万亩,封山育林1200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2340多万株。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8万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69m2。迄止目前,全州林业用地面积达1741.64万亩,有林地面积为1346.6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77.32%;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活立木蓄积量4643.55万m3。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充分展示了湘西州林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2.3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湘西州划定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面积1024.1万亩;全州共建成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4个,全州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3.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7%;全州共有国家级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国字号”品牌24个;全州实施森林禁伐限伐3年行动,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绿色生态成为湘西“第一形象”。

2.4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湘西州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州范围内探索出集“绿色产业脱贫、生态文化旅游脱贫、生态补偿脱贫”为一体的湘西生态绿色经济扶贫新路子。一是发展绿色扶贫产业。按照“让每个贫困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让每个集体经济空白村有1~2个特色产业”产业扶贫目标,整合产业发展资金11.8亿元,引导建档立卡户参与发展柑橘、猕猴桃、茶叶、烟叶、油茶、中药材、湘西黄牛、湘西黑猪等8大农业特色产业,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富硒猕猴桃基地,中国最大的椪柑基地和百合基地,新增特色产业面积110万亩,达到358万亩,年产值256.45亿元,累计带动40万人脱贫。龙山县成为全国种植规模最大的卷丹百合产区,泸溪县成为全国著名的桠柑之乡,古丈县被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涌现了花垣县十八洞村、保靖县黄金村等一批产业脱贫典型。二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扶贫产业。近几年来,湘西州完成千里生态走廊工程造林4.46万亩,播散各类花种3.5万斤,全州通道绿化率由80.65%提高到83%以上,水岸绿化率由67%提高到86.11%以上,4条高速公路获评“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两条县域公路获评“湖南省最美公路”;建成了花垣县十八洞、龙山县惹巴拉、吉首市隘口等20多个乡村旅游品牌;举办了“吉首国际鼓文化节”、“苗族三月三”等森林文化旅游节活动,2017年,全州接待游客4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5亿元,其中生态旅游收入达到189亿元,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是落实生态扶贫政策。创造性落实生态转岗脱贫政策,在国家和省分配3128名生态护林员转岗指标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共转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7655人,带动了3.1万人脱贫。

2.5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建立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自治州立法优势,制订并颁布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水河保护条例》等一批生态文化保护法规。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林业、生态环保执法力度,全面开展森林禁伐限伐3年行动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实施矿山环境修复,矿山累计复土治理5100亩,复绿1400亩。二是建立投入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科学整合发改、林业、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水利、住建等部门项目资金,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并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17.42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将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绿色通道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工作纳入“五个文明”绩效管理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考核”,形成了党委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专抓、部门牵头、全民参与的全民共创共享的工作格局。

3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湘西州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生态安全功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据统计,2017年全州有林地面积1345.32万亩,占总面积的58.0%,活立木蓄积量4463.62万m。。二是林地利用率低。我州林地利用率只有77.15%,比全省平均85.41%少8.26%;灌木林面积大,为269.3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5.45%,而全省平均灌木林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8.1%。三是林龄结构不合理。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大,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较少,其中:幼龄林、中龄林面积739.02万亩,占森林面积的60.93%;幼龄林、中龄林蓄积量1594.82万m2占森林蓄积的36.26%。四是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少。全州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40.02m3/hm2(2.67m2/亩),比全省平均值44.30m3/hm2(2.95m3/亩)少4.28m3/hm2(0.28m3/亩)。五是森林生态防护功能总体脆弱。由于全州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大都分布在偏远的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加之毁林开发、乱占林地现象时有发生,全州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1.8%。再由于全州马尾松纯林和桤木纯林比较多,马尾松毛虫和松材线虫危害以及桤木雪压严重;有些林木已进入过熟期,林龄老化,造成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现象。

3.2湘西州林业生态建设体系不健全,林业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林业分类经营体系与相应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目前,全州划分了718.5万亩生态公益林、305.6万亩的天然林和717.54万亩商品林,基本建立起了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经营的管理体系,落实了公益林严格保护和商品林限额采伐制度,但与之配套的林业政策却没有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对公益林和天然林实行严格保护,禁止开发,但对林农的补偿补助的标准太低,远远低于林地实际产出的资源价值,林农得不到合理补偿,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另一方面,商品林采伐政策在落实“谁造林、谁受益”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州各县市相继执行商品木材“零采伐”钢性政策后,林农家庭承包的商品林,个体、集体与国有林场的商品林都停止了商品性采伐,林農从林地上得不到收益,一些林业规模经营业主从经营的林业资源上得不到投资回报,造成他们的生产经营陷入绝境。二是林业保护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混乱。经过湘西州几代人的努力,已建立数量繁多、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国家级、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森林资源、物种多样性、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保护地面积重叠、多部门管理、机构不健全、权责不明、边界不清、林权纠纷时有发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调研,开展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建立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建设,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是林业产业体系发育不完善,林业产业体系格局还处于初期架构阶段。主要表现在:林业产业还处于资源初期开发、规模和集约化产业基地逐步建立的时期,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还在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林产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在培育、林产品市场正在开拓、林工贸一体化的格局正在架构。

