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嵌入式学科服务探索

2019-11-22 10:57:20史一凡张昕瑞李英琦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馆员成员学科

史一凡 张昕瑞 李英琦 姜 峰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

目前,图书馆界的合作模式和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界的热点问题,图书馆联盟是从不同地区、不同功能、不同目的等多个角度出发,将具有相同点的图书馆联合在一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为了实现图书馆联盟的实践意义,也为了响应“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陆续建立起学科服务平台并吸引优秀的学科馆员以促进学科发展。

1 中部地区图书馆联盟

1.1 图书馆联盟的内涵

1996 年起,图书馆联盟在美国图书馆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各国图书馆界的重视。1999 年,我国正式启动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促进了国内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图书馆联盟不是一个行业性组织,有异于协会、学会,是各高校之间为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组织[1]。如今,图书馆联盟已成为顺应时代要求,得以生存并将长远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也是一种提升服务效能的新方法。

区域图书馆联盟是利用地理优势将某一区域内的图书馆联合在一起,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合作协议,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构建的信息保障体系。区域图书馆可分为省内区域图书馆联盟、省际区域图书馆联盟[2]。笔者所涉及的图书馆联盟均是省内区域图书馆联盟,即某一省级区域内的图书馆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合体。

1.2 中部地区的省内图书馆联盟

中部地区省内图书馆联盟包括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山西省这六省在内的图书馆联盟。从六省的众多图书馆联盟中,笔者选择了5 个极具代表性且与高校息息相关的联盟进行现状分析,即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江西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原江西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于2018 年3 月8日更名)。由于尚未查到与山西省高校图书馆相关的联盟,笔者在此不予探讨。

1.2.1 建设现状

由表1 可知,除江西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外,四大联盟均由教育厅拨款,“985”高校或“211”高校作为主要负责单位,从而保证了联盟建设发展的稳定性,且发挥了引领作用。这5个图书馆联盟都具备的基本服务功能有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数字资源共享和资源联合采购,这些功能提高了文献的传递速度,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6]。参考咨询服务协作作为联盟的重要功能之一,仅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江西省高校图书馆联盟这3个联盟将其付诸于行动。

表1 中部地区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现状[3-5]

联盟最根本的意义是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这5个联盟都是高校图书馆联盟,绝大多数用户是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这些用户对图书馆及联盟最基本的需求是能够利用联盟现有资源帮助自己在本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由于联盟并未深入考虑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导致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联盟的现有资源,既不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

2 中部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学科服务

2.1 学科服务的涵义

2015年11 月,国务院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是四个基本原则之一,充分体现出近年来学科服务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科学研究及服务创新重点。国内外的图书馆界已经在嵌入式学科服务方面做出了比较成功的尝试,其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重新定义了图书馆及其服务[7]。

学科服务来源于学科馆员,是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科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参考咨询,前者要求学科馆员嵌入到用户的科研全过程,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调动个人的信息敏感度和专业技能,从研究项目萌芽阶段、到立项申请书撰写阶段、计划实施阶段、直至结题与成果验收阶段[8],积极为用户量身提供更全面、更前沿的信息资源服务。

2.2 成员馆的学科服务现状

网络调查显示,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8 所成员馆中,有5 所高校成员馆具有学科服务功能,郑州大学(4个专业)、河南农业大学(15个专业)2 所高校按专业设有学科服务平台。设有学科馆员岗位的4所高校分别为:河南大学(7人)、河南农业大学(20 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原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学科馆员页面无显示内容,中原工学院的学科馆员中包含图情顾问,其余3 所成员馆既没有学科服务内容,也未设学科馆员,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有62.5%的成员馆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

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39 所成员馆中,按专业设有学科服务平台的7所高校是:中南大学(3个专业)、湖南大学(7个专业)、湖南工业大学(9个专业)、湖南农业大学(7 个专业)、湖南商学院(10个专业)、湖南科技大学(8个专业)、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两个专业)。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吉首大学3所高校仅提及有学科服务内容,未按专业设置服务平台。设有学科馆员岗位的高校有:湖南大学(5人)、湖南师范大学(8人)、湖南商学院(6 人),湖南农业大学(7 人)。国防科技大学在学科服务页面设有图情顾问,吉首大学有学科服务联络人9 人。剩余29 所高校没有学科服务功能。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区域图书馆联盟中有25.6%的成员馆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

表2 中部地区5个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的学科服务现状

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的18 所成员馆中,按专业设有学科服务平台的8 所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LibGuides 版31 个专业,维度版3 个专业)、华中科技大学(15 个专业学科网站,即博客,7个专业学科导航)、中国地质大学(7个专业)、湖北大学(7个专业)、武汉科技大学(8个专业)、武汉工程大学(8 个专业)、湖北中医药大学(原湖北中医学院,3个专业)、武汉轻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学院,3个专业)。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具备学科服务功能,但尚未设置服务平台。设有学科馆员岗位的高校有武汉大学(34人)、华中师范大学(17人)、中国地质大学(13人)、华中科技大学(17人)、华中农业大学(12 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 人)、湖北大学(5人)、武汉科技大学(12人)、武汉工程大学(25人)、湖北中医药大学(10人)、武汉轻工大学(14人),这11 所高校将每一位学科馆员安排到具体专业。另外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也设有学科馆员岗位。由于条件限制,武汉理工大学的图书馆页面访问受限,剩余5所高校没有学科服务功能。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这一区域图书馆联盟中有66.7%的成员馆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

