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诊断性测评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行动研究*

2019-11-22 02:58曹若木
英语学习(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句式词汇英语

文/曹若木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应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文将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与诊断性测评及行动研究有机结合,依托诊断性测评与行动研究理论,以太原市育英中学校2个高中班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确认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循环往复的行动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重新计划),发现行动研究与“优诊学”检测后学生英语写作发生的变化,以期对改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有所助益。

理论基础

1.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最早出现在20 世纪初的美国,许多专家学者都为行动研究下了定义。我国学者王蔷和张虹(2014)根据西方学者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简单归纳出几个要点:

(1)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其核心是自我反思;

(2)它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调查与研究;

(3)行动研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

(4)其目的是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期望和效果,同时提高行动研究者自身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最简洁且广为人知的是Kemmis 和McTaggart(转引自王蔷、张虹,2014)提出的四个循环往复的步骤,即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

2.诊断性测评

诊断性测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恰当使用诊断性测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做出合理的教学决策,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将诊断性测评与课堂教学融合,分析、解释诊断性评测信息并及时反馈可增强教师决策的目的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武尊民,2017)。

3.“优诊学”诊学系统

“优诊学”诊学系统(以下简称“优诊学”)是一款在线诊学系统,以学习者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为主要参照,通过“实施诊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实施补救—稳步提高”的诊学模式,帮助高中生诊断和评价其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师和学习者下一步的教与学提供反馈和建议,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学习资源。“优诊学”的写作测评包含了9个维度(见表1)。

研究方法

1.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太原市育英中学高中起始年级2 个班共100 名学生。本项研究的主要阶段见表2。

2.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如何在行动研究前确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2)如何在检测中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3)如何确认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4)在行动研究与“优诊学”检测后,学生的英语写作有怎样的变化?

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的具体确认方法如下:通过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的表现和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1);利用“优诊学”检测解决问题(2);结合观察法、调查法及“优诊学”测评解决问题(3);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行动研究(计划—实施—观察—反思—重新计划),并且在行动研究之后进行“优诊学”检测,解决问题(4)。

行动研究的过程

1.行动研究问题的确认

调查法与观察法结果分析。在“优诊学”测评之前,通过对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的表现和考试情况的观察,以及对学生的日常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在日常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下:(1)词汇问题,即词汇量小和拼写错误。(2)语法问题,即时态错误、语态错误、语序错误等。(3)写作内容问题,即信息不全、字数不够等。

诊断性测评结果分析。“优诊学”为本行动研究提供了细致的测评结果,教师通过诊断性测评也收集了大量数据。图1 为高一春季学期行动研究实施前高1707班“优诊学”整体测评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结果,教师发现学生在测评中得分低于20 分(满分30 分)的微技能分别为:识别语篇衔接连贯、识别语篇语言特征、词汇的运用、语法的运用、衔接连贯的运用及写作常规的掌握。

表1.“优诊学”测试的9 个维度

表2.课题研究阶段

图1.高1707 班高一春季学期第一次整体测评数据

行动研究问题的确认。通过调查法与观察法,以及“优诊学”数据分析,教师确定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问题:(1)词汇问题,即无法恰当运用词汇进行描述与说明,无法运用丰富的词汇使表达生动形象。(2)语法问题,即无法使用正确的时态与语态、正确的句式结构、复杂句来丰富文章的句式。(3)写作常规问题,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单词拼写错误较多。(4)写作内容问题,写作字数不足,文章要点不全面。(5)语篇问题,无法识别语篇结构和逻辑关系,在写作中无法使用恰当的衔接手段等。

2.行动研究的实施与进程监控

(1)第一阶段(3 月):自查问题,学会审题,按体裁训练写作常规及篇章布局

学生通过查看“优诊学”测评结果及分析自己平时写作中的问题,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对照高考作文最高一档的评分标准,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也帮助学生解读评分标准,指出学生常见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写作常规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业中特别指出此类问题并反复强调,加深学生的记忆。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不会审题,导致写作内容有偏差或写作字数不足。因此,教师按照文章体裁(应用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等)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及谋篇布局。在帮助学生确定好文章体裁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寻找题目中的作文要点,分好段落,列出提纲。之后,教师再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鼓励学生添加一些合理信息。