3.3湘西州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太低。严重挫伤了林农护林的积极性

现行政策是: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17元/(亩·年),天然林补助标准为11元/(亩·年)。这样低的补助标准,不能弥补林农因不能进行商品性采伐或其他生产活动而造成的损失,林农意见较大;一些乡村林场因实行禁伐,出现了职工收入减少、生活贫困,林农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的情况。

4新时期湘西州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

4.1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宣传力度。落实林业生态保护责任制

一是加大湘西州林业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传递林业生态保护正能量。加强全州林业生态建设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有计划和目的地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宣传教育的工作水平;利用新媒体强化宣传教育的实效,唱响网络时代林业生态宣传教育的新篇章;积极开展公众共同参与的造林绿化、林业生态保护等公益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行,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林业生态保护事业的主力军。二是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思路,严守生态红线,把重点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严格保护起来,做到应保尽保,同时积极探索森林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发展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要。三是要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纳入全州五个文明绩效考核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党政领导干部林业生态保护工作责任,并实行林业生态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履职情况的年度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县市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责任追究,对年度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目标考核“不达标”、或发生重大林业生态责任事故、重大林业生态舆情事件等情况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失职渎职等责任。色经济,并让人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林业在发展绿色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也是绿色经济的核心内容,为此,湘西州林业生态建设要举起林业生态和民生两面大旗。这就要求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湘西州“生态林木经济化,经济林木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新型林业经济,加大林业科技投入,不断提升林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二是必须妥善处理好保护生态安全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生态富民政策,拓宽生态富民渠道。要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的国家补偿标准,要适度放宽商品木材采伐的政策控制,要在全州实施精准脱贫异地搬迁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移民办法,通过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实施生态移民,以达到生态受保护、人民群众富裕幸福的目的。

4.3注重森林增量、提质和利用

当前,湘西州的森林资源有了一定的数量,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森林和林木大都是近20年来的人工造林和自然恢复的资源产物,无论木材蓄积还是生态防护功能发挥都不理想,还存在森林總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此,今后一个时期,湘西州的林业生态建设还需要在森林增量、提质和利用上做好文章。一是要大力调整林种结构,切实解决林区群众致富难的问题。目前,全州用材林占总数的31.9%,经济林占7.8%,防护林占47.5%,特种用途林占7.8%,薪炭林占5%,存在防护林、用材林过多,经济林偏少的问题。因此,要调整和优化好经济林与生态林的比例,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带动一方群众实现致富目标。二是要调整树种结构,切实解决森林质量不高的问题。据2015年全州“十二五”森林资源调查表明,马尾松占34.8%,杉木占24.3%,柏木占8.3%,阔叶树占32.6%。要利用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建设项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工程等,对现有过熟的杉木纯林、被松材线虫危害的马尾松纯林和被冰雪灾害破坏的桤木林等树种进行改造,补种楠木、红豆杉、红稠、榉木、红锥、南酸枣、银杏等珍贵乡土树种,使之形成混交林,最终实现森林质量提升;三是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要充分开发利用森林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和地方珍稀树种价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生态康养等林业特色产业,林区群众能够依靠林业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4.4坚持“封、造、管、节”综合治理。有效保护好森林资源

实践证明:实施“封、造、管、节”是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措施。“封”就是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必须科学规划,坚持“宜封则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走自然林业的路子。在方法上可采取全封、半封、轮封的形式,落实好封山育林的各项管护措施,严禁放牧、复耕、砍树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发生,使之尽早成林成材。“造”就是植树造林,重点抓好国家林业重大工程造林,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林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促进林业事业快速发展。“管”就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护,切实加强林地、林木采伐的监督管理,加大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节”就是节约使用木材。在改善和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和建筑材料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木材采伐和森林的消耗。

猜你喜欢
林业生态建设
寒露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