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修复视角的城市废弃空地空间的应用

2019-11-22 10:46黄生发汪思齐张建国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9期

黄生发 汪思齐 张建国

摘 要:在过去的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其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的上升成正比。自然环境中土壤开始失去营养,水体开始失去净化的作用,森林逐渐消失并失去城市之肺的作用。而在城市中,自然绿地空间的消失逐渐使城市环境恶化,并出现大量废弃空地,这些死角空间往往缺乏管理维护,最终成了天然垃圾场。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中为了满足城市公园是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空间的作用,对废弃空间大多采用大兴土木、重新设计的模式,但按照以上观念设计的公园往往耗资巨大,其价值与投入往往不能形成正比,甚至在某些城市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和原始环境破坏等问题。文章以天津桥园公园为例来介绍其对废弃死角的修复改造模式,从而探究出利用城市废弃空间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城市废弃空地;修復改造;桥园公园

一、桥园地理位置及由来

桥园公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总占地面积二十多万平方米,北有卫国道,西有昆仑路,其游园位置在卫昆桥下呈扇形展开,周边交通便利,距离天津地铁二号线屿东城站最近不足五百米,附近直接接触人群超过三十万。公园内部绿化空间占据十七万平米左右,水体空间占据六万平米左右,此外还有一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物。

桥园公园原本为部队的打靶练习场,场地内的北部山坡就是当时军人练习打靶的背挡,山坡旁有一处与山体同长的壕沟,用作立靶子的基础。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靶场被军队废弃,逐渐成为附近市民的主要娱乐场所,九十年代后,整个游园进行了较大的改造,设计成了一个简单的中式公园。由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附近建造了大量小区,人口剧增,而此地附近一直缺少有规模的城市公园,因此从2003年开始,随着天津市“绿色家园”计划的启动,桥园公园被定位成覆盖半径五公里的重要景观公园场所。2006年桥园公园被纳入天津市河东区配套建设计划项目之一,并邀请土人设计团队进行设计,现在桥园公园已经成为天津市闹市区中的重要游园,主要提供休闲娱乐、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

(一)原始场地的土壤性质及空间形态

天津由于地势较平同时靠海地下水位浅,因此土地盐碱性强,而桥园公园又处于低洼凹陷处,因此游园内拥有众多天然水塘,并且其碱性各不相同。园内的高差地形变化使得空间内呈现旱地、湿地、湖泊三类景观。桥园公园位于市区,所以其主要功能是为游人使用,人文休闲为其核心属性,相应的自然属性就比较弱。

(二)游园内的植物类型

桥园公园是根据现场湿地情状而设计的生态公园,其内部的植物类型以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为主,目前存活的水生植物大约有二十余种,种植数量高达数十万株,其中最常见的为菖蒲、芦苇等耐湿的湿地植物。此外,园内存活的主要乔灌木大约有五十种,以北方常见的西府海棠、绒毛白蜡、金叶女贞、毛白杨等为主。

二、土人改造方案

土人设计团队根据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将原地形的设计与本土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相互适应、自然更替的完整环境空间,并将原来的废弃城市空地改造成了现在天津市最重要的一处城市公园。从生态角度来说,桥园公园不仅改善了附近土壤环境的盐碱性质,对从2011年、2012年、2012年的场地取的3次样本进行pH值测试,最终结果展现了水体的PH值从原本7.7降低到了6.8,土壤的PH也值也从7.7降到了7.0,总体来说桥园公园的的水土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还具有为游客以及附近居民科普桥文化的教育意义。

(一)因地制宜的格局设计

桥园公园其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因地制宜,土人设计团队依据项目原始场地的情况,创造出了既符合本土特色同时又节省成本的设计。为了节省运输的成本,项目根据原始场地的高差变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没有直接大兴土木挖土方,而是尽可能保留场地内的土坡高差,利用变化的高差营造出错落有致的设计形态;土人团队进行的生境设计,将原场地内的地势低洼而形成的许多水坑进行了保留,同时搭配水体盐碱性质的不同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景观空间。这些水坑平均以十厘米为一单位,有深有浅,有的深度可达一点五米,直接连接地下水,有的则是旱地洼地,而有的则是季节性水池,这些形成的不同生境空间不仅形成了不同盐碱性质的环境,同时也为不同的植物类型生长提供了可能性,不同的适应性植物群落相互组合,形成了天然的生境。场地原为城市废地,所以存在像芦苇这样的混乱杂草,而土人设计团队在设计时则保留了这些数量众多、存活率极高的乡土植物,在景观湖内、人行驳岸两旁都种植有这些植物,不仅自然美观而且后期维护费用也相对较低。桥园之所以名为桥园,这就表示其内涵与桥的造型有着密切的联系,整个园内设置了许多桥梁,不仅点题了天津的“桥文化”,同时又丰富了空间内的业态配置。项目场地内原本有大量废弃钢板和砖块材料,土人设计团队在设计时将其进行改造,设计成了形态各异的景观小品,像景墙花坛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能力强同时能够生存于该区域内的植物会自然生长出来,而不合适的植物种子则会自然消亡,同时随着空气以及生物的传播,一些其他植物的种子也会自然而然在这里扎根,从而形成存活率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有机植物群落。