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102所成员馆中,仅有3 所高校有学科服务功能,它们是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其中只有安徽工程大学(7 个专业)设有学科服务平台。设有学科馆员岗位的成员馆只有安徽师范大学(4 人)这一所。其他99 所高校中,9 所高校信息不详,1 所停止办学,高达89所高校没有学科服务功能。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这一区域图书馆联盟中2.9%的成员馆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

江西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的8 所成员馆中,3 所高校图书馆有学科服务功能。其中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网页虽设有学科服务页面,但页面显示为参考咨询、文献传递、代查代检、查收查引、读者培训、学科评价6 项内容简介;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页面有学科馆员制度及职责,但未显示学科服务具体内容;东华理工大学显示有学科服务功能,但无内容。设有学科馆员岗位的成员馆有两所,即江西农业大学(9 人,具体分配到各专业)、东华理工大学(8人,具体分配到各专业)。其余5所高校图书馆没有学科服务功能,江西省高校图书馆联盟中有37.5%的成员馆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中部地区五大区域图书馆联盟共有175所成员馆,均为各地区高校图书馆。截至2019 年3 月,按专业设有学科服务平台的成员馆有18 所,占比10.3%;已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的成员馆35所,占比20%;设有学科馆员岗位的成员馆有24 所,占比13.7%。可见从1998 年起,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十多年来,学科服务效果不甚理想。

3 中部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学科服务的问题

3.1 学科服务普及程度低

造成学科服务普及程度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 点:一是对学科服务的认识不足。调查发现,175 所高校成员馆中,有120 所高校成员馆的图书馆界面没有显示学科服务相关信息及内容,占比高达68.6%,意味着这120 所高校的师生不能有效获取学科服务信息。二是缺乏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是学科服务的基础,而175所高校成员馆中建设了学科服务平台的高校有35 所,且按专业建设平台的高校仅有18 所,极少数的高校图书馆能为全校多个专业设学科平台服务。例如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其所提供平台服务的专业高达30 个。绝大多数高校不具备这一基本条件,因而让广大师生利用学科服务进行科学研究也是无从说起。三是学科馆员匮乏。学科馆员是开展学科服务的生产力,175 所高校成员馆中,仅有24所设有学科馆员岗位,共计学科馆员216 人,平均每所高校的学科馆员不足两人。

3.2 学科服务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制度是推进学科服务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甚至部分学校的学科服务功能形同虚设,并未达到其建设目的。学科服务制度又可以分为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和学科服务团队化制度。学科馆员制度包括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估[9]。调查的175 所高校成员馆中,有33 所成员馆虽建设了学科服务功能,但绝大多数只是简单介绍了学科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只有武汉体育学院对学科服务给出了学科服务的管理规定。有学科馆员相关信息的24 所成员馆中,学科馆员页面提供的内容大致有:联系方式、主要职责、服务内容、负责院系。如中原工学院设有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办法,武汉体育学院建立了学科馆员考核制度。由此可见,仅1.1%的成员馆有学科服务相关制度但尚未形成体系。总体上中部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制度不健全,既没有学科馆员的选拔制度、工作制度,也没有评价制度。

3.3 学科服务着力点有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中部地区多数的高校图书馆是在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学科服务,甚至于只有参考咨询服务。例如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界面实际是参考咨询、文献传递、代查代检、查收查引、读者培训、学科评价的内容简介。而实际上学科服务不同于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是围绕用户提问展开,解决普通的咨询问题、检索问题、科技查新问题,缺乏积极主动性。学科服务需要学科馆员嵌入用户科研全过程,为科研提供学科资源和文献支撑,围绕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服务。学科服务的着力点出现偏差,就无法精准地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

4 高校图书馆联盟学科服务的发展机遇

4.1 “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创造机遇

“双一流”的建设不仅为传统的“985”“211”高校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普通高校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图书馆作为大学的信息服务中心,应抓紧时代赋予的环境条件,积极转型,努力发展。以学科需求为牵引,学科服务为路径,推进一流学科发展,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4.2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为学科服务建设创造新方法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科服务需求,对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的驱动作用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逐步融入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中,这使得图书馆学科服务功能和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高校图书馆应及时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打造高质量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数据库,构建高效的学科信息服务体系;还应充分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处理数据,进一步预测和分析,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学科服务。

