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小学生的人格、修养、品德等。为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优化,充分发挥出语言艺术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展开想象、构思场景、掌握文字。通过言传身教的引导,激发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小学语文的综合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困境分析
1.过于突出技巧,弱化了语言启蒙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教师的语文教育类似于一种程序式的引导教育,即在教育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将每一个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应的教学技巧;通过语文教学技巧的实施,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确得到了快速提高,但语文综合素养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由于教师过于重视教学技巧,弱化了语言启蒙教育,进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应当充分发挥语言启蒙的作用,激发小学生的语言天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小学生主体学习性的弱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语言艺术的引导优势。教师完全以自身为教学中心,引导小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教师的教学思想指向哪个方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然就会被引导到那个方向。在这个教育过程当中,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完全被弱化。尽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但是仍旧不能剥夺其自主思维创新能力;应该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逐渐培养其语言素养。若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被教师剥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渗透语言意识,引导小学生形成自主思考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
二、语言艺术的教学应用分析
在教学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文时,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突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语言艺术的教育优势。利用语言艺术进行语言场景的构建,将小学生的思维注意力转移到文章的语言场景当中,根据教师的引导体会语言描述的具体内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对语言场景的理解,发散性地思考文章的场景内涵,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课文当中的“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哗啦啦,哗哗啦啦,你推我挤”,教师可以依据该句进行语言场景的构建,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场景的学习。
【语言场景】学校下起了小雨,操场上积满了雨水,雨水快速地流向排水管道,在雨水流动的过程中发挥出哗哗啦啦的声音。
在通过教材内容进行语言场景转化构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让学生根据语言场景进行构思,组织一句关于“雨”的句子,学生组织的语言如下:
“操场上的积水像大海一样。”
“雨水掉落在操場上,像打鼓一样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
“雨水下过后,操场上面的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从小学生的语言构思中可知,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语言场景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在第三位学生组织的语言中,可以发现学生已经突破了下雨的场景限制,拓展延伸到了雨后的彩虹,充分说明了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巧妙地转化语言表达的方式,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学习场景,进而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质量与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应用语言艺术,巧妙地转化课堂教学场景,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综合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与质量。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