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6日14时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一隅,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战略重型运输机(简称“大运”)滑向起飞线,稍停片刻,开大车,起步,加速,抬前轮,主起落架离地,飞机完美起飞。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15时整,“大运”稳稳地降落到跑道上,减速,停稳。至此,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成功完成首飞。
大型运输机,一般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军用运输机。运输机按用途可分为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两类。国际上,战略运输机主要指能胜任洲际在内的远距离投送,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吨,载重超过40吨,正常装载航程超过4000千米的大型军用运输机。
运-20飞机,中国编号为Y-20,绰号“鲲鹏”,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20吨,最大航程为7800千米,满载条件下的航程为4400千米,最大飞行时速达到了800千米,属于典型的大型战略运输机。运-20的成功研制,极大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略运输能力,成为中国航空工业技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生产大飞机,特别是大型军用运输机,是我国几代航空人的夙愿,但在实施过程中经历了颇多波折。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空运力量主要由国产轻型运输机运-5担当主力。运-5是我国首款自行制造的运输机。其运载能力小、航程短,但具有运行费用低,飞行稳定、起降距离短等优点,至今仍是我国最常见的空运机种。
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意识到了军事航空运输的重要性,提出了“大搞直升机、大搞运输机”的方针,并结合当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先后研制了体量更大的运-7和运-8运输机,批量装备部队。
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地域日益广阔,战争节奏日益加快。我国幅员辽阔、边境线/海岸线漫长。然而,运-5、运-7和运-8均属于轻型或中型短程运输机,难以满足远程空运的需要。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从俄罗斯进口了20余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用于部队、装备的调动以及救灾物资的紧急输送,形成了一定的航空军事运输能力。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军队的空运力量已远不能满足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求。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发展一款国产的远程大型军用战略运输机迫在眉睫。
于是,2006年,“大运”飞机被正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6月,国产大型运输机项目正式立项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7年立项,2013年1月实现成功首飞,2016年7月正式列装部队,与同类型的运输机相比,运-20的研制速度不可谓不快。
不仅如此,体量庞大的运-20,性能也非常优越。运-20在设计上综合参考了美国C-17和俄罗斯伊尔-76两款重型运输机,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悬臂式上单翼设计,4台发动机。目前使用的是WS-18型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约12吨,将来会统一换装国产WS-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量产版运-20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荷55吨;一旦改为WS-20发动机后,最大起飞重量即可扩增到240吨,最大载荷可以扩增到66吨。
由于运-20的尺寸与伊尔-76接近,其诸多性能指标也以伊尔-76为参考目标,并较伊尔-76更为先进。得益于货舱面积的提升,运-20的载重量有所超出。此外,运-20采用了超临界机翼。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运-20取得了更大的载重能力和远航能力。
要实现这一系列优势指标,我国的研究人员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因為“我们将要研制的飞机,要从数十吨一下子跨越到200吨级,技术难度不是增加了几倍,而是增加了一个数量级”。为此,飞机研发人员攻克“六大关键技术”“两大难点项目”、400多道技术难关,一举实现了多项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填补了我国在多个领域里的空白,而且还将衍生技术应用到了其他型号的飞机中。
可以这样说,在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大运人”用一个个数模、用一颗颗铆钉、用一腔热血、用一片赤诚,书写了一段关于腾飞的传奇。
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装备数量、技术水平、运载效能,是衡量一国是否具备战略空军能力的重要标志。国产运-20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00吨级,最大载重量为66吨;200吨级意味着运-20是中国研制的最大的飞机,标志着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大飞机强国的行列。
运-20属于大型军用运输机中的战略运输机,同时具有战术运输机的功能。其空运不受地形、水文条件的影响,可以跨越许多被其他运输手段视为天险的障碍,将人员、物资运输到急需要的地区,不仅有利于我国抗震救灾中的救援运输、国家建设装备运输,还将提高部队的快速响应速度和能力,甚至可以作为其他方面的空中载体,具备战略空运能力。
信息时代,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大型电子战飞机被称作“军事力量的倍增器”,属于“关键的少数”,这些关键装备都是由大型运输机改装而来的。因此,运-20还可以改装成预警机,应用于维护我国领海主权、保障海上权益、加大海上防御纵深等行动中。
此外,将运-20改装成我国急需的空中加油机也具有很好的前景。 (沈海军)
【责任编辑】赵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