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莉
(苏州市职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10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慢性疾病不断凸显,亚健康状况越发严重,患病年龄阶层日趋年轻等一系列问题的加速涌现,健康中国已成为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视与人文关怀。以治疗为中心的“被动、依赖型医疗干预”模式,已无法有效保障全民的身心健康;而以个人健康素养为基础的“主动、自助型健康干预”模式,在建设“健康中国”中有着预防性、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不断发挥体育的多元化功能和综合价值,把全民健身作为群众强体延寿、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通过体育锻炼维护生命张力、降低慢性病风险、改善亚健康、对抗衰老、延年益寿;通过在医生和康复师指导下的体育锻炼来治疗疾病、加速康复,提高生存质量;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身体内平衡,调情绪、减压力、疗心病、强意志,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这些是“健康中国战略”赋予体育全新的光荣使命。[1]
健身气功是中国正式开展的第六十二个体育运动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人都可参与,几乎不受条件的限制,没有任何副作用,倍受群众喜爱,得到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重视。柔和、缓慢、舒展的动作,配上悦耳的音乐,调息调心,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均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的杰出代表,健身气功迎合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承载了“大健康”治理的重要功用。2011年9月21日,在第十四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上,健身气功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群众体育“发展与促进”奖。2016年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身气功是健康中国建设中体育行动指南的重点扶持项目。
习练健身气功可促进经络疏通,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经络得到气血的滋养和温煦,从而减轻或消除各种病症;习练健身气功可调和气血,补益气血,气血足则免疫强,免疫强则少生病;习练健身气功还可平衡阴阳,改善和消除阴阳失调的各种病症;习练健身气功可扶正祛邪,避免正虚邪实导致的疾病,防治各种虚症乃至实症。
习练健身气功可双向调节人体各个系统,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糖或低血糖、心动过速或过缓、甲亢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等,都可以通过长期坚持健身气功锻炼来防治;习练健身气功可增强大脑功能,提高记忆力,开发智力;习练健身气功可促进血液循环。实验证明,通过健身气功锻炼可防治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病以及其他血液循环障碍病症等;习练健身气功可减耗储能。实验证明,练功后人体血ATP含量比练功前显著升高,说明练习功法把耗能转为了储能,有利于养生保健。
习练健身气功可促进体内精、气、神的充盈,逐渐达到精力充沛、气血充足、精神旺盛的状态。精气充足则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健全,精神饱满则大脑和免疫功能健旺。通过健身气功的习练,无病者强健体魄,有病者治疗康复,最终达到抗老防衰,健康长寿的目的。
4.1.1 根植文化教育,传承养生文化,传播大健康理念
健身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受中医、哲学、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蕴含了“修身养性”“内外兼修”“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动以养生”“活动适度”等多种儒家、佛家、道家的优秀文化理念。它源自“养生文化”,从理念上遵循中国传统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思想。在生理上改善人们的身体机能,通过轻柔舒缓的肢体动作抻筋拔骨、调节脏腑、牵拉经络、刺激穴位、以形领气、以气活血,达到强身祛病的效果。在心理上使人神志安宁、净化心灵、修德悟道,修身养性。[2]
“大健康”同样注重 “治未病之病”,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追求对生命全方面及全过程的呵护,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追求包含精神、心理、道德、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个体的完全健康。两者文化理念的高度统一,令健身气功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我们应该在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地锻炼,进而收获健康。
4.1.2 重构信息化平台,传播传承健身气功
传播与传承均离不开载体,在科技信息发达的当下,互联网平台是最好的渠道。关于健身气功的网络平台现有: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http://qgzx.sport.gov.cn/index.html)、中国健身气功协会(http://www.chqa.org.cn/)、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http://www.ihqfo.org/)、中国医学气功网——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官网(http://www.cmqg.cn/)、中华气功大全网(http://www.fabiaoei.com/),还有一些省市地方的健身气功协会网站。这些互联网平台,存在以下问题:如信息更新较慢、文化理论板块较少、网站内容重复率较高等等。
对现有网络平台进行资源融合、改革创新,建立主网站(APP)和子网站(APP),以国家权威官方网站牵头,建立以地理区域划分为基础的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六大子网站,并进行主网站与子网站之间的信息传输,实时、有效、直接地对用户进行终端展示。在建立网站(APP)时,构建 “部门-平台-角色”的运行体系,调动和鼓励各类角色参与其中,在统一调配和协作下,建立决策机构统一规划、设计和指导,各单位根据信息化标准和规范进行优化业务的信息化平台模式(见图1)。
图1 健身气功信息化建设平台
4.2.1 推进健身气功引领,提升健康体育行为
