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灶

2019-11-20 10:02
西江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土灶柴草蒸笼

最近,我回了一趟娘家,见到母亲在用土灶的大铁锅煎豆腐酿。豆腐酿是家乡的特色菜,用土灶、铁锅细火慢煎,方显其色、香、味,那是家乡特有的风味。

去年,父母家建了新房,而老屋的厨房还在,使用多年的土灶也保留着。逢年过节,母亲爱用土灶煎原汁原味的豆腐酿,或熬煮浓香扑鼻的粽子。

乡村的土灶是粗糙的,大都用泥砖砌成,灶面以水泥提浆抹匀。灶头有两个灶洞,中间用铁条分隔。上层的灰烬,只要用烧火棍拨动,就会漏到下层。灶台后方,高高的烟囱穿过屋顶延伸到屋外。灶台和铁锅比邻而造,两口圆形的大铁锅一前一后排列着,前面的主锅烧饭熬粥煮菜,后面的副锅装水,利用前灶柴火的余温加热,通常前面的锅煮好饭菜,熬完猪食,后面铁锅的水也热了,正好用来洗脸洗澡,或者冬天洗锅刷碗。

在乡村,简陋的泥砖木瓦房配土灶更有味道。在墙上钉几枚铁钉,整齐地挂着锅铲、勺子,还有蒸笼、锅盖。两扇竹编的圆锅盖湿漉漉的,散发着米和水,盐和油夹杂在一起的味道。我总觉得锅盖是厨房里最神秘的物件,像传说中的田螺姑娘,她把已知的有关食物、菜肴和未知的惊喜储存在锅里,到了成熟时刻,打开盖来,便变出一桌美味佳肴。灶间,我最垂青那蒸笼,它像无数个“井”字相依相偎,守护着有滋有味的日子。逢年过节,母亲便用蒸笼炊米粉、蒸白助,一家人围在灶间,热闹而欢喜。

土灶,永远与柴草相依偎,灶边堆满了稻草、枯枝叶或蕨苣、松毛。早上起来,母亲扯一把干草塞进灶里,火噼里啪啦地燃起来,不一会灶里的火苗越烧越旺,农家的日子也随着灶火红火起来。烧火做饭,往灶里添柴草有很大学问。母亲教我们烧火,左边放新柴火,右边放点燃的柴火,烧完一边再烧另一边。若是烧煤,得在煤下面按“先细后粗”的方法垫上足够的柴草。

我害怕在夏天烧灶,因为灶火的热浪能将人烘出一身汗。到了冬天,母亲总会让我来烧火。冬天的灶间是温暖的,仿佛母亲温暖的胸怀。在灶边,你可以倾听蕨苣草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树枝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像过年时放的鞭炮。灶膛里熊熊的火苗在燃烧着,红红的火焰映着我的脸庞,那升腾起来的阵阵温暖,让人感觉浑身都是熨帖舒畅的。这时,你会感悟到母亲那浓而不宣的爱意。

炊烟缭绕的厨房是人间烟火的发源地,生活被浓缩在一日三餐油盐酱醋里。土灶台上,摆放着调料、火柴以及照明灯之类。停电时,母亲会叫我点亮灶台上的煤油灯。灯光飘忽,透过薄薄的玻璃灯罩,那一圈投影在灶台上的黄色光斑,是我童年里关于土灶最温暖的回忆。在我小的时候,爱写字的父亲经常在灶壁面上写“清洁卫生”“丰衣足食”“福”等字眼,还会画一些花鸟图案。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身为农民的父亲依旧被炉灶激发出许多生活的智慧。

灶是乡村有趣的物什,它留下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思索,对游子来说,更多的是亲切的乡情。那矗立屋顶的烟囱,在暮色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勾起多少游子的乡思?每次回乡,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在老屋的门前停下来,回味过去那些家家有炊烟萦绕的日子。

土灶,是乡村人家独特的风景,是农妇一日三餐的舞台,炊烟,是农家生生不息的图腾,只要灶台下烟火不熄,生活就不会停止。

对于生命,我常有着无法释怀的疑惑。神话里传说,生命是泥做的。乡村的土灶,是与泥和柴分不开的,垒土成台,烧薪成火。土灶的温度,与土地的厚重坚实和农人的淳朴勤劳是血脉相通的。

一个物件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乡村的土灶是我记忆的阀门,每每看到它,儿时的回忆就会一幕幕浮现,留住了乡愁,延续着岁月。

猜你喜欢
土灶柴草蒸笼
蒸甜粿
土灶的光阴书
老屋
土灶
半自动升降蒸笼
杯水车薪
幸福
卧薪尝胆
好婆家的土灶
一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