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飞
要实现精准教学,首先就要制定有效的目标。模糊的目标会导致低效的课堂,那么我们就要设置科学的、明确的、可检测的有效目标,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每节课都能得到提升。只有努力完成每一堂课的小目标,做到一课一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精准。
课堂引发思考——何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吴忠豪教授说:“语文课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语文。”也就是说语文课文内容不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课程目标也是,不会随着课文的变化而变化,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它的价值;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具有普遍的实用性,也就是对学生而言是终身有用的。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思考:我们到底要教什么?我们到底能教什么?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得到了什么?我们的教学能不能做到精准而有效?
所有的思考都指向我们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目标是不变的,我们的教学要重视目标,更要细细研究目标。只有吃透了目标,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精准而有效。
教师想教什么——科学的目标
教师想教什么?要科学地选择教学目标。语文课究竟“教什么”主要凭教师个人经验去判断和选择,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一部分老师认为这是不必花心思的,因为教师的教参用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只要按课时划分一下就可以了。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也挺重要,那也挺重要,解读文本时发现的课文中字、词、句、段、篇,还有教材的人文教育,等等,一个都舍不得丢弃。于是,课堂变得臃肿,教学难以做到精准而有实效。
教师实际能教什么——明确的目标
教师实际能教什么?要根据学情来更精准地确定目标。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针对学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寻找有个性价值的教学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这样才是“有用的语文”。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功。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说,讲在当讲之处,教在应教之时。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所得。
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可检测的目标
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看目标达成是否理想。课堂结束后,许多教师都会有对教学的反思,却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检测,沒有分别去检测学生的生字词读写、课文朗读、概括课文、了解课文写作特点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我们还缺乏目标达成的意识。
也有许多老师说,有的抽象目标是无法检测的,类似“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这样的目标。但是,教师要明白无法检测的目标就是无效的目标,不知道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目标形同虚设。
在完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文的学习后,我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检测:
1.因为有了预学单的统计,让字词的教学重点明确,所以虽然在课堂只花了很少的时间,但是98%的学生能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语。
2.在课堂上抓住了重点句子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式来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课后80%的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30%的学生在下课时就能背诵课文第三段。
3.课堂的重点让学生学习与运用的就是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整堂课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课后,从全班的课堂小练笔可以看出,70%的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
课堂教学目标在3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成的,可以检测的。它不同于理想的目标,那样遥远,可望而不可即。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注重每一个小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落实,那么我们的教学必定精准而有效。
结束语:
笔者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篇课文进行了反复备课磨课,从漫无目的的课堂到精准有效的课堂,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但是思考也越来越深入:一堂课,目标决定一切,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有路程。只有把握住教学目标,并切实落实到教学中去,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只有科学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为课堂指明方向,才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让每一次教学都指向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