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山
君子如玉,美人如斯。纵观历史,仕女画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经历了2000年漫长的演变过程。仕女作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专门题材,在唐代中期已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画科。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仕女画创作最为兴盛的时代。在这一时段,瓷绘仕女绘画在清代有了广泛的发展,特别在晚清时期,随着文人瓷画的展开,仕女瓷画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红楼“十二钗”、“江东二娇”、“四大美女”等题材被广泛运用,晚清至民国时期许多瓷绘名家,在帽筒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的传说故事不仅在我国传为佳话,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誉。千百年来,人们以“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位女子的绝代芳姿,这种形容既生动又含蓄,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包含着具有浪漫色彩和传奇的四个历史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与丰富。四大美女有着风情灵动、婀娜多姿和倾国倾城之美,有着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西施浣纱、昭君扶琴、貂蝉拜月、贵妃醉酒被世间广为传颂。
“四大美女”图帽筒创作于晚清时期,是晚清文人瓷绘名家邱坤如所创作。他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位美女的传说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动态生动、整体构图恬淡优雅的帽筒作品。邱坤如岀手不凡,技艺超群,无伦是仕女的画面安排还是设色的搭配,皆笔法细腻,线条得力。画面姿态轻盈秀丽,衣纹行云流水一般。画面设色淡雅,画中的四大美女栩栩如生……显示着作者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功力。同时四种不同的书法作品,将帽筒的创作推上了高度,让你感觉到作品生动传神,韵味无穷,表现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邱坤如是晚清仕女瓷绘大家,见长于古代仕女的创作,在众多的仕女作品创作中,邱坤如一枝独秀,他的作品不仅受到追捧,更受到藏界的高度好评。
风动荷花水殿香
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
笑倚东窗白玉床
—— 李白
帽筒以一首“西施醉舞娇无力”的李白诗句为开篇,创作了一幅西施美人瓷画。相传,西施生于越国偏远的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因为出生在村子的西端,故名“西施”。每天早上,西施挑柴出卖,傍晚时分,就到溪边洗衣。她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也就流传开来。
帽筒瓷绘中的西施衣饰飘逸,身影婀娜多姿,天生丽质的气场艳光四射。作品施色艳丽,线条流畅,人物形神兼备。修颈、削肩、柳腰、曲眉、丰颊,充分表现着西施的完美。真是“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 唐代 贾至《春思》
邱坤如创作的帽筒瓷绘作品王昭君,以一首“东风不为吹愁去”的诗句而展开,借用这一诗句来散发心中的一片愁情。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她不情愿的选择了默默的离开,登上了北漠之途出塞联姻,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在大漠戈壁中,她拨动了琴弦,奏起《出塞》这首悲壮的离别之曲,走向了天涯海角的归宿。秋天南归的大雁听到那凄楚的琴声,看着那马上的美貌女子,忘记了扇动翅膀,一个个都掉落在大漠之上。正如蝴蝶飞不过的沧海,落下了烟花点点,成为永恒的佳话。从此王昭君也就有了“落雁”之名。
帽筒集中国书画创作的“四绝”即诗、书、画、印为一体,创作了瓷绘中的王昭君。作品中的王昭君体态端庄,美丽的神态中表现着期待、焦灼与无奈。一片真情的低头望着生养她的土地,飘逸而色彩秀丽的服饰让整个画面多了几分颜情,更加彰显王昭君的美艳。作品人物表情生动,笔墨写实而造型雅致,细部刻画一丝不苟,神态栩栩如生,显现着邱坤如不凡的艺术创作功力。
芙蓉不及美人妆
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
空悬明月待君王
—— 王昌龄
貂蝉,山西忻州人。三国故事中的人物,她年方二八,色技俱佳,能歌善舞,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润珠之貂,吐玉之蝉,是为貂蝉。一天貂蝉于夜深月明之际,在后花园牡丹亭畔设案焚香对天祷告、拜月,忽然微风吹来,天空飘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正好被王允瞧见。为了宣扬养女长得如何漂亮,王允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去了。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邱坤如笔下的貂蝉以“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的诗句开头而创作,该瓷绘作品墨韵生动,衣纹纵逸潇洒,笔力清秀,气韵古雅,神态洒脱,形象生动,画面透露着富贵高雅的气质。整个作品用笔朴实,美人圆型脸,丹凤眼,红红的嘴唇小而丰满,丰腴的体态,飘逸的服饰遮掩不住腰身的曲线美。作品体现着创作者不凡的审美艺术品质。
“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醉一回……”一首李玉刚新贵妃醉酒歌的演唱,杨贵妃这个说不尽妩媚、道不尽风流、历代文人倾尽笔墨吟咏的红颜,倾刻间活灵活现的穿越到了今天,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贵妃醉酒”的故事。杨贵妃以醉酒著称。贵妃醉酒,又所为何由呢?说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邀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唐玄宗车驾竟不至。左等右等迟迟不见来之。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酒醉中的杨贵妃,美中见醉,醉中见美,春情顿炽。与太监宫女们演了一出“好戏”。
杨贵妃即杨玉环,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灵秀含静趣,典雅蕴书香”,能歌善舞,通音律。是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为少见。相传当朝皇帝玄宗一日梦见一位身着羌装的美女飘来飘去,似天女下凡、嫦娥出月,使他恋慕不已。醒来后,叫宫中画师按梦中所见,绘成丹青图像,下旨叫人到西羌查找。这一群人寻找了两年多一无所获,这一日来到岷江边上见前面走来一少女,起初大家都被她的美貌所惊呆了,惊讶之后想起那幅画来,拿出一比对,正是此女子。从此也就有了杨贵妃。
“写山春风绝世姿,月明云淡雪睛时”,一首经典的诗句,道岀了创作杨贵妃帽筒作品的精髓。邱坤如用娴熟的笔墨勾画出这位柔情女子的婀娜身姿。画面神情恬淡、清丽典雅,虽有浓丽之色彩,却全无艳俗之气。杨贵妃手持红梅,目视花蕾,更增加了几分娇艳。作品以形达意,达到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整幅画面犹如一股清馨花香扑面而来,气息典雅、宁静和谐而唯美,不愧为晚清大家之精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