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鹏
(浙江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315012)
近年来,超超临界机组技术日益成熟,其容量大、工艺参数高[1,2],可为我国的电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持[3]。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管理情况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其中,沉降监测是管理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沉降监测是保证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的基础[4]。超超临界机组的厂区区域较大、范围较广,工作中采用精密数字水准仪采集沉降监测数据较为精确,采集速度、频率较快[5],极大地提高了超超临界机组沉降监测的作业效率和监测质量。本文以某超超临界机组沉降监测为例,通过监测与数据分析,对于如何在室内视线较暗、遮挡物较多的情况下进行沉降观测提出解决方案,使沉降观测达到较高的精度。
本工程为1 台摘要MW 超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厂址陆域部分为山地,高程落差超过100m;水域部分为海产品养殖区,地形地貌由山体、滩涂和虾塘等组成,其中煤码头、循环水泵房等建(构)筑物位于回填而成的地基上,机组汽机房、锅炉房位于基岩上。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对不同的建(构)筑物分别以月、季为周期实施沉降观测,累积了长序列沉降数据,为后续沉降测量工作提供了依据。
由于沿海地区地质结构对沉降的影响较大,在进行监测方案设计时,重点要考虑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应遵循由高到低、逐级发展的原则。超超临界机组厂区的建(构)筑物较多且分布广泛,宜按两级布网。基准点选用在沉降范围之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基岩上,为控制网的起算及检核点。为了沉降观测的便利,结合厂区原有地质资料、图件及其建筑施工相关图纸,分析厂区汽机房、锅炉房的地质条件及邻近地区的地质,在主要建筑物周围又布设了工作基点。
沉降观测点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形状、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沉降观测点埋设应按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四角、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变形缝、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与纵横墙的交接处;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大型设备基础及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柱基上或者沿纵横轴线必须设点。沉降观测的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且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根据本项目实施的目的,综合考虑原有地质资料及其建筑施工相关图纸,通过定期监测,比较各期的高程变化来计算沉降量,主体工程采用二等水准观测,附属一般建(构)筑物采用三等水准观测。每次测量前先检验i角,i角均小于15″。监测过程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在开始沉降观测之前,首先量测沉降监测基准网,进行平差后检查各基准点的高程,限差符合规范要求,基准网点稳定可靠,然后再利用水准仪器测量基准点与各监测点之间的高差,计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对比每点各时间段的高程得出各点沉降量。在客观上能够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使监测结果具有统一趋向性,保证各次监测结果与首次监测的结果可比性更趋一致。监测完成后马上处理数据,与前次测量数据对比,如果有限差超限等问题应重新采集数据。
精密数字水准仪及铟瓦尺与普通光学水准仪与水准尺有所不同。首先,其测量精度和铟瓦尺的遮挡率有关[6],而且其视距越长遮挡率越大,遮挡比例越大对读数影响也越大,动态遮挡相对于静态遮挡对读数影响相对较小。在设站时应尽量减少仪器与铟瓦尺之间的遮挡物,以提高观测精度,将监测误差降到最小。同时,尽量避开强震动,特别是铟瓦尺的剧烈震动。此外,还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规范作业,避免日照和观测方向处于同一方向上。应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一日之中,上午10 时至下午4 时这段时间大气比较稳定,便于消除大气折光的影响,但在中午前后观测时,尺像会有跳动,影响读数,应避开这段时间,阴天、有微风的天气可全天观测。主厂房内部作业时,由于光线较暗,致使水准仪读数误差较大,甚至有时不能读出铟瓦尺上的数值。因此,在观测时应尽量将标尺安置在光线明亮处,必要时应增加照明设备。
沉降监测基准网平差计算采用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软件包进行,成果取位至0.01mm。表1 为某期水准观测的精度统计。
表1 水准观测的各项精度统计
沉降监测分析应注重可靠性和可行性[7]。首先,沉降点的相邻2 次监测周期平差值的变化小于沉降观测中误差的2倍,则认为该点没有发生沉降;其次,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时间上的持续性判别,即相邻2 次监测数据相差较小,并未超出极限误差范围,但数据的大小趋势却很明显,始终上升或下沉,则说明已发生变化。
本项目超超临界机组厂区主体重要建筑物采用二等水准观测,包括烟囱、锅炉、主厂房、汽机、冷却塔等共布设487 个沉降监测点,根据JGJ 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DL/T 5445—2010《电力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中重要建筑物沉降稳定判定标准,主体重要建筑物中仅1#、2#电除尘设备年度平均沉降速率最大值>0.01mm/d(沉降稳定标准),1#、2#电除尘设备沉降尚未稳定,仍需进行跟踪监测,其他各建筑物年度平均沉降速率最大值均≤0.01mm/d(沉降稳定标准),沉降已进入稳定阶段,可以正常使用。
厂区附属一般建(构)筑物采用三等水准观测,包括材料库、值班室、转运站、栈桥、灰库、水池、水箱等共布设786 个沉降监测点,根据JGJ 8—201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DL/T 5445—2010《电力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中一般建(构)筑物沉降稳定判定标准,附属一般建(构)筑物中仅输煤10kV 配电间盘柜基础、1#脱硫工艺水箱、油泵房油泵基础、1#碱液箱、2#碱液箱2016年度平均沉降速率最大值>0.04mm/d(沉降稳定标准),输煤10kV 配电间盘柜基础、1#脱硫工艺水箱、油泵房油泵基础、1#碱液箱、2#碱液箱沉降尚未稳定,仍需进行跟踪监测,其他各建(构)筑物年度平均沉降速率最大值均≤0.04mm/d(沉降稳定标准),沉降已进入稳定阶段,可以正常使用。
沉降监测是超超临界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管理的重要方面,为厂区安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在沉降监测的过程中需注意4 方面的问题:(1)起算基准点的稳定性十分重要,每次监测开始前都要严格按规范进行起算点的检校,检测无误方能使用;(2)沉降监测点的选择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构)筑物的结构、形状、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3)对于地质基础较差区域,应增加监测点的个数,关键位置以及经常性受影响的位置加密监测点;(4)沉降监测的过程以及数据的处理都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