(二)乡土植物的运用调节

乡土植物类型在长期的生长环境中不断进化以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等,本土植物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优胜劣汰而优选出的植物类型,它们最终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乡土植物对本地的各种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天津本地种植乡土植物不仅能降低因地质条件变化而造成的灾害问题,同时本土植物种植在一起会相互组合,形成一种互补的保护屏障,可以降低植物病虫害问题的出现。

桥园公园的改造设计就尽可能地使用了乡土植物,同时灵活栽植一些外地植物,各种植物搭配组合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观赏效果。其中本土的植物类型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当看到某种本土植物时就会联想到某个地区,能够激发起游人的乡愁,因此选用乡土植物是展示城市自身独特魅力的重要手段。

(三)游憩指示系统的设计

在土人的设计概念中整个游园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在改造方案中将整个空间作为统一的网络,其中的区划有北面的山坡、旁边数十个水池坑洼,这些区划节点通过游园道路相连形成网络通道。其中,一级通行道路连接场所内所有主要节点,起到组合整个游园格局的作用,并且满足消防通车的需要;二级道路作为主要道路的补充,与一级道路共同形成整个游园内的所有人车通行系统;最后的步行通道则强调行人的近距离体验,大多设置为道路延深至水泡洼地內的木平台。

除了游憩道路系统外,在每出景观节点旁都设置有指示系统,具有解说节点特色风貌的功能。例如位于盐碱性水池旁的指示标志,介绍此处水质酸碱程度和因地生长的特色植物,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能获取本地自然系统的特有知识。

三、桥园公园设计经验总结

桥园公园本身的特色就是简单、质朴、因地制宜、接地气,在土人设计团队的设计创意中就是以原有水系作为一条主线。水系是整个空间的主轴和主要节点的连接点,整体的水系作为景观走廊将整个游园连接一体,并盘活了整个空间。

除此之外,桥园公园还具有极强的地域化特征,其中的景观设计以及建构筑物的选用和设计都能充分反映出天津本土的文化历史,比如设立于园内的众多造型各异的桥以及桥文化博物馆。而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也是尽可能选择天津本土的花草树等,同时适当引进一些适应本土气候,耐寒、耐旱、抗性强的植物类型,而且根据北方的自然环境进行特殊的景观配置,既丰富了植物的造景效果,又降低了后期对于植物的维护成本。针对桥园内原本就有的山坡和水池坑则采用了“顺势而为”的模式,山坡种植密林,能够有效阻挡高架桥的噪音,水坑则是顺应盐碱性形成自然生境,凸显了典型的北方平原景观环境特征。

综合来说,土人设计团队对桥园的定位就是尽可能贴近附近环境,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将人为破坏降到最低,尽可能形成自然、生态的现代城市公园。

四、城市废弃地更新改造意见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人们运用自己的双手和才智不断地创造出无数的财富。但在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往往会造成生态失衡,进而造成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水体肮脏等。为了克服这种负面的生态环境问题,土人设计团队为我们提供了相当具有价值的解决方案:针对城市环境问题从自然生物资源和使用功能价值两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自然生物资源为自然生物本身、植物群落等。从功能上来讲,生物资源本身具有自我更新进化的功能,但是当人类活动过强并使自然平衡被打破时,生物的自我更新就出现了问题,而土人设计团队在桥园公园设计方案中采用了利用乡土植物自我生长、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手段任植物群落自我生长,形成了极具本土气息的植物配置现状。其次使用功能价值指的是人群的使用功能效应,对于游园而言,观园的游人既是破坏环境者,同时又是体现游园景观价值的消费者,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该要权衡好未来的自然状况与使用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又要保护自然环境,避免破坏。

参考文献:

[1]杨麟.现代城市公园得体验式设计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6.

[2]李峰.基于老年行为心里得城市公园设计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3.

[3]张琪.简析基于海绵城市下得半干旱地区的公园景观设计:以张家口宣化公园改造项目为例[J].建筑工程与技术,2018(23).

[4]高强.乡土植物在城市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C]//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首届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3.

[5]俞孔坚,石春,林里.天津桥园: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J].北京规划建设,2011(5).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