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钊生平与艺术概述

2019-11-19 05:51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书法

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平湖人,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1925年曾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王国维助教,后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潜心研究中国文学,专攻汉魏六朝文学及清词。教学之余,于书画艺术始终孜孜以求。1960年应潘天寿院长之邀,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古典文学。1963年主持创办书法篆刻专业,1979年招收国内首批书法专业研究生,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陆维钊书画兼工,书法多得力于“三阙”、《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石门铭》等。行草书遒劲生动,方圆相济,开合自然,富于书卷清气。又精隶书,晚年独辟蹊径,将隶书的扁方形体与篆书的圆转笔法融合在一起,自创一种介于隶、篆之间的新书体“竵扁”书,在书坛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其画山水、花卉、竹石,亦能师古人而脱其樊篱,自成家数。著作有《中国书法》《书法述要》《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陆维钊诗词选》等,以及《全清词钞》(协助叶恭绰终其稿)。除文学诗词及书画艺术以外,陆维钊在中国古典戏曲、地理、古琴、考古、中医学、篆刻等方面都有着精深的造诣。

陆维钊在杭州韶华巷寓所作画

陆维钊首先是一名诗人。他自幼受教于祖父,诵读经典、写诗填词,可谓启蒙,为古典文学之路打下扎实基础。少年时进入秀州书院,因文才出众,与同学胡士莹、徐震堮并称为“嘉兴三才子”,未及弱冠便写下“曾记狂吟登绝顶,万山青拥一诗人”的诗句。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师从王国维、柳诒徵(翼谋)、王瀣(伯沆)、吴梅(瞿庵)诸先生门下,担任《史地学报》主编,并时有诗文发表。中年时活跃于沪间词人社集“午社”,并协助叶恭绰编纂《全清词钞》四十卷,被叶恭绰誉为“能终全其事者,唯有陆维钊一人”。

陆维钊工诗既久,用功勤,数量多,故成其诗词学问之精深。与众名人诗词交往甚密,可知其诗词的认可度极高。陆氏一生创作诗词逾千,作诗时间跨度长,部分收录于《陆维钊诗词选》。诗词遵循传统诗教,诗风追求平淡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格律严谨,题材上独尊正格,五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以及歌行都精。其词所用词牌达三四十个之多。此外散曲也有十余种不同曲调,驾驭平仄能力高超。陆维钊有诗人特有的气质和品格,民族的命运、生活的变迁、先贤的业绩、人民的苦难、亲人的聚散、友情的纯真、山河的壮丽,无不引起他心灵的回应,表现在他诗歌的字里行间。他的诗有历史厚重感,充满了丰富的生活体验与独特的感悟方式,意象的描绘与意念的表达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学素养。

他晚年以书画闻名于世,其书画成就与扎实的国学功底及诗人的涵养密不可分。只有拥有深厚学养的肥沃原野,拥有多学科广博知识的高山,书画之树才有扎根之所。诗词与书画本是同根而生,性情、学养、胸襟为之源,发之于声吟诗填词,寄之于形写字作画。《林泉高致》有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书画皆为真实情感的流露,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诗人的情怀与趣味使得陆维钊的书画具有文人特有的气质和魅力,而书画的求变创新,也必然借诗情激活创造力,从而独创一格,获得更为深厚的内涵。在晚年的词作中,他续用“万山青拥一诗人”印,足见“诗人”这一身份在其内心深处的厚重分量。

