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理论视角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11-18 01:44成方杰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8期
关键词:淄博学院区域

成方杰

[摘           要]  在阐述淄博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和非均衡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指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且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以淄博职业学院为例提出基于非均衡理论的人才培养途径。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高职;非均衡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148-02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追求均衡性,虽此政策一度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无法避免地使教育出现了“千篇一律”的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种模式已偏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国家政策作为系统化规则,社会经济活动有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努力探索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等多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3]。”淄博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更应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一、淄博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政策层面

学院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000余个,虚拟实验实训和虚拟工艺项目51个,立足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在2017年被评为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

(二)校企层面

学院2012年牵头组建淄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现有成员单位99家,业务范围涵盖17个产业领域,已有11家行业协会加入集团,实现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此外,学院还与淄博经济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并通过集团化运行,校企共同制定教学标准,实现了互利共赢。集团院校与30余所境外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20余家境外企业达成实习就业协议,合作培养学生1000余人,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年均培训70000余人次。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校企深度融合,我院创新人才的培养紧跟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据校企双方的问卷调查及毕业生跟踪结果表明,该专业98%以上毕业生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说明我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教学层面

学院本着以应用为导向的原则,提出了教书育人模式的“双主体”——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共同担任学生导师,将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将教室“搬到”企业,教师在企业开展教学,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士实行“双向挂职”,专业人士可担任技术专业教师,学校教师也可担任企业技术顾问等;学生的毕业论文由学院和企业共同指导并组成论文答辩小组,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如今高等教育的影响

本理论在国外研究较为成熟,纵观相关文献,非均衡发展理论可根据发展阶段的适用性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时间变量的,例如1957年缪尔达尔提出的循环累积因果论,后由卡尔多等人发展并具体化为模型,里昂惕夫在吸收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关联理论以及1950年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等,都是不平衡发展论的依据;另一类是有时间变量的,以1965年威廉姆逊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型理论”(先恶化、后改进)为代表。

非均衡发展理论(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隶属经济学理论的研究,非均衡是相对于均衡而言的,其实质是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4]。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昂·瓦尔拉斯(L.Walras)所阐述的均衡提出质疑,他认为:“市场机制中不仅包含价格机制,还有数量机制,同时劳动市场也是不均衡的。”该理论本质上是一种非均衡理论,之后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金德伯格、罗斯托等人也都主张这一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逐渐形成体系,在初期,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并据此来指导制定经济发展目标,之后被逐步引入教育发展理论中来,但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并不能只单单依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受到政府、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受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制约,普遍采用一种均衡化的统一模式进行管理,毋庸置疑,这种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策略,但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协调各方和区域之间的差异,运用“非均衡理论”来达到高等教育的一种“均衡”。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对淄博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2018年,山东省48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共54414人,淄博职业学院共招生2110人,占到了3.88%的比例[5],招生人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最多,占比例最大。本院毕业生虽对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支撑了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上海、广东等职业教育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正如顾明远所指出,现阶段我国高教发展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不重视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把自己的办学活动游离于社会之外;二是脱离本校的实际,盲目升格,好高骛远。这种现状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利于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6]。”因此,如何借鉴区域经济学的非均衡理论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重新思考以政府为主导的均衡分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长久以来,高职教育办学的社会效益低,缺乏应有的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导进行均衡配额所导致的。现如今区域高等教育多倾向均衡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对现实环境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了排除,如地域之间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基础以及政策等;二是忽略了发展中的变量,总是一味地追求配额化的均衡,像是达到财政经费投入的均等、学科专业建设和招生规模的均等化,以及学位点建设等,这虽然看起来实现了区域间的教育公平,但实质上是牺牲发展的效益来实现的[4]。据美国学家高等教育和社会学教授Burton R. Clark研究表明:“完全均衡分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往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这其中涉及的所有经费支出都要通过严格的审查,通常有抵制改革的惯性,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进行变革[7]。”政府这种传统的完全均衡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变革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根据凯恩斯的非均衡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通常处在一个非均衡的状态,只在特殊情况下才呈现均衡状态。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hman)提出了“极化效应(Polarization Effect)”和“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这两个理论解释了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在经济发展初期,通常呈现“极化效应”,一个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在交通、工业、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能获得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而“涓滴效应”则是先发展地区通过吸收劳动力、投资、价值观念影响等渠道,来辐射带动周边或其他区域的发展,从而对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达到互相强化的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如深圳、大连、烟台等沿海城市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也有诸如西安、洛阳、北京等历史因素浓厚城市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区域高等教育不均衡发展,一方面要防止发展的“极化效应”,增强“涓滴效应”,促进多元化,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多方干预,防止与其他区域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只有不断保持区域高校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力,才能为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三)有利于实现开放性创新教育模式

2018年12月12日,淄博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百名企业家百名工匠(大师)进校园行动启动仪式在淄博职业学院举行,首批16家职业院校率先“结盟”,校城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作为淄博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双百进校园”活动也成功启动。

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学习实践中非常需要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加入,并通过政府从中联系、周旋。打破了传统的只由学校向社会输出人才的“单向均衡”人才培养模式。虽然现如今的情况是大多数学校处于主动地位,行业协会甚至政府的参与积极性很低,但在今后可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性和服务性以及积极转变行业协会的传统观念,来实现高职教育重构人才培养过程,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进行无缝对接,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产教”深度融合。

四、结语

在学院创新工作中,一是要发扬务实精神,注重工作实效,二是要有担当意识,三是规划建设创客工作室,四是要将创新创业工作与特长生培养相结合,加强高端学生的培养,五是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预算工作。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和自身成长规律的研究,应建立与完善职业院校升学机制,拓宽毕业生升学渠道,创新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整体性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信息化应用成效及特色创新,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学院精细管理、智能服务和个性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创新型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陈菲.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論的江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7(1):59-62.

[2]李永胜.培育自主创新的社会生态环境[J].社会科学论坛,2006(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4]刘剑虹,熊和平.非均衡理论视域下区域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13(5):101.

[5]高职单招网.淄博职业学院2018年单独招生热点问题解答[EB/OL].http://zibo.sdchina.com/show/4091577.html.

[6]顾明远.区域大学的使命[M].甘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

[7]Burton R. Clark:Perspectives on Higher Education Eight disciplinary and Comparative Views[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0-10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淄博学院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诗意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