(2)第二阶段(4 月— 6 月):按话题进行文本阅读、词汇及句式训练,完善文章连接方式的运用,穿插范文背诵

笔者按照《课标》的要求,在主题语境的框架之下进行子话题分类,按照话题进行有序的写作训练。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提出:语言学习者需要可理解输入。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输入的语言材料应有趣且具有关联性。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Krashen,1985)。因此,在每个主题语境的子话题下,教师都准备了几篇阅读文章,使学生在写作之前,通过有意义、可理解且有关联的输入材料,为输出作好准备。

在阅读之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些和话题相关的词汇及句式训练,以弥补学生在词汇和语法运用两项微技能上的不足。由于大多数学生在这两项微技能上得分很低(不足满分的50%),因此设计的题目难度不大。以“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校园生活”话题为例,部分题目如下:

①Our school will become a more enjoyable place in the near future.

② There are varieties of after-school activities in our school.

③Our teacher encourages us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after-school activities.

上述三道题目选取的句子都是简单句,难度不大。这几道题目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短语,而且通过造句让学生明确句式结构,减少语法错误。

除了简单词、句,教师还选取了一部分难度相对较大的复合句,并涉及了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在词汇方面也增加了更为复杂或书面化的单词。部分题目如下:

①It has been two weeks since you came to our school for the exchange program,which has benefited all of us.

② What impress us most are your skills.

③Only by reading widely can we gain more knowledge and broaden our horizons.

学生语篇方面的微技能也需要提升。教师一方面让学生找出以往背诵的高考范文中的连接词,分析这些连接词的功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这些连接词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中,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与此同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话题选择一些相应话题的高考范文(一周一篇)让学生们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记忆词汇、熟悉句式结构。

(3)第三阶段(7 月—8 月):学生暑假自行完成短文练习及复习任务

行动研究的第三阶段正值暑假,教师无法在校系统地进行授课及指导学生写作,因此帮助学生选取了一些难度不大的短文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复习前一阶段写作学习中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写作提升作好准备。

(4)第一次行动方案调整

高一春季学期末,学生们参加了期末考试,并进行了第二次“优诊学”测试。根据学生期末考试表现、“优诊学”测试结果以及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弱项并无明显的改善。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完成低难度的写作训练较容易,但是无法顺利完成难度较高的训练;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勉强可以完成大多数低难度写作训练,却完全无法完成较高难度的训练。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笔者有如下反思:首先,学生对于复合句及特殊句式的掌握并不理想,部分训练对于高一的学生略有难度,教师应该降低训练的难度。其次,高一学生学习科目较多,精力有限,无法真正落实与消化所有的写作训练题目,也无法做到一周背会一篇高考范文。再次,教师对于所谓“高考范文”的认识也有局限性,提供的文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有限。因此,笔者对于第四阶段的行动方案进行了调整。

(5)第四阶段(9 月—11 月):结合课本,夯实基础,注重落实

在发现了之前阶段的问题后,笔者调整了行动方案。

第一,保留难度较低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先巩固学习必修课本中的词汇、简单句和较为简单的复合句。第二,将话题写作练习与课本相结合,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如在学习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必修五Module 1 的时候,话题写作就选用“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中的“语言学习”。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可以作为写作的可理解性输入材料,写作练习可以作为课本语言材料的输出成果。这样的设计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控制了学习的难度。第三,取消每周一篇的英语范文背诵,改为背诵课本中的句子。课本中的文章均为精选篇章且语言地道,教师选出一些学生无法独立写出的句子,并帮助学生分析句式结构及内容,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6)第二次行动方案调整