陆维钊酷爱书画,广临历代名迹,功力深厚,范围极广。自运之作,从来不苟随流俗。

陆维钊初期法乳魏碑,用笔坚实,气机流宕,而无丝毫矜张气息,自云篆书参法“三阙”、《三公山碑》、《禅国山碑》,不规规于秦刻石旧体。隶书着重汉代早期各题刻,倾向高简浑朴一路,笔力沉着,不专一体。以隶入篆,以篆入隶,用隶书体势写篆书的结构,加之草书的笔意气息,融篆、隶、草于一体。沙孟海评论:“使人感到纯乎学人手笔,饶有书卷清气。无论大小幅纸,不随便分行布白,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有时碧山人来、脱巾独步,得心应手,各有风裁。”20世纪60年代中期,陆维钊的隶书已经成熟,其中“抽宝剑、缚苍龙”“同心干、放眼量”诸联,笔力千钧,龙威虎镇,气象万千。然陆维钊不满于已有成就,欲创造一种将篆隶融合为一的新书体。其外形略成扁方,且偶有波磔,似隶,而实严格按照篆文笔画重新解体,又以草书之气势运而出之,人或称“扁篆”。“竵扁”是借用古书体名,然古之竵扁,今人已见不到。陆维钊晚年独新创此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圆熟而有精悍之气,凝练而具流动之势。曾被称之为“陆维钊体”,现已称为“扁篆”,沙孟海称赞陆维钊是“当今的蜾扁专家”。这是陆维钊在书体上的重大突破与创造,也是对当代书坛的杰出贡献。章祖安称陆维钊:“真、草、隶、篆,无一不精;擘窠蝇头,均造极则。以一人而兼长兼精如先生者,并世无第二人。”

绘画对陆维钊而言,主要是文人修身养性的手段,重在创作过程中获取的美之感受。其尤长于山水,用笔劲健,得力于书法。早年致力于学习“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二石”(石涛、石谿),于王石谷寝馈尤久,盖以其画一笔不苟,各法精备而无所拘滞也。虽取道石谷,而自有变化,用墨清丽,且多用水,即使石壁峻峭者,亦极苍润秀雅。中年学“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晚年尤爱黄公望与王蒙,以水墨写意,略加赭石、花青随意点染,用笔兼取八大山人之法,用墨旁及董其昌。曾临全幅《富春山居图》数遍,今所见陆维钊山水画多矾头者,便是黄公望的特色,但于树石旁多做披麻皴或加渲染,又不囿于黄子久之风。

陆维钊作花卉,笔势奔驰。最长画竹,用草书法,劲悍独至,亦有极娟秀者。“墨竹所含,全是书法的血分”,画法通书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其风貌近赵之谦而增老辣,笔墨近吴昌硕而饶清峻。陆维钊无论山水还是花卉,都赋予人格精神,无不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史学养和书法功底。夏承焘称陆维钊的艺术成就“艺苑推三绝,书林想百围”。

陆维钊幼年即习《多宝塔碑》,青年时代潜心南北朝的碑志,于《爨宝子碑》《张猛龙碑》《爨龙颜碑》《石门铭》《瘗鹤铭》《云峰山刻石》得力尤多。陆先生尝曰:“就学习而论,学魏而有得,则可入神化之境;学唐而有得,则能集众长,饶书卷气。此其大较也。”陆先生楷书以晋、南北朝为尚,而兼取众长。其用笔方圆兼能,朴重而不失飞动,疾涩中笔势映带、先后往复、意味深长;结体舒展,错综俯仰 ;章法绵密,浑然天成,浓淡枯润中神采俱现。对碑的长期浸淫奠定了陆维钊书法气势峥嵘,跌宕奇肆的气象。他的大字力能扛鼎,小楷也别具一格,深得六朝墓志情趣。沙孟海说:“陆先生的魏碑写得极其自然,无一点习气,诚为大家。”

对于魏碑的学习,陆维钊曾有一段精彩论述:“如对模糊剥落之碑版,不能窥测其用笔结构者,其想象力弱,其学习成就必有限……想象力强者,不但于模糊不生障碍,且可因之而以自己之理解凝成新的有创造性的风格,则此模糊反成优点。”强调了心灵和想象力的重要性。从陆维钊书作亦可看出,其所临魏碑,参以己法,遗貌取神,风规自远。与拘泥于“师古”的碑学家相较,陆维钊对碑学的浑化,更体现了碑学的内在精神和书家本体的个性表现和独立表达,具有现代审美精神。

