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晔丽 于洗河 孙宇哲 贾欢欢 宋芳英 李莹莹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春,130021
医院药品收入作为破除“医药养医”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是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基础数据[1]。本研究通过对2013-2016年度县级公立医院(包括县级综合医院与县级中医医院)的医院收入构成、财政补助和药品收入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参考。
本次共计调查80家县级公立医院(42家综合医院、38家中医医院),涉及吉林全省9个市(州)下辖的43个县(市),每个县选择1所县级综合医院和1所县级中医医院。
通过相关文献、相关政策文件及专家咨询编制调查问卷,由每家医院的负责人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上报后,由专业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逻辑校验,对有疑问的数据进行核实,以保证数据质量。
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2013-2016年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中,县级综合医院远高于县级中医医院且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是县级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和医疗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2016年综合医院药品收入呈下降趋势,从38.12%下降至30.37%。2013-2016年中医医院药品收入呈下降趋势,从41.95%下降至32.63%,县级中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比高于县级综合医院;2013-2016年综合医院医疗收入呈上涨趋势,从45.52%上涨至49.27%。2013-2016年中医医院医疗收入呈上涨趋势,从39.22%上涨至40.86%,变动幅度不大;2013-2016年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中,综合医院与中医医院财政补助收入逐年增长,且综合医院财政补助收入远高于中医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县级中医医院的收入总量增长较为缓慢,因此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重高于综合医院。见表1。
表1 2013-2016年度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总收入构成(%)
药品收入按来源不同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 2013-2016年综合医院门诊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远高于住院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门诊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住院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四年均在70%以上,呈逐年递减趋势;2013-2016年中医医院门诊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与住院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相近。见表2与图1-2。
表2 2013-2016年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总体及不同医院类型药品收入构成(%)
图1 门诊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
图2 住院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
在门诊药品收入构成中,各年间县级公立医院西药、中成药、中草药的收入占门诊药品收入的比例差距不大,2013-2016年综合医院门诊药品收入以西药收入为主,占比为74%至76%,其次为中草药收入,占比为19%至21%,中成药收入仅占3.5%左右;2013-2016年中医医院门诊药品收入以西药和中成药收入为主,西药占门诊药品收入的比例与中成药占药品收入的构成相近,中草药仅占12%-14%。见表3。
表3 2013-2016年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总体及不同医院类型门诊药品收入构成(%)
在住院药品收入构成中,不同年份间县级公立医院西药、中成药、中草药的收入占住院药品收入的比例差距不大,2013-2016年综合医院住院药品收入以西药收入为主,与门诊药品收入相比,西药占比上升,占比为82%-87%;中医医院住院药品收入以西药收入为主,与门诊药品收入相比,西药的比重明显升高,占比为66%-72%。中医医院住院中成药中成药收入占比比较门诊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占比为5%-7%。详见表4。
2015年颁布的《吉林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补偿办法》指出县级公立医院(包括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实施综合改革后,因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中药饮片除外)减少的合理收入,1/3由政府增加投入解决,2/3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弥补。同时,通过医院加强核算,可以节约运行成本,建立多渠
表4 2013~2016年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总体及不同医院类型住院药品收入构成(%)
道共担机制。结果显示,2013-2016年这四年中,综合医院和中医院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患者药费负担,表明目前医院的药品管控工作日渐成效。除了增加政府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这两个渠道外,还应建立多方承担的科学补偿机制,同时开展对人事制度、医院成本管理等的改革[2],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医院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从而提高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新医改以来国家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实行医药分家,对医院的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本研究显示,2013-2016年,中医医院门诊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5%,而综合医院门诊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平均为25%,四年内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下降幅度(9.32%)高于综合医院药品收入的下降幅度(7.75%),中医医院的医疗收入上涨幅度(1.64%)低于综合医院医疗收入的上涨幅度(3.75%),且中医院的门诊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约一半,中医院比综合医院的手术疗法少,而多依赖于中药汤剂,因此中医院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来弥补药品零差率造成的盈利亏空可能会比综合医院更加困难,这与田侃等的研究一致[3-4]。建议中医院改善收入结构的同时提高医疗技术的经济效益,在规范诊疗行为的同时理顺中医特色服务的价格并持续推广使用中医特色技术,例如低频脉冲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等,进一步减少药品收入的亏损。
本研究显示,门诊药品收入主要来源于西药和中成药,而住院药品收入主要来源于西药,普遍存在“西化”的现象,这与史万忠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由此引发县级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中医西化”的问题。门诊作为我国县级中医院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2016年中草药收入占比仅为12.77%,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有待提高。2017年7月1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可见国家从法律层面对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发挥中医药及中医的优势,同时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及宣传中医辩证治疗的文化,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县级中医院运营能力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