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传承“国学”探赜“中医药”宝库的启蒙读物

2019-11-20 22:17萧惑之
中关村 2019年11期
关键词:藏医国学汉字

萧惑之

实话实说,年轻时我对中医药的误读,始作俑者是鲁迅先生早年的偏见。先生为父亲疗病,拜医求药,无奈不癒。于是留下一句讽刺中医的话,“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引的资格也丧失了”,甚至直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那时的我辈,迷信“名人的话都是名言”,于是我对中医药的诧异经久挥之不去,有病也是笃信西医。我对中医药认识的转变,是后来在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中,知道《为人民服务》中提到的“开明士绅”李鼎铭先生就是中医,还为毛主席医治好了长征途中患过且留下病根的关节痛。毛主席关于中医药的论述,让我“脑洞”顿开,是一句“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后来我在读“闲书”时,知道“非典”治疗中名声大振的“钟南山先生的中医悟性”,就是辨证施治。屠呦呦先生因借鉴中医典籍研发成功青蒿素而殊荣“诺奖”则是后话了。我热爱中医药并非医病,而是看重它的辩证思维和文化底蕴。人们多耳熟能详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他还有一句名言,“不为良相,则为名医”,可见在“大家”的理想中“辅佐皇帝”和“为民疗病”同等重要。前几年读方舟子先生的《批判中医》,恶言“中医学不是科学”,煞有介事地“剖析中医‘神话”……书是方先生撰稿,其实代表些许人的观念。为此,我为《中关村》杂志写过《沉重的翅膀——中国医药强国梦何时问鼎》的专家放谈,还写过《中国医药学贵在“医药不分家”》等言论,批驳“废中医药论”的荒诞不经之谈。

现在,国人对中医药的认识,益发趋向一致。“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中医药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得到很好的贯彻。“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这是高端最近最新的声音。

日前,我淘得一部徐文兵撰著的《字里藏医》,作者2007年写的自序,题目就是《中医启蒙由认识汉字开始》。台湾野人出版公司2017年再版,繁体字竖排,装帧漂亮。我原本想作为休闲度日养生时,坐在凉台,背晒太阳,用来消闲解闷的书。殊不知,一读竟然爱不释手,咬文嚼字,“92个汉字教你中医养生秘诀”,这比网友经年悉心惠送的“心灵鸡汤”更有苦涩明目的意境。

读书先浏览序言。在业界专家张晓彤先生撰写的推荐序言中有一句警语,“中医事业后继乏人,已成难挽之定局。”读后怅然,这是“恨铁不成钢”的过虑。幸好又见作者写道,“似徐大夫这样,虽已过不惑之年,在中医队伍中尚属青壮,这其中有造诣者,更是凤毛麟角。希望此书的出版,能激励更多的中医后继者,多学多思,弘扬岐黄医术,重振中医雄风。”徐文兵先生在自序中写道,“很多国人整天叫嚷让中域的一切和外域接轨。唯独中医是个例外,只能让外国人来和中国古人接轨,而不是我们歪曲古意,削足适履,委曲求全地逢迎别人。这样做丧失了人格,替祖宗丢人,也就丧失了中医的精髓。造成这种歪批胡翻的根源,也是我们自己对古文的不识、不解。身为中国人,对很多汉字认得、写得、读得,可深究其义,却发现自己根本不识得。”读到此,我也顾不得享受背后阳光的暖意,奋笔在书上画了红杠,以示箴言警句。接着又读到,“‘辅佐。‘辅是支持,‘佐是反对,为人臣既要逢迎,也要诤谏。可是现在反义词‘辅‘佐完全变成了支持,慢慢的人们把‘佐也变成了支持。”读此,我又画上了醒目的红杠杠,蓦地想起范仲淹那句“不为良相,则为名医”的感悟,“良相”也好,“名医”也罢,都要对“辅佐”有真切准确的理解。

徐文兵者何许人也?百度一下,生逢盛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90年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自1987年随裴永清教授侍診抄方,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喧闹,10年后即1997 年正式拜师,研修《伤寒杂病论》以及经方的临床应用。是年又公派赴美讲学,考取全美中医师资格证书、全美针灸师资格证书、马里兰州针灸执照。1998年回国辞职创办北京厚朴中医研究所,从事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龙致贤先生所说,“中医的传承离不开明师的指点和学生的苦修”,2002年师从苏有余先生研修内丹功法,2004年师从马世琦先生研修形意拳。为让“中医药”走出国门,徐文兵又专攻英语,中西对照,掌握精髓,用英文主讲《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中医内科》《针灸学》《食疗》等课程。辛勤耕耘,收获硕果,如今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布世界各国。最让人难忘的是,徐文兵教授学研结合,重视临床,治疗的患者,上自名人元首,下至黎民百姓,为新时代的中医药“医德”做出榜样。知识不断更新,经验著述传后,留下“有字”和“无字”的巨著。“士先器识而后文章,医先品德而后学问。”“十年读书,十年临证;存心济世,存心对天。”龙致贤校长语重心长地诉诸肺腑,告诫后生,“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医药事业的振兴,需要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更需要能够身体力行,为实践理想而放弃虚名浮利,刻苦专研,开拓创新的人。”读此教诲,感悟徐文兵教授的医德,码字自励——“淡薄名泉唯好学,医药实践重临床。望闻问切乃常态,辩证凝思开妙方。”“太庙高仰修心灵,中医大师善启蒙。西风东移宜借力,切忌数典忘祖龙。”

