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 凌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安区委组织部)
走出涉农社区党建困境,需要注重共驻共建的顶层设计、注重社区党建力量的充实提高、注重社区党建经费的适时补给,注重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人口结构变迁,城市周边形成了许多农村新型社区(简称“涉农社区”)。涉农社区党建工作事关城市“大党建”全局,对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不少地方在涉农社区党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其仍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笔者认为,这样的困境是由三重因素叠加造成的。服务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很多涉农社区原有的办公用房因为城市建设被拆除了,所借用的房屋面积狭小,部分社区会议室、电教室、活动室混杂使用,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严重缺失。社区集体收入渠道不多,一般是靠存量收取一些租金,有生产性收入的社区不多,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办事情。服务力量相对薄弱,居民对党组织的认同度不高。涉农社区农业型干部相对较多,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经验不足,社区干部的引领能力比较欠缺。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薄弱,社区干部由于待遇相对较低、动力不足的问题客观存在。党组织的协调功能发挥不够,共驻共建缺乏桥梁纽带,共驻不共建的现象普遍存在。服务机制不够顺畅,权责不对应容易引发推诿扯皮问题。比如“小区归社区”的问题,小区都建立了党支部,但由于物业是实体单位,党组织在小区的地位很难彰显。另外,县(区)小区办与街道职能不够清晰,交叉扯皮现象比较突出。
对如何做实做优涉农社区党建,笔者认为,要切实做到“四个注重”。
要注重共驻共建的顶层设计。一方面,抓好外力推动,以县(区)委县(区)政府名义落实好共驻单位的年度共建任务,比如对后街背巷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对弱势群体予以雪中送炭,对社区党建活动加强指导与引导等;另一方面,抓好内力引动,鼓励引导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借力,以真心、诚心、热心、爱心的具体行动,争取共驻单位以及驻点经营户的关注与支持。
要注重社区党建力量的充实提高。一方面,围绕提升区域党建工作水平,建议县(区)委组织部开设社区干部专修班,不间断为社区干部提质充电,让社区干部及时“升级”知识技能,胜任岗位工作。另一方面,可参考干部选拔任用模式,选用一些改非或退休的熟悉城市工作的老干部到社区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党建工作顾问,特别优秀的,可任命为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
要注重社区党建经费的适时补给。关于阵地问题,可采用农村村级服务中心起步建设的激励办法,对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实行省市区街道四级配套奖励。同时,从实际出发,科学布局社区活动中心,按照优势互补节约运作的办法,走区区合作、各具特色、居民共享的建设路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关于有效解决党内关爱等问题,可引导社区党组织建立党建基金。采用向上争取一点、大户党员捐献一点、共建和驻点经营户资助一点的办法筹措党建经费,为困难党员雪中送炭。
要注重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区流入党员越来越多,这些党员往往是“双不管”,成了“口袋”党员。结合做好小区进社区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引导流入党员加快接转组织关系,或与党员所在单位沟通落实好代管、联管事宜。对流出党员要根据流出方向和从事的岗位,科学组建网上支部,适时开展网上活动。同时,在重要节点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好党员大团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