2018 年秋季学期初与期末,学生分别进行了“优诊学”的第三次与第四次测评。图2 是高1707 班学生高二上学期整体测评数据与下学期测评数据的对比。

在行动研究实施了一段时间后,通过测评数据的对比可以发现该班学生在识别语篇衔接连贯、识别语篇语言特征、词汇的运用、语法的运用及写作字数的把握方面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得分率约50%。但在内容的传达、词汇的运用、语法的运用、衔接连贯的运用和写作常规的掌握方面都有微弱的进步,写作常规的把握这一项微技能分数提高尤为显著。在识别语篇衔接连贯和识别语篇语言特征方面有较明显的退步。

通过不同时期测试数据的对比,教师进一步确认了问题的所在,并且明确了在行动研究之后学生的进步和不足。这些数据为行动研究方案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根据学生“优诊学”测试结果以及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在第一次行动方案调整之后,学生们在基础词汇和句式的练习中表现较好。部分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写作中会运用练习中或课本中的少量句式。然而,部分英语较薄弱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参与度不够高。因此,教师在下一阶段计划在作文话题和体裁上进行微调,并且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文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图2.高1707 班学生高二第一学期末与学期初测评数据的对比

(7)第五阶段(12 月):依托课本丰富主题和体裁,学会修改文章

在本阶段,教师帮助对英语产生倦怠的学生激发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文章自我评价或同伴评价,从而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写作中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并能够根据量表中反映出的问题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在作文体裁上,教师选用了平时学生练习比较少的记叙文。由于本阶段时间较短,教师安排了两次记叙文的写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两篇文章都是想象类记叙文。一篇依托课本,为创作fantasy stories 的写作任务;另一篇是教师根据时事热点选择的“Being Old”这一话题。在写作之前,教师让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同时,教师也根据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制作了自我评价或同伴评价量表(见表3)。

虽然第五阶段的行动研究历时较短,但是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可见,学生们对于写作练习的热情有所提高,在写作时也更加关注并着意改善自己在“优诊学”测试中反映出的薄弱微技能。本次行动研究到12 月就进入了尾声,但是“计划—实施—观察—反思—重新计划”这一系列行动研究的方法会被一直应用在教学之中。

行动研究的反思

1.研究方法应当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了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即“优诊学”的测评数据结合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定量研究通过调查、实验和统计数据来分析问题,更加科学、准确;而定性研究凭借研究者的直觉经验以及深度观察和访谈,对分析对象作出判断。在课堂研究中,单独地使用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都不足以准确地把握问题。英语课堂是客观事实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体,我们在研究中既要避免过于量化,又要避免过于主观。具体而言,先通过课堂观察与访谈寻找学生的问题,再借助“优诊学”的具体数据确定问题。反之,我们也用课堂观察与访谈的方法来印证“优诊学”数据所反映的问题。仅靠课堂观察与访谈,教师难免因为个人经验与情感的局限而过于主观;仅利用“优诊学”的数据分析又容易忽视主观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因此,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能够让两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表3.英语作文自我评价或同伴评价量表

2.在行动研究中实施行动方案,应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在行动研究中,笔者发现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定行动方案时,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发现学生在词汇和语法运用两项微技能上存在问题,笔者就设计了一些词汇及句式训练等。对于学生整体表现较好的微技能,如内容的传达和语篇的结构,则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有针对性地制定行动研究方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优诊学”诊学系统是帮助师生发现问题的有效工具

在整个行动研究过程中,“优诊学”一直在提供微技能的诊断性测评,全面而细致;此外,“优诊学”不但通过实施诊断来发现问题,还针对每一项问题都提出建议,能帮助学生们诊断和评价其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使其获得写作策略的指导。对教师而言,“优诊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微技能掌握情况,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4.诊断性测评是提高教师测评素养的有效方法

与传统的测评方式相比,诊断性测评细致、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进度,完善教学策略。前文提到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个“针对性”的依据,就离不开诊断性测评。因此,诊断性测评对于提高教师测评素养是十分有益的。

结语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在确定问题时可以借助诊断性测评及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以便更准确地定位问题。“优诊学”在确认学生写作微技能的弱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帮助师生发现问题的有效工具。

猜你喜欢
句式词汇英语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读英语
特殊句式
酷酷英语林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