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江生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9—0057—01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也一直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现实中,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学困生”。那么,“如何面对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也一直是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掌握学困生的具体资料
只有掌握了学困生的具体详细材料,才能对他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教师要广泛、深入、细致了解学困生,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不能局限于班级,要把了解的范围拓宽到家庭和社会;要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判断他们发展的动向;要了解他们的优点、长处和缺点,设计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案,做好转化记录,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对转化中的成功做法应及时总结。如,在学期初,师、生、家长共同制订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并对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后采取转化措施,在档案内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整理好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以掌握学困生的详细资料,从而对其开展有效教育。
二、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赏识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的一个最主要的前提是来自教师的真心尊重和特别的关爱。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态度对学困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学困生由于经常受到同学或教师的歧视,或经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从而导致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在教师、同学、家长之间人为地形成了隔阂和对立。要消除这种隔阂和对立,秘诀就在于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完整的个性和人格尊严,使学生从教师的目光、表情、语言、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用爱去关心、帮助他们,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唤起他们争做一名优秀学生的勇气。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三、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往往因成绩较差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又因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导致学习成绩更差。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就必须从培养其学习兴趣入手。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其“最近发展区”,适当降低要求,使其尝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扶困”“转化”。教师坚持利用课堂上的“边角时间”,有重点地检查学困生的自学情况,坚持优生与学困生搭配,便于“学生”教“学生”,“一帮一、一对一”地帮辅。为学困生搭建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教师必须挖掘学困生身上哪怕是一个闪光点,提高对他的赞许度。
四、成立语文互助小组
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在学习中也存在着差别。面对各类学生,教师有责任在教育教学中转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为此,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按“好、中、差”调整座位,好、中、差混合,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教师要为小组提供讨论机会,而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困生”代表本组回答,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坚持追踪管理
在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非常不稳定,最容易反复,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最重要的是巩固成果,防止反复。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遇到学生学习反复就对学生产生失望情绪,甚至干脆放弃了事。要抓反复,反复抓。堅持长期追踪管理,要本着学生可以塑造的原则,有目的、有步骤地针对学困生出现的反复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要找准突破口,再逐步提高要求。只有不断巩固教师的教育转化成果,才能达到彻底转变学困生的目的。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相互配合,共同教育,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情感条件。
总之,对学困生的转化和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与学困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分析原因,改进方法,因材施教,长期坚持,就能转差为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