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霞 黄柯程 马 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2156882640@qq.com)
术后疼痛是影响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良好的镇痛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阿片类药物对术后疼痛进行管理,效果确切,但仍有超过75%的患者术后疼痛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是通过向腹横肌与腹内斜肌的筋膜平面注入局部麻醉药物的一种临床镇痛新技术,可有效减轻患者切口疼痛和手术应激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对肠道屏障的保护[2-3]。目前关于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TAP阻滞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TAP阻滞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接受全麻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手术治疗;(2)腹部皮肤无感染及破损。排除标准:(1)术前检查已有远端转移者;(2)有脊柱疾病史者;(3)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4.8±8.6)岁;体质指数(20.3±2.8)kg/m2;升结肠癌9例,降结肠癌2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13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5.2±8.5)岁;体质指数(21.1±2.9)kg/m2;升结肠癌10例,降结肠癌20例; ASA分级Ⅰ级8例,Ⅱ级11例,Ⅲ级11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术前常规检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给予30 mL 0.25%盐酸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325)注入腹横肌、腹内斜肌筋膜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在阻滞15~20 min后进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手术,术后均给予质控镇痛,成分为0.1%舒芬太尼+200 mL生理盐水,锁定时间为15 min,剂量为2 mL/次,无背景输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外周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清皮质醇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的静息、动态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2]及Ramsay镇痛评分[3]。(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并发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外周血糖、血清CRP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外周血糖均低于术前及对照组,血清CRP、血清皮质醇均高于术前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外周血糖、血清CRP、血清皮质醇比较(x±s)
组别n收缩压(mmHg)术前术后t值P值外周血糖(mmol/L)术前术后t值P值观察组30125.1±17.5115.3±17.6 2.1630.0356.0±1.55.3±1.63.690<0.001对照组30125.2±18.7125.5±17.7-0.0640.9495.8±1.46.5±1.53.581<0.001 t值-0.021-2.2380.534-2.997P值 0.983 0.0290.298 0.004
组别n血清CRP(mg/L)术前术后t值P值血清皮质醇(mmol/L)术前术后t值P值观察组305.2±1.057.3±13.66.965<0.001285.4±47.6392.7±82.65.598<0.001对照组305.4±1.093.9±16.57.453<0.001293.2±51.7562.8±90.54.773<0.001 t值-0.775-9.375-0.608-7.604P值 0.442<0.001 0.546<0.001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Ramsay镇痛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静息、动态VAS评分及Ramsay镇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静息、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手术前后静息、动态VAS评分及Ramsay镇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术后静息、动态VAS评分高于术前,Ramsay镇痛评分低于术前(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Ramsay镇痛评分比较(x±s,分)
组别nRamsay镇痛评分术前术后t值P值观察组303.0±0.72.4±0.50.711 0.527对照组302.9±0.71.4±0.310.790<0.001 t值0.553 9.393P值0.582<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0%(2/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χ2=4.320,P=0.038),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疼痛是人体一种不愉快的体验,主要是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4],能够影响患者的情绪和预后。结肠癌切除术后患者因腹部切口相对较大,位置较深,加之呼吸、咳嗽等动作频繁牵扯腹肌,导致术后疼痛的程度较其他手术的患者更为剧烈,疼痛持续时间更长[5]。因此,探讨新型镇痛干预措施,对减轻结肠癌患者术后疼痛,降低过度应激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改善生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TAP阻滞是一种新的镇痛技术,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阻滞T7~L1的单侧前壁皮肤、肌肉和壁腹膜,有效阻断腹壁前侧神经的支配,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过度应激反应[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外周血糖、血清CRP及血清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TAP阻滞可减轻结肠癌术后患者疼痛诱发的机体应激反应,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手术伤害性刺激的传递,而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强度和过度应激反应,与张惠艳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静息、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手术前后的VAS评分、Ramsay镇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TAP阻滞可通过有效阻断腹壁前侧的神经支配,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和应激反应,减轻结肠癌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与韩佳韫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超声技术的发展对临床麻醉和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神经阻滞方面,通过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TAP阻滞,可在超声技术下对麻醉进针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避免损伤机体神经丛极大的周围神经[9],同时还能够观察麻醉药物的扩散,确保麻醉进针和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局麻药物注入的准确性和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解决传统TAP阻滞过程中的不足[10]。此外,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TAP阻滞方法操作简单易行,镇痛效果可靠。
综上所述,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TAP阻滞能够减轻结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强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