陆维钊早岁即学篆隶,之后在篆隶书上用功甚勤,隶书不仅临写《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乙瑛碑》等汉代诸名碑,还着重汉代早期各题刻。他的隶书既浑朴厚重又高古简逸,如擘窠大字《冲霄汉、起宏图》一联,笔力千钧,龙威虎镇;《赵云崧咏史诗》翰逸神飞,气象万千。陆维钊于篆书亦喜高古雄浑之风,如《石鼓文》、《琅琊刻石》、“三阙”、《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晚年,他更是突破了字体的限制,将篆隶书融合,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竵扁体”。

他的“竵扁体”,根植于深厚的文字学素养,得力于《石门颂》、《石门铭》、《天发神谶碑》、“三阙”,并吸收新出土的彝鼎碑石、帛书竹简。这种“竵扁体”的特点是:体势扁方接近隶书;字法依从篆法,笔势以篆书为主,偶有隶书波磔,又以草书之气势运而出之;左右结构的字,往往变化高低,务使参差不齐,左右两部分拉大距离,而与旁边字靠紧,因笔势映带,结体呼应,并无支离之感;整体布局行距紧字距宽,甚至取法金文的参差错落,甚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趣。从用笔到布白都突破了传统篆书的装饰性,而扩大了千变万化的写意性,形成了跌宕超逸、遒劲苍茫、茂密萧散的独特风格。沙孟海对此赞曰:“前代金石遗文中偶有方体扁体岀现,宋元人叫‘蜾扁’,徐铉、吾丘衍等认为‘非老笔不能到’。我曾称赞陆先生是当今的‘蜾扁’专家,他笑而不答,我看他是当仁不让的。”

陆维钊的行草书立足于北碑篆隶书,与当时盛行的帖学之风相比,他卓尔不群,特立独行。但陆维钊于艺事,并无门户之见,于书法也不喜讲碑学与帖学之别。他虽以碑学为宗,又能广泛深入地借鉴帖学,他认为“碑可以强其骨,帖能养其气”,虽至晚年仍力学不倦,尝临《兰亭序》一百余通,故其行草书既有碑之磅礴浑实,兼具帖之清和婉畅。其行草书用笔坚浑厚重,以骨力胜,不囿于帖学之温婉流转,而是刚狠截折,多以方笔为之,同时将篆隶书圆浑的用笔参入其中,方圆、转折对比辉映;结体务使俯仰向背、跌宕多姿,字与字之间既有字势连接,同时也有笔势映带。他的行草书将松紧、疏密、收放、徐疾、枯湿等多种对立因素极大的夸大对比又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将行草书之艺术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通篇一以贯之,从下笔落墨,一如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纯是个性化的生命元气有节律之鼓荡与奋发。《周总理诗》章法打破行的界限,交错避让,如乱石铺街,又浑然一体,纯是元气一团;《天地关山》一联更是老笔纷披,变幻莫测,万千磅礴入纤毫,有“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之势。

陆维钊 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纸本 1978年释文:嘉靖戊戌冬十二月望,试景耀流辉砚、姚士诚兰蕊笔写此跋,计丁亥迄今已易十二寒暑矣。小楼雪霁,晴日映窗纸,几案净洁,展舒三次,殊发佳兴。八十老人微昭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陆维钊 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17.5×5.5cm 纸本 1976年释文:嘉靖戊戌冬十二月望,试景耀流辉砚、姚士诚兰蕊笔写此跋,计丁亥迄今已易十二寒暑矣。小楼雪霁,晴日映窗纸,几案净洁,展舒三次,殊发佳兴。七十八岁老人微昭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陆维钊 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23×3.7cm 纸本 1974年释文:嘉靖戊戌冬十二月望,试景曜流辉砚、姚士诚兰蕊笔写此跋,计丁亥迄今已易十二寒暑矣。小楼雪霁,晴日映窗纸,几案净洁,展舒三次,殊发佳兴。七十六岁微昭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陆维钊打破书体间的界限,合而化之,对碑帖融合的成功实践,大大地拓展了书法的表现领地。他在无所不用其极的艺术表现手段中,将充沛的个人情感在纸墨间尽情挥洒,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界。

