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兵
东海县以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为引领,以“晶都英才计划”为抓手,以“一镇一城一馆两园”为平台,推动水晶产业人才工作创出特色、形成品牌。
近年来,东海县以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为引领,以“晶都英才计划”为抓手,以“一镇一城一馆两园”为平台,推动水晶产业人才工作创出特色、形成品牌,水晶乡土人才真正“香”了起来。目前,该县水晶产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年交易额超180亿元,电商交易额超80亿元。
突出资源禀赋,汇聚“大师巧匠”绽放“东海晶彩”。实施“双向人才战略”,向上攀登招引高端人才、向下扎根培育本土人才。畅通引才“快车道”。单列2000万元水晶产业人才预算经费,“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招引水晶产业高层次人才,无偿提供4000平方米厂房及100万元装修资金,先后引进曹志涛、张玉成等12名国家级大师落户,柔性引进19名大师在中国东海水晶城设立大师工作室。搭建育才“立交桥”。支持大师领衔创建“晶都英才工作室”,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培育人才近1000名。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创办水晶工艺学校,成立东海水晶学院,每年培训水晶人才千余名。持续举办水晶电商创业大赛、“晶光杯”创新创业大赛,创建电商集聚区3个,培育水晶网店3万家、“网红直播”2万余人,带动7万劳动力就业致富,获批国家级推动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十大典型县市。优化留才“服务区”。落实县领导联系水晶人才制度,发放服务“金卡”,优化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聚焦问题瓶颈,探索“破冰之路”打造“东海标准”。针对商品真伪难辨、价值认同偏低等突出问题,在业内率先制定水晶产品及人才评定标准。一方面,树起行业“米其林”提升公信力。制定水晶工艺品A-F分类标准,将水晶细分为天然水晶、天然优化水晶、合成水晶、熔炼晶等7大类,准确划分水晶工艺品等级,为甄别定价提供可靠依据。突出党建引领,评选“党员示范店”“党组织推荐放心店”120家,引导党员店铺挂牌经营、党员商户亮明身份,着力打造“水晶党建”集群;评定水晶星级店214家,引领带动3万家水晶商户共建行业诚信体系。另一方面,构建技能“等级链”提高附加值。创新水晶人才评价机制,建立4级12档评定标准,坚持以赛代评,以实战作品评级定档。今年将举办全国玉石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水晶专赛,扩大“东海标准”影响力。印制《水晶雕刻人才A-D分级评定名录》,收录A类水晶雕刻大师15名,B类名师50名,C、D类人才497名,展示大师风采,彰显人才价值。
拓宽国际视野,融入“一带一路”贡献“东海智慧”。借势“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买卖全球”新格局,推动水晶产业和水晶人才迈向中高端。构筑产业“生态圈”。成功举办14届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联合中宝协举办中国天然水晶“晶华奖”评选大赛,搭建对外展示和交流合作平台。“大姐吴兆娥”“至善坊”等品牌分获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深化中捷“合作圈”。建设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连续四年组团赴捷克“双招双引”,咖萨克水晶项目以及舍普琴科等一批知名水晶工艺大师落户东海。2018年在布拉格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中捷水晶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与南捷克州开展定期学者互访活动,建立长期交流互派学习机制,推动水晶人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扩大全球“朋友圈”。先后与水晶资源丰富的匈牙利奥伊考市、美国蒙大拿州巴特市、巴西库尔韦卢市结为友好城市,通过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将东海水晶产品和人才推向国际舞台,擦亮“世界水晶之都”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