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新
(宽城满族自治县医疗保障局,河北 承德 067600)
近年来,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严重威胁到了育龄期女性的健康乃至安全。西医药物治疗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往往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论述比较独特,常将该病分为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寒热凝滞型、肾虚血瘀型四种分型,并且融入辨证施治的理念[1]。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补肾调周法联合二藤汤灌肠治疗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将114例该疾病患者纳入样本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以2017年10月~2018年9月为病例时间段,将期间在我院院接受治疗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14例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1~56岁,平均(42.16±3.5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2±0.15)年。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3~58岁,平均(42.32±3.6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5±0.16)年。两组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分析的要求。
对照组采用二藤汤灌肠治疗,水煎二藤汤(大血藤、忍冬藤、莪术等)4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补肾调周法治疗:(1)经前期给予归芍地黄汤加减,药方构成:10 g当归、丹皮、茯苓,12 g泽泻、桑寄生、苍术,15 g郁金、赤白芍,20 g山药。(2)经后期给予补天种玉汤加减,药方构成:10 g丹皮、丹参、茯苓,12 g川断、莬丝子、鹿角霜,15 g苍术、香附,20 g赤白芍、山药、杜仲。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两组均经周期10 d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3个疗程。
判定标准[2]:(1)下腹、腰骶等疼痛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下降2/3以上表示显效;(2)各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1/3以上表示有效;(3)症状几无改善,病情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中医学中,慢性盆腔炎属于“妇人腹痛”、“痛经”等范畴,该病“肾虚”为本,湿热为主要病因,淤血是病理产物,湿热瘀结型是常见分型[3]。二藤汤灌肠疗法,是中医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疗时的常见方式,该疗法的应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经局部用药可以直达病灶,达到消除炎症和局部疼痛的目的。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单一使用二藤汤灌肠效果并不显著,临床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医认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关键在于补肾,通过补肾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以提高抵抗疾病入侵的能力。补肾调周法重点目标在于补肾,与此同时还兼顾活血化瘀、疏肝通络等,能够快速地促进血液流通,减少血液凝结,从而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说明了在而二藤汤灌肠的基础上,给予补肾调周法治疗可以提升效果,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采取补肾调周法联合二藤汤灌肠的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