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年
近五年来,丰台二中一直提倡“减负提质”的发展战略。在教学方面,打造高效课堂是落实“减负提质”战略的有效途径。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生不是一张任凭涂画的白纸或任意装填的容器,他们会带着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进入教室,凭借先前的经验来认识、理解、解释新的世界并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置身事中,学生就会用极大的热情去发现、探索、参与。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学情,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前提下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理解能力、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已有知识、心智发展,特别是认知规律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并制定教学策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学习高中化学平衡理论时,首先要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通过对部分学生的前期采访和抽测,经过备课组研讨,我们最终确定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体系为素材,建立平衡状态概念,分析平衡状态特征。进而设计了一系列进阶性问题,如氯水的组成微粒是什么?为什么氯分子和水分子共存?从速率角度解释为什么氯水的颜色为浅黄绿色且不变?氯水平衡体系具有什么特征?请绘制速率与时间曲线……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形成了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并发现了平衡状态的显著属性和特征。
找到了“最近发展区”,教师还要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不同境遇,根据课堂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目光迷离者,要改变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对困惑纠结者,要悄声细语,指点迷津;对烦躁痛苦者,要使其心气平静,顺利度过“顿悟前的黑暗”;对若有所得或陶醉其中者,无需打扰,让他们享受知识带来的幸福感。
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淺出,把复杂的内容讲得简单明了,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把抽象的原理概念讲得生动形象,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不断提高解释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课堂的每一个教学元素,构建“适度、集约、和谐”的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进度、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种元素。
1.教学进度适当有序,学习进程适度高效
教学是一种平衡的、动态的、和谐的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行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有自身的规律可循,只有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度相契合,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遵循教学发展规律,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大跃进”,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
2.教学资源精当整合,教学空间兼收释放
有效课堂教学要贯彻集约化的教学原则,从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提炼出最适合教学的典型案例,从丰富翔实的热点材料的背后探寻能揭示知识本质的素材,从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中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集约是厚积薄发后的一种简约,我们既反对教学例证满天飞冲淡主题的课堂现象,也反对教学中缺乏鲜活实例的“裸视现象”。在集约化原则下,教师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加减法”,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抓住有效资源和课程主线,在最简约的教学设计中渗透最丰富的知识元素、最开放的问题探寻空间,让兼收并蓄的课堂教学激发出学生最精彩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获得思维上的高峰体验。
3.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激活生命蓬勃成长
“有效教学”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学生的成长应顺应自然本性,遵循生命成长规律,从而实现充满个体差异化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用平等的、充满期待的眼神看待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触发生命的成长点。
主体参与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和理解思辨力走进课堂,新知识宛如田野中等待发现的奇花异草,每一次相遇、相识都伴随着惊奇与惊喜。这种深刻的学习体验,通过课堂教学节奏的张弛有度、思维情感的聚焦投入,师生、生生的倾听思考、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以及成果的分享、方法的借鉴等,实现学生个体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准确诊断、有效反馈学习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之“效”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最形象的手段,有知识巩固、知识矫正、知识完善和知识深化的作用,有规正思路、熟练技巧、规范格式、开阔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作用。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的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让学生每天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品尝解决问题的快乐,乐趣累积而成志趣,产生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教师的指导要相机而动,或深入浅出,或提纲挈领,或导向高远,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职业生命的主阵地在课堂,学生生命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充满生命力、充满朝气、彰显知识的认识功能和素养发展价值的“有效课堂”不仅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向往的,也是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