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是 李祯
[摘 要] 在阐释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涉及高职专业教学的四个质量要素:学生、教育者、课程、专业,得出提升高职专业教学质量的办法——着力点(课程建设)、质量标准(湖工职院特色标准)、工作方法(PDCA改进循环)、体系保障(合力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PDCA改进循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038-02
一、提升高职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教育对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专业人才培养塑造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专业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对行业趋势和职业发展的洞察力和适应力。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总书记讲话从四个方面提到质量——“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提高教学质量”。质量的载体可以是产品、活动、过程、组织、体系、人,或是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专业教学质量涉及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过程、课堂教学组织、教师、学生等方面。从质量管理角度来看,需要满足固有特性繁多且相互交织,需要运用系统化办法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质量水平。
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是新时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适应育人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推动专业发展向符合质量特性的人才培养阶段转变,将助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技術技能得以传承,有效促进就业创业。
二、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分析与思考
毫无疑问,学生、教育者、课程、专业是影响高职专业教学的质量要素。
(一)学生:教育要面向学生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
资本论中论述过织布工与机器之间的斗争,工人在机器应用下受排挤,被推入初级劳动部门。机器体系的进步,最终使剥削劳动力在内涵和外延得到加强。事实上,当人们具备工业时代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思维,制造业反而衍生出更多乃至更高薪的工作岗位,这种变化对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仍有启发作用。
当技术领先于教育,从业者被甩在技术之后,社会阵痛由此加剧。人工智能技术和量子理论的应用快速发展,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时代。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对能够预判的技术变革尽快采取行动,并从现阶段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应对挑战,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承担责任。
(二)教育者:恪守教师本分,精彩每一堂课
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教师法中也明确,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在一般价值认同里,教师的本分就是上好每一堂课,并让每一堂课精彩。精彩是听课者的感官感受,而评判教学质量则可从课程的信度(稳定性、可靠性)、效度(有效性、吻合度)和可行度(可行性)三个维度来分析。教学对这三个维度的满足程度,也是教学诊断、质量提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专业培养计划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一系列课程组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则从课程教学效果中体现。所以,高质量课程教学是教师应尽的本分,而课程是否精彩(高质量)则是对“怎么培养人”问题的践行。
(三)课程:标准引领,质量为先
我国2010年以来逐步构建涵盖专业教学标准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力图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标准是对质量特性的技术规定,是质量管控的基础,为提升质量水平提供保障。标准执行状况将直接影响质量水平,而质量管控本身就是在贯彻标准并将标准付诸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下的重要环节,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是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石。将地域行业产业特色与国家课程标准、学校专业教学传统充分融合,将促使标准落地生根并符合区域人力资源需求和校情、学情。这是课程推动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依据。
(四)专业:尊重规律,鼓励交叉
规律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必然联系。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专业发展规律,是构建高职专业教学质量提升体系中必须遵循的法则,也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在从业过程中应遵从的一般准则。在产业革命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多个领域交叉协同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弱化因专业划分形成的屏障,以骨干专业建设为抓手,突出专业传统特色,促进专业之间交叉融合,从而服务产业升级需要,从而使专业群之间协同发展、促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三、如何有效提升高职专业教学质量
(一)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着力点——课程建设(以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
质量提升驱动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完成任务学习动力,从而推动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构建“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新方式,将符合信息化实践特征的内容融入基础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实现对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教学标准自动调速系统、运动控制技术等课程提供支撑。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持续优化,通过融入虚拟仿真实训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的掌握相互促进,通过使用雨课堂、学习通等信息化平台使教学更为人性化。教师能适度做到放开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课程建设带动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湖北工业职院以建设国家优质学校为目标,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立项建设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等一系列优质核心课程。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在建设初期力求能服务相关专业群,谋求专业上的协同发展。为适应职业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趋势,课程建设将在技能大赛引领和推动下(如“国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和“国赛”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质量、專业办学水平将能够量化,以此彰显课程建设对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
(二)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衡量尺度——湖北工业职院特色标准
2018年教育部推动对高等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全面修订,使职业教育标准科学系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国家标准的确立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引领作用,是一种可量化、可监督、可比较的规范。在标准文本中提及“可以依据区域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留给职业院校制定自身特色标准的空间。地处鄂西北的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与二级学院专业教学传统,制定湖北工业职院特色专业教学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养成标准意识,在教学实施中完善标准实施机制,使标准成为衡量工作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尺度。
(三)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工作方法——“PDCA”持续改进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常从院系、专业、教师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开展教学质量管控,某种程度上质量提升的意识与动力不足,缺乏有效驱动机制;质量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约束,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对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手段缺乏学习和应用,制度得不到落实。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循环)”工作方法是化解上述难题的新思路。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谋求更紧密的前后课程关系,使知识与技能在课程中能延续与发展。课程体系中一类技能或一类知识就可以建立一个课程组,通过教学内容的延续密切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递进式教学实现学生阶梯成长。二是在课程层面通过使用教学质量管理网络平台使“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过程在学校、学院、专业、教师四级共享,让数据支撑质量提升。三是专业教师应能完成“知识技能链”相关专业课程组教学,让前导课程教学效果在后续课程中得到检验。检查不再单纯为检查,检查服务总结,总结推动下阶段提高。四是强化服务于专业群的基础课程教学,让课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过程在多个专业教学中滚动,使同一课程的差异化教学能够服务多个专业。五是系统化落实教学质量提升,需要学校结合校情实际制定能够落地做实的规章制度,以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服务于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体系保障——合力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将使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职业新形态正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应运而生。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提出的“教育2030框架”,学校教育仍是人职业发展所需创新力、道德和责任的重要来源。2018全国教育大会对“立德树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刻阐述,为人师者自当率先示范。日常教学的专业、规范、敬业是教师对职业素养的诠释,校园服务的细致、热心、奉献是对职业道德的无声引领,教辅人员的力行、守信、合作是对职业操守的用心展示。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环节,构建合力育人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体系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根保.现代质量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1-17.
[2]安德烈亚斯·施莱歇,王涛,肖思汉,等.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2):3-18.
[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492-528.
[4]徐川.以育人合力彰显思政工作实效[N].光明日报,2018-10-11.
◎编辑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