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究文化负载词的日译方法

2019-11-21 04:48张冰姿刘明
时代人物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译者译文交际

张冰姿 刘明

概述

自近现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典籍不断传往国外,而典籍外译的目的只为弘扬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饱含华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往往很难确切展现。《无常》是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的文童,发表在半月刊《莽原》第一卷第十三期。文童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后收入文集《朝花夕拾》

《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研究该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日译方法。

生态翻译学与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国外的研究内容较少。生态翻译学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生态翻译学认为,“适应”与“选择”是译者的本能,是翻译过程的实质。译者不仅要适应生态环境,而且要以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适应的目的是求存、生效,适应的手段是优化选择;而选择的法则是“优胜劣汰”。从这个角度说,翻译可以被描述为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就是指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和交际维转换。“三维”转换就是指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和交际维转换。语言维转换就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选择转换。这种转换可以发生在翻译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文化维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它关注的是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質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交际维转换就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选择转换。它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外,把翻译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三维转换”是发生在翻译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译者应如何进行翻译。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词汇、文化内涵词等。著名翻译学家奈达把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五类。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也有很多,主要集中在翻译方法和策略上。译者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文化负载词的精准翻译对文化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常》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它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传递和融合。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要求译者适应目的语国家的翻译生态环境,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译文进行适应性选择。对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主要要求译者对译文与原文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过程。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是由于源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译者不仅要重视源语语言层面的转换,还需要对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是为了达到翻译的终极目的即准确传达源语的交际意图。

生态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包括动植物、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据笔者统计,《无常》中仅有一例生态文化负载词。

例1:越中译文:浙江

分析:“越中”是生态文化负载词。“越中”是地名,唐越州,所在今浙江绍兴。该地曾在历史上发生一著名事件。在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译者在此将“越中”意译为“浙江”。虽然从文化维度未能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到这一历史文化,但是从交际维来说译者很好的向目的语读者传递了信息,完成了交际意图。

物质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指不同文化里特有的物质产品,他们都是文化的载体。

例2:目连戏译文:目连戯(ム一レソツ一)

分析:“目连戏”是物质文化负载词。目连戏是以宗教故事“目莲救母”为题材,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目连戏将佛教与儒家所主张的孝道结合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以佛经故的理论事为题材、影响广泛的一出戏,也是佛教与中国戏曲结合的代表作之一。译者采取直译加音译的翻译方法,适应翻译环境选择了语言维的转换,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文的语言特色。

例3:瓜皮小帽译文:西瓜帽

分析:“瓜皮小帽”属于物质文化负载词。瓜皮帽为创立于明朝、流行于清朝的一种男式帽子。瓜皮帽源于相传为明太祖所创的六合帽,取六和一统、天下归—之意,全称六合一统帽,没有帽正,一般是平民所带。译者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将“瓜皮小帽”译作“西瓜帽”,形象的说明了“瓜皮小帽”的样子,并且添加注解,详细解释了“瓜皮小帽”的历史文化背景。既不影响行文通畅,又很好的传达了文化内涵。同时做到了语言维和文化维的转换。

社会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包罗万象,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风土人情、传统、社会准则、道德准则、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等等。

例4:不胜屏营待命之至译文:恐懼の至り

分析:“不胜屏营待命之至”是一种仪节,是惶恐的意思。汉魏以来,上皇帝表文,及报上司书信末多用“不胜屏营”或“屏营之至”“不胜屏营待命”是说很惶恐等待吩咐、指示。译者在此将其译为“恐懼の至り”(极其恐惧),采取了意译的翻译方法,消除了文化差异,使日本读者能更清晰的知道“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内涵意义。译者适应性选择了文化维的转换。

例5:半刻译文:半とき

分析:“半刻”是一刻之半。古代以铜漏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半刻约当今七分十二秒,常用来比喻短暂的时间。“半畴(とき)”在日语中是“片刻;半个时辰”的意思,译者准确地将“半刻”所代表的“短暂时间”之意翻译出来,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完成了译文的文化维转換。

宗教文化负载词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佛教、道教、儒教有着深远影响。由于《无常》内容是关于鬼神的,所以文本中有大量宗教文化负载词。

例6:

分析:上表中文化负载词为宗教用语,译者在此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还阳”译者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无常”一词在日语中有对应词汇“無常”。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的宗教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因此译者将“无常”直译。“还阳”指人去世后,其灵魂并没有消灭。灵魂返还到人间或恢复到肉身重新复活,就叫做还阳。译者采取归化策略将“还阳”的意义翻译出来,消除了目的语读者的文化隔阂实现了文化维的转换。“生人走阴”指活着的人去到阴间,这是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的一种说法。译者将其译为“かれな生きたまま冥途入りした”,最大程度的向目的语读者传递了文化信息。

语言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是从纯语言特点层而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的研究,涉及汉语中的语音方面,如同音异义,元音押韵;词汇方面,如四字及非四字的成语和理语;修辞方面,如引用,比喻,拟人,仿句等等.因此它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语言的特征,同时相较于其它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语言文化负载词更具难度。

例6:爱说闲话“的”译文:手合ぃ

分析:“的”属于语言文化负载词,结合原文“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可知该句中“的”字代指了“一些人”。译文选择增译的方法讲“的”译为“手合ぃ”(家伙、一帮)很好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且“爱说闲话的”中的贬义色彩也被准确译出。译者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符合译语文化背景下选择的“手合ぃ”不仅很好的诠释了源语,也是从译语文化来进行翻译的体现。

在《无常》的日译上,竹内好为了适应不同的翻译生态,以译者身份积极回应和创造性选择,灵活应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并相应地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解、等翻译方法完成翻译工作,最大程度的向目标语读者传递文化信息。生态翻译学强调以译者为中心。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最大可能的考虑译语读者的接受性。译者只有通过适应翻译生态选择出最能让译语读者接受的翻译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译者译文交际
两块磁的交际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