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晨
上海京剧院,排练厅,新版京剧《大唐贵妃》正在紧张排练中,只见偌大的排练厅内人头攒动、琴胡锣鼓,热闹非凡。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新版京剧《大唐贵妃》自11月6日开始于上海大剧院上演,该剧目在保留梅兰芳大师《太真外传》隽永唱段的基础上,对剧情进行了梳理和加工,对杨贵妃和唐明皇的艺术形象进行了新的解读,颇具人文主义精神。此次演出阵容强大、名家荟萃,且融合多媒体影像技术,舞台呈现亦令人耳目一新。排练的辛苦程度也可见一斑。
人群中,几位担纲主角的京剧名家史依弘、李军、奚中路正在投入地排演。早闻史依弘为沪上著名大青衣,唱做俱佳,文武兼擅,嗓音温润动听,1994年就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如今得见,果不其然。休息间歇,扮演杨贵妃的史依弘从场地中央走向休息区,见到笔者,略显倦意的史老师立即露出浅浅的笑,凑过来对我说:“稍等一下,再排一场我们就去休息室聊。”
京剧,被称为“国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即便成了“非遗”,京剧的传承、观众的培养也曾经走过异常艰辛的道 路。
史依弘1982年开始学戏,是恢复传统戏教育后的第一代。那时候京剧状况并不好,大家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学戏,仍有些盲目,不知道传统是什么,只是觉得京剧有一两百年历史,让孩子去学艺术是好事。“我们面临的是一进学校就没有观众,所以我从来没有得意过,观众不多。我从戏校毕业后好几年,一打开幕,一片白发,一个黑头发观众也没有,我们就没见过年轻观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来剧场看京剧的人少得可怜,那时大部分是靠赠票吸引观众。“突然有一次,逸夫舞台说不赠票了,让观众买票,尊重艺术。改为售票后,两三成上座,我们也就用很好的心态演下来。逸夫舞台的总经理跟我们说一定要坚持!”2018年,“梅尚程荀史依弘”专场演出分别在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和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史依弘一人演绎四大名旦经典剧目,业内外好评如潮。“这个年代真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年代,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喜欢京剧了,像《新龙门客栈》,面对的就是年轻人。”
史依弘由武旦开蒙,师从著名武旦演员、京剧教育家张美娟以及戏曲声乐专家卢文勤,1999年毕业于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后潜心研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参与多个京剧新剧目的创作,成为文武兼擅、风格鲜明,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京剧演员。
即使成名了,史依弘仍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谦逊的作风,武旦出身的她,演过很多有名的戏,如《昭君出塞》《火凤凰》《虹桥赠珠》《挡马》等,上海京剧院的年轻演员魏娟、杨亚男、高红梅、蔡筱滢等,在学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经常找到史老师求教,史老师就像大姐姐一样无条件地帮助和辅导他们,有时自己排练得很累了,还会加班给这些年轻演员抠细节,细细地讲解。因此,大家亲切地称呼史依弘为“史姐姐”。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很多技巧都是靠口传心授,成熟演员的经验传授对年轻演员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传统的京剧剧目有其局限性,有些年轻观众会感到乏味,为此,上海京剧院于2008年根据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成京剧《情殇钟楼》。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由上海弘依梅文化传播公司策划、上海京剧院共同出品的“占尽风华”史依弘全国巡演相继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重庆、临沂等城市展开,既有广大戏迷观众非常热爱的《锁麟囊》《凤还巢》《御碑亭》《游龙戏凤》等传统剧目,也有新编京剧《情殇钟楼》,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继承与创新国粹京剧生生不息的永恒魅力。
为了向青少年普及京剧,史依弘还创办了“史姐姐的京剧课堂”,开展了“弘依梅”京剧普及系列讲座,通过专业讲解及讲座体验使学生接触京剧并对传统艺术产生一定兴趣,和家人一起欣赏和探讨传统艺术的魅力,包括不同的体验形式:“京剧初体验”是京剧的体验课,在戏曲氛围的课堂中,学生与老师零距离接触感受京剧魅力,从而产生兴趣,包括京剧简介、认识脸谱、服装体验、道具体验等;“生行赏析”是京剧生行的表演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京剧生行的基础表演,包括唱念发声、基础站姿、基础手势、基础身段等;“旦行赏析”是京剧旦行的表演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京剧旦行的基础表演;“我来学京剧”结合上期所学男女合并,在老师带领下一起来竞赛,进行奖励,包括站姿竞技、手势竞技、身段竞技、奖励环节等内容;“名家进校园”由史依弘老师作为主讲走进校园,为小朋友们做一场精彩的戏曲普及讲座;“生旦净丑”是场京剧真人秀,学生带着逐渐培养的对京剧的兴趣,带着父母一起来参与这场正式的京剧讲座演出,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让父母和学生来系统了解京剧及行当,有京剧简介、行当简介、角色演出、行当体验、体验奖励、家庭沟通等丰富内容。目前,京剧课堂已在宝山区庙行实验学校、宝山区罗南中心校、协和国际学校等开展了十余场京剧讲座。
史姐姐在协和国际学校进行的小学生京剧教育,也已经进行了7年。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困难,招生和老师都没有史依弘想象中顺利,比起芭蕾、钢琴、油画等专业,京剧有点冷门。史姐姐没有退缩,常常赴各个学校讲座、表演,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史姐姐,纷纷加入京剧班学习国粹。这几年,史姐姐一边思考如何让孩子们以最好的方式学习京剧,一边策划适合孩子们翻读的京剧教材,出版了系列教材《史依弘教你学京剧》,从京剧行当、舞台美术、表演手段和历史源流等方面直观而系统地介绍了京剧表演艺术,逗趣的京剧漫画、上百张精美剧照、通俗易懂的讲解、以及配套两张京剧专题的DVD碟片,让孩子们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传统艺术形式。这套书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为今后京剧艺术进课堂、进教材、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打下基础,并逐步增强京剧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及影响力,走向全中国。如今,在协和学京剧的孩子们已达好几百人。“看着小朋友从对京剧一无所知到现在能走上舞台自信地表演,心里涌动起满满的感动和喜悦,远远超越我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时刻!”史依弘激动地说。
除了中小学生,史姐姐还在大学生中推广京剧艺术,传递传统艺术的魅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都留下了史依弘演出或演讲的身影。
2017年11月,史依弘在清华大学演出京剧《情殇钟楼》和室内乐版《霸王别姬》,2000多座位的新清华学堂因国粹的魅力而沉醉。观众席中除了清华大学师生,也有不少清华大学教师领着孩子跨越寒冷走进国粹,气氛热烈。其中一位第一次看京剧的老师表示:“不管是唱腔、动作,还是舞台的环境都特别美。今天我左边一个小姑娘,右边一个小男孩,都看得可“嗨皮”了,特别开心。我下次一定把我的孩子带来看戏!”
就在演出前一天下午,史依弘在清华艺术名家系列讲座上以“占尽风华——京剧旦行之美”为题,为清华学子做了讲座。在场的师生与史姐姐积极互动,史姐姐边讲边演,大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到讲座结束时都久久不愿散去,这就是京剧艺术的魅力 啊!
在繁忙的排练和演出之余,史依弘十分热心慈善事业,她和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潘江雪多年前是长江商学院的同班同学,当时潘江雪组织同学参加一些慈善活动,史依弘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支持。多年前,她还曾购买医疗急救车捐赠给西藏自治区的医院。史姐姐表示,愿意继续参与和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并坚持不遗余力地普及京剧艺术,将中华民族的国粹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