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军伟
近年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快速发展,给汽车产业提供了新的技术变革契机。在我国,由于政府主导的各项优质政策和资源的引导,新能源车的发展非常迅猛。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长48.5%和49.6%。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这一产业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呢?
年初,我的邻居李叔毅然决然地购买了一辆国产新能源汽车,这半年来,听他谈论自己的用车经历,可以看出,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面临三大“困恼”。
首先,续航问题是新能源绕不过去的坎。新能源汽车行业内有句特别火的话:“自从开上了新能源汽车,不是在路上趴窝,就是在趴窝的路上”,看似调侃却道出了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心声。李叔购买的车型是目前市面上合资能源车的“独苗”轩逸·纯电。虽然他是个老司机,但作为开新能源汽车的新手,由于对整车综合性能不够了解,有时候会出现续航误判,时常会出现“趴窝”的情况,以至于现在开车剩余100公里的时候,李叔心里就会出现莫名的紧张和焦虑。
其次,充电是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尴尬问题。相信燃油车的车主也深有体会,在高速服务区上总会看到几个新能源车在排队充电,有的人会好奇地问就这么几辆车还用排队吗,没错确实是这样。目前电动车充电技术虽说都在提高,但普遍快充时间仍在40分钟,慢充6至8个小时左右,而且充电桩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的充电桩无人使用,而部分地区排起长队充电,增加了用户的时间成本。
再次,售后服务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由于纯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动力电池部分及车身电器携带高压电,所以在售后服务上并不能与燃油车通用,目前各个厂家的新能源网络并不完善,大部分只能保证销售城市的售后服务,如果开着车去外地的时候车出现了问题可是很难受的。
有这么多的“困恼”,我曾问李叔后不后悔买新能源汽车,他坚定地回答“不后悔”,理由有三。首先,在国家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与传统汽车相当,而且新能源汽车的运行费用远小于传统汽车。其次,由于电动机在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水平都要远远小于传统内燃机。在怠速和低速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驾乘品质与舒适度要远高于传统汽车。再次,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少于传统汽车。
李叔的“不后悔”颇有道理,对于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问题,实际是发展中的“小问题”。续航能力会随着有关电池技术的不断研发与突破“与日俱增”,现在最高端的新能源汽车最大续航已经达到1000公里,“跑不远”很快将不是问题。对于充电难题,由于充电桩盈利模式尚未建立,我国的市场力量在兴建充电桩方面,确实显得不够兴奋,但相信在今后,随着政策的逐步充实与完善,政府以公信力兜底,以财力助跑,让市场有据可依,有据可循,会有充足市场力量参与到充电桩的建设中,“充电难”的尴尬会得到有效缓解。售后服务问题,也会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渐由幼稚期到成长期,相配套的产业链会逐步完善,加之相关技能人才的培养,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这一块空白会得到填补。新能源的确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期待未来的各项技术能足够成熟,能让人们充分信赖,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