健康体育行为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以体育的方法或动作为基本手段,以促进个体或群体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为主要目标的健康行为。健身气功简单易学,不受场地、器材、人数的制约,适合群众学习与推广。实践表明,健身气功“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在改善习练者的身体、心理、认知、人格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显著效应。因此,大力推广健身气功项目,扩大群众基础。通过全国各地举办站点联赛、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等活动,搭建示范乡镇、校园、企业、基层文体组织、健身俱乐部、网络等六大社会推广平台,打造品牌活动,让健身气功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使群众受益,并在健身气功的引领下,自觉提升健康体育行为。[3]
4.2.2 实现体育健康全覆盖
笔者对体育健康全覆盖理解是:人们健康体育行为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和全区域的均等化覆盖,是在“体育健康”+“医学健康”大健康治理的“双轨”“并行”战略模式下,所达到的健康全覆盖。80%的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通过体育健康行为塑造,达到健康目标;20%的疾病人群,通过体医融合的方式,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中医药紧密结合,依据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对疾病人群进行积极康复,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康复成本。以此实现体育健康全覆盖的目标。
4.2.3 促进健身气功市场化发展
1) 围绕“预防-治疗-休养”,研发运动处方库。目前,健身气功以“预防-治疗-休养”为主线,每一环节都蕴含着蓄势待发的市场化潜力。健身气功运动处方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地锻炼。对重视自身健康的人群预防各类健康问题,对慢性病患者及疾病患者的保健康复,对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群进行休养,均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应大力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研发健身气功运动处方库,让人们根据个人的医学测评报告和身体素质测评结果,选择相关的健身气功运动处方进行治疗、康复或预防。
2) 开发健身气功产业的多市场融合。树立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推动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开设健康、运动、养生基地,打造更多集运动、社交、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培育更多市场化载体,将健身气功和健身休闲、养生保健、养老护理、康复医疗、旅游资源相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灵山秀水的九华山作为健身气功和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文化培训相结合的成功品牌,已相继举办了多期“健身气功名家大讲堂”“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活动”“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赛”“健身气功国际论坛”,还在2018年7月举办了“中法健身气功文化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建议大力开发更多的旅游基地与健身气功相融合的合作项目。将健身气功纳入健康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服务项目;将气功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开发营销健身气功的出版物及其他衍生品,达成健身气功电商平台和养生APP手机应用的全方位合作,联合更多的行业参与健身气功市场化的建设。
4.3.1 提升健身气功专业人才职业化水平
当前全国培养健身气功专业人才的院校寥寥无几,专业人才数量远远不够。因此,应首先将健身气功引入高校,大幅增加专业人才的数量势在必行。其次,提升健身气功专业人才的职业化水平,从技术教学、文化理论讲解、实践指导等各方面都严格把关,切实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4.3.2 推进“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
2015年,“运动防护师”这一新兴行业被正式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选取社区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具备体育医学知识的学生,进行专业再培训并持证上岗。推进“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是加快健身气功职业化的又一有效途径。
习总书记提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实现“共享共赢”。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造福人类健康的杰出代表,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健身气功国际化发展要强化“文化与技术并重”“文化在运动中”的理念,以功法运动为载体,以技术教学为媒介,以养生文化、大健康理念为主要内容,以国际化为目标,积极主动地将健身气功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国文明融入国际体育发展的进程中去。依托“孔子学院”这一载体,打造特色课程,编订特色教材,增设培训基地,搭建交流平台,推进健身气功融入中外文化赛事交流活动。结合教育部“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在境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中增加中国传统的养生专业,进行健身气功传播;同时,在具备健身气功教学资质的高校、体育学院进行健身气功教学传播,国家协助其与对方国家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合作关系。
建设一支精良的国际化传播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精湛的技术技艺,过人的理论素养,灵活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具备高超的翻译技巧,不仅能对专业术语进行准确译释,而且力争“信、达、雅”,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政治背景及生活环境,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翻译转化成各种浅显易懂的语言呈现给学习者,最终实现“健身气功文化国际化”。[4]健身气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值得被期许。谋发展,求创新,努力实现从“新四化”到“信息化”“ 市场化”“ 职业化”和“国际化”,以此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目标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