陆维钊自1925年进清华国学研究院任王国维助教始,至去世前被授予教授职称,一生从教55年,于书法教育亦有二十余年。除了教古典文学和书法之外,他还是个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绘画、历史、地理、哲学、中医、戏曲、乐器等有着深入研究。他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教学,治学严格,一丝不苟,对学生对自身亦是如此,严师是学生对陆维钊的第一印象。教书先教做人,再教学问,后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书品即是人品,是陆维钊一生的教学主张。除此之外,陆先生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和各种知识的学习。

陆维钊 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25.5×19.4cm 纸本 1974年释文:嘉靖戊戌冬十二月望,试景曜流辉砚、姚士诚兰蕊笔写此跋,计丁亥迄今已易十二寒暑矣。小楼雪霁,晴日映窗纸,几案净洁,展舒三次,殊发佳兴。茂苑文嘉休承识。七十六老人微昭陆劭试目力。是年夏五月,为癃闭动手术,十分冒险。钤印:陆维钊印(白) 微昭游艺(朱)

陆维钊 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11.5×5.3cm 纸本 1974年释文:嘉靖戊戌冬十二月望,试景曜流辉砚、姚士诚兰蕊笔写此跋,计丁亥迄今易十二寒暑矣。小楼雪霁,晴日映窗纸,几案净洁,展舒三次,殊发佳兴。茂苑文嘉休承识。 七十六老人微昭陆劭钞录以试目力。是年夏五月为癃闭开刀。

陆维钊 录文嘉《书怀素〈千文〉后》 25.5×5.3cm 纸本 1974年释文:嘉靖戊戌冬十二月望,试景曜流辉砚、姚士诚兰蕊笔写此跋,计丁亥迄今易十二寒暑矣。小楼雪霁,晴日映窗纸,几案净洁,展舒三次,殊发佳兴。茂苑文嘉休承识。 七十六岁老人微昭陆劭钞录以试目力。是年夏五月,为癃闭动手术,开刀腹腔深处,十分冒险。

1926年陆维钊任浙江省立女子中学国文教员,1927年任江苏省松江女子中学国文教员。他热爱教育工作,备课认真,对教学极端负责,注重教书育人,关心学生,以身作则,讲课清晰生动,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在松江女中授学期间与徐震堮、施蛰存、王季思等共同编写《当代国文》一套十二册,由上海中学生书局出版,供江苏全省中学做教材用。1942年任上海育英中学国文教员,受聘上海圣约翰大学,任中文系副教授。1945年应竺可桢校长之邀,到浙江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在浙大中文系执教期间担任课程门类众多,学科跨度很大,包括《历代文选》《现代作家作品选》、《读书指导》《写作实习》《文字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同时主持编写过《晚清诗文专题纲要》,供进修生做教材使用。此后在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任教期间,教授中国古典文学课,并和夏承焘、王焕镳、胡士莹合编《中国文学史(古代部分)》。

陆维钊真正从事书法教学和创作起始于1960年。是年陆维钊应潘天寿院长之邀,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任中国画系副教授。1962年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刘江等一起筹建我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并主其事,主张学书应碑帖齐下,认为“碑可强其骨,帖可养其气”,从传统中博采众长,相互借鉴。1979年陆维钊与沙孟海、诸乐三、刘江、章祖安五人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招收全国第一批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认真教学研究,直至1980年1月逝世。在书法教育上,陆先生主张要先入后出,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才能创新。他教学严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和造就书法篆刻人才,为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我国现代书法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沙孟海在纪念陆维钊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言称:“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由陆先生负责,开始是招大学本科生,以后招研究生,他花了好多心血,打下了基础。在中国书法史上开办书法专业,陆维钊立了第一个大功。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
书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