作者自序云,“中医启蒙由认识汉字开始。”诚然如是。由此联想开去,其实学习国学之精华,都要从准确掌握汉字本意做起。古人说的“诗无达诂”尚可以接受,“辞不达意”则是语病,会闹出笑话。“字里藏医”中举例的92个汉字,看似专注中医药的启蒙,其实是吸取国学精华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所以我们读这本著作更有意义。中华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文明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却随时间的变化、地域的不同,古今文字词义会有很多的变异,这就让后人通过读书来掌握古人的智慧变得很艰难。徐文兵教授在学习实践中有切身的体会,他说,“艰难也没办法,翻译英文,那就偷懒不得,确确实实地要求落实词义,只能从识字、明义、会意、悟道几个基本步骤去愚公移山。笨人用笨办法。我基本上是从与中医有关的似是而非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入手,辨析字义、词义。我不喜欢腐儒的寻章摘句,罗列资料,毫无主见的训诂方法,而是为了临床教学实用,独立思考、辨析,选择我认为对待解释。”愚以为,这种“笨”办法,正是当今作学问的朋友们可资借鉴的踏踏实实的科学态度。古为今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挖掘宝库,“数典忘祖不可为,根深叶茂在耕耘”。

“性命”,通常解释为“人和动物的生命”。《字里藏医》解读为:“命”是口令,乃天造地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性”是心生,即活着的心,包括情感、意识、思想、智慧、记忆等。由此联想到孟子说的“食色性也”之性,当有更丰富的理解。作者云“性和命是两个重要的哲学和医学概念,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课题。”“可惜千百年来传承错讹,伪说纷纭歧义百出”。“中医学界对这两个字讳莫如深,避而不谈”。“现在是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精神”,通常释义为人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字里藏医》解读为:“精”是有形的物质,是化生气和神的基础。来自父母的“精”在结合的一瞬间,就诞生了新的生命之“神”。“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精神学说就是中医最基本的哲学基础,而‘精神就是精神理论的高度概括”。由此联想开去,当代人经常讲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何等的惟妙惟肖啊!

“疑惑”,通常解释为“怀疑困惑”。《字里藏医》解读为:“疑”是不信,确切地说就是相信其相反的那一面。面对多种选择而不知所措,犹豫不定。中医诊为“焦虑症”、“忧郁症”,表现为心胸狭窄,总有一种“不安全感”。作者巧妙地把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解释为“异乡的游子孤独凄凉的负面心境”。由此联系到我们生活中的“疑神疑鬼”,即使不是病态,也经常会出现举棋不定的时候,心病需要“心药医”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癫狂”,系指精神错乱,言语或行为异常。《字里藏医》解读为:“癫”系指病入头脑,行为、语言、思想颠倒、错乱;“狂”从犬从王,是丧失人性,称王称霸之意。临床多表现为言语无序、多疑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对于我辈没有医学常识的人,往往试图通过思想工作、心理咨商让患者走出病态,其实无济于事。还是徐大夫说得好,“如果我们严格遵循中医理论,抓住其心病神乱的病机,分清阴阳虚实,给予对症的治疗,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字里藏医》举凡92个汉字,娓娓道来,字字有来历,处处有根据,结合作者临床的宝贵经验,解读病态医理,给出医方,真的读来妙趣横生,爱不释手,受益匪浅。我情不自禁地把这部启蒙读物和已有的《中国历代中医格言大观》《中国医德史》并列起来作为案头书。“中医启蒙由认识汉字开始的,中华文明的复兴从中医开始”!由此让我联想起“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之基的道理,“中医药”作为国学之瑰宝,我们必须去继承和发扬、借鑒和创新。

“字里藏医寓辩证,名家点赞多深情。专攻一业征博引,学海淘金唯选精。”

“中医西化不可行,数典忘祖系歪风。赴美留学习长技,归国坐堂继古风。”

令人欣喜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中医药情有独种,他曾感同身受地说“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我们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诸多文章,可以看到习总书记经常借鉴中医药学的术语,诠释国家大政方针。例如谈到江河治理时,他强调,“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做到‘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这正是“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观”,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由此联想开去,《字里藏书》诚然是一部难得的传承“国学”、探赜“中医药”宝库的启蒙读物,绝不止于“92个汉字教你中医养生秘诀”,具有更深远的意谓,见仁见智就是了。

猜你喜欢
藏医国学汉字
“垂”改成“掉”,好不好?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