4.3 “精准”理念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提供新思路

“精准扶贫”“精准医学”等概念和政策的出台,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精准定位、精准识别、精准管理也可以成为学科服务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精准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定位用户需求,识别研究信息,管理学科资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一对一服务,将学科服务内容最优化。

5 高校图书馆联盟学科服务发展对策

5.1 联盟建立和完善学科服务制度

完善的学科服务制度包括:一是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学科馆员制度就是馆员发挥作用的保障。完整的学科馆员制度应该涵盖到馆员招聘到馆员工作的全过程,同时注重对馆员评价和继续培养。该制度既提高了学科馆员的专业水平,又调动了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学科服务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机构和一系列与学科服务相关岗位的设置,统筹管理学科馆员与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协调学科馆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维护学科服务后台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保障学科服务顺利进行。三是学科服务制度,要求学科馆员站在用户的角度客观、全面地为用户收集信息资源,系统地开展信息组织和管理,做好信息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

5.2 成员馆积极调整学科馆员的结构

当前学科馆员来自各个专业,如果不具备现代学科馆员的技能,便无法提供精准的学科服务,因此调整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迫在眉睫。现代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大致有两种,一是拥有专业背景的博士来为本专业提供学科服务,但要求其具备信息检索、组织、管理能力,属于复合型人才;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12],让专业的学科服务人员嵌入科研全程,成为新一代的学科馆员,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提高用户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既提升了学科服务影响力又实现了学科馆员的价值[13]。学科服务人才的优势不仅在于处理数据和信息的各项能力,还在于对其所服务学科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学科服务。

5.3 调整学科服务模式,做好精准学科服务

调整学科服务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明确学科服务的性质,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中心,嵌入科研全过程,把握学科服务的着力点,做到精准服务。二是拓展学科服务方式,既要建设学科服务平台,还要提供更多的方式满足用户要求。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博客平台,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又宣传了本校的学科服务功能,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三是丰富学科服务内容,为科研团队提供学科服务的同时,建设高校各院系和各学科的学科服务导航平台,丰富学科资源。

6 嵌入式学科服务探索

6.1 联盟构建学科馆员知识库

机构知识库是一个学术资源开放存取、促进学术交流并提供服务的数字化资源集合[14]。高校图书馆联盟是一个通过资源共享以互利共赢为最终目的的联合体,二者异曲同工。因此,为了推进学科服务的发展,可以依托联盟创建各省的机构知识库,而学科馆员是推进学科服务发展的动力,构建学科馆员知识库,有助于联盟各个成员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科研管理和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共享。

学科馆员知识库是将联盟内各成员馆的学科馆员汇总在一起,以学科馆员个人为单位,通过馆员自存缴的方式,建立学科馆员的电子学科服务档案。该档案包括学科馆员个人信息,以及服务过或正在服务的科研课题。科研团队通过浏览学科馆员的档案可以跨校、跨地区地在线联系一位或多位适合自身课题的学科馆员咨询,嵌入科学研究全程。学科馆员通过浏览档案,与该知识库的其他学科馆员进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构建新的学术生态。

除此之外,联盟可以对知识库里的学科馆员进行继续教育,为用户提供更快且精准的学科服务,使之成为各成员馆学科服务的阵地。联盟培训的高素质学科馆员将成为成员馆和科研团队创新服务的驱动力,成员馆稳定快速的发展和科研团队优秀丰硕的成果产出将成为联盟改革转型的推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6.2 联盟建立学科服务工作组和“学科服务推广基地”

仅凭图书馆自身往往无法完成复杂的学科服务工作,必须在图书馆、院系机构、科研团队和师生等多方统筹协调、沟通合作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开展。联盟建立的学科服务工作组为学科馆员知识库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为学科馆员的继续培养创造环境,通过建立专门的学科服务工作组和相关工作模式,为成员馆的学科服务建设提供保障。

2013 年,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设立了教育学和经济学两个“CASHL 学科服务推广基地”,尝试着将服务导向从以提升文献传递使用量改变为以提升用户学术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学科服务[11],“学科服务推广基地”致力于推广和宣传学科服务知识,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资源融合,为成员馆的学科服务建设提供平台并为学科馆员创造更多机会。

6.3 成员馆建立嵌入式学科服务导航平台

嵌入式学科服务导航意在为本校各优势专业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提供平台,供各专业的师生检索并提供在线参考咨询服务,接收用户反馈。因此应及时更新学科信息,完善平台建设,让高校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导航平台成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该学科平台为科研团队创建学科档案,由嵌入其中的学科馆员将原始资料和数据分类编目,再进行电子化加密保存,设置使用权限,防止原始资料丢失和无序,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清晰有序的例证。

7 结语

当前,“互联网+”和“双一流”的大环境赋予了高校图书馆联盟更多的责任,拓展了成员馆的学科服务职能。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江西省高校图书馆联盟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的图书馆联盟,需要顺应时代变化和用户需求,将自身的服务功能切实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活动中,提供全面且前沿的学科服务,为科研助力。

猜你喜欢
馆员成员学科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学科新书导览】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