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琳
10月26日傍晚的郑州,阳光温柔,秋高气爽。
虽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从二七广场地铁站A出口走出来的谢先生还是被眼前的人山人海震惊到。作为在郑州生活了40多年的本地居民,他当然知道二七广场是郑州的知名商业区,肯定人流拥挤、不好停车,所以才选择了乘地铁。但没想到许久没来过的二七广场,拥堵程度依然超出预估。特别是在看到为了乘坐地铁而在广场上蜿蜒了足有五六十米长的队伍之后,他更是对如今的二七广场有了新的认识。
陪着女儿在周边的店铺转了一圈之后,他们来到了过街天桥上,时值18点整,耳边响起了熟悉的歌曲《东方红》的旋律,二七纪念塔随着整点报时的钟声一点点亮起来,百年德化商业步行街和四周林立的商场慢慢变得五彩斑斓,眼前的二七广场霓虹闪烁,俨然就是一个不夜城,热闹程度堪比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
顺着人流来到百年德化风情购物公园里的美食街,到处都是人,一楼的小吃店外鲜有无人排队的情况,二楼三楼的每个餐馆外面都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在等待就餐,排队的过程中,谢先生在手机上看到一条新闻:《郑州二七广场入围全国十大“夜间CBD”》。
根据10月25日发布的《2019年Q3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的相关数据,郑州二七广场入围了全国十大“夜间CBD”。这份新鲜出炉的数据报告首次提出了“城市夜生活活跃度”评价指标。
所谓城市夜生活活跃度评价指标,分为夜间拥堵、夜间经济、夜间驾车出行、夜间公交出行便利度以及夜间公共出行热度五个维度,从出行的角度对城市夜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这些数据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个城市的夜生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根据交通大数据,全国十大夜间最热商圈分别为:西安钟楼、广州天河南、深圳老街、昆明火车站、贵阳中山西路、重庆纪念碑、长沙五一广场、成都春熙路、南宁朝阳广场和郑州二七广场。
看来,作为新一线城市,郑州发展夜经济的潜力非常巨大,或者可以与广州、深圳相提并论。
从国营夜市到夜间经济聚集区:夜经济的前世今生
在我国,国营夜市可以看作是夜间经济的雏形。195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了《农村夜市》一文。这篇报道虽然仅有285字,但文中用数据表明了夜市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这个中心店开辟了农村夜市以后,平均每天销售商品总金额约增加6%以上。”
经查证,到1979年11月,《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夜市”关键词的报道共11篇,可以说,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已开始重视夜间经济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1979年之后,夜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设立于1984年5月的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开启了市场经济下中国夜经济的1.0版本。
当时有人这样形容西湖路夜市:“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这是中国日益开放、与世界接轨的真实写照。
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每当夜幕降临,数百家临时摊档沿街道两侧摆开,拉上电灯,各式商品,灯光璀璨,人们逛街购物”。尤其是在南方,一批著名的夜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南京的三牌楼夜市、上海的彭浦夜市、厦门的定安夜市等。这些夜市集聚着形形色色的个体户小商贩,实惠的大排档、廉价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满足了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
2000年左右,夜市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然而,这些“野蛮生长”的夜市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占道经营阻塞交通、规划杂乱影响市容、安全隐患难以消除等,阻碍了夜间经济品质的提升。
于是,在之后的10余年时间,一些大城市迎来了夜市关闭潮:2012年8月21日,广州关闭了最后一个灯光夜市;2013年10月21日,南京市运行了15年的三牌楼夜市关闭;2014年,福州市所有24家夜市都被关闭;2016年6月24日,有着30多年历史的北京市东华门夜市闭市……
但同时,中国夜经济的2.0时代迅速到来:许多大城市迅速涌现出著名的“商圈”,比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南京的新街口、广州的北京路等。
夜市被商圈取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城市规范化、精细化治理的要求。也正是在这段时期,许多城市开始研究并陆续出台规范发展夜間经济的相关政策。
今年五一前夕,上海黄浦区任命了“夜间区长”和首批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夜生活首席执行官”;9月7日晚上8点,湖南首个“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天心夜间经济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北京提出设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制度,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发展夜间经济正在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
可以说,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夜市到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催生的个体户小商贩集聚的夜市,再到大型商圈的出现,以及当下各地政府倡导的夜间经济聚集区(中国夜经济3.0版本),夜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繁荣的一面镜子。
从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再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发展夜间经济是必然选择,也是必由之路。
美丽蝶变:始于城市亮化的郑州夜经济
在郑州,除了二七广场,郑东新区的CBD千玺广场,今年也迎来了一次新的蜕变。
前不久,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女士接到闺蜜电话,邀请她晚上到位于郑东新区千玺广场的旋转餐厅吃饭,这家位于郑州地标性建筑“大玉米”58层的旋转餐厅视野开阔、位置极佳,自助餐费用是每人298元,在郑州也算是比较高的消费了。王女士兴冲冲赴约的时候以为餐厅里不会有多少人,没想到如此高消费的场所竟然也有六七成的上座率。
饭后,漫步于如意湖畔,木质栈道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有拍照的,有坐在长椅上休息的,更多的是跑来跑去戏耍的孩童,每到整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大玉米”灯光秀会使大家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当牡丹、龙、少林寺等饱含河南人文元素的图案呈现在“大玉米”上且缓缓变化的时候,总是会引来现场人们的惊呼和赞叹。
充满了艺术气息的“大金蛋”河南艺术中心就在如意湖畔不远的地方,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高规格的演出,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看。
享受着流光溢彩的美丽夜景,王女士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间,原来自己的家乡已经变得如此浪漫而美好。
應该说,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郑州,此轮夜经济的蓬勃发展始于城市亮化。
2019年3月1日,郑州市下发了《郑州市2019年城市亮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打造“中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城市夜景,整体规划设计编制工作围绕“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的设计理念,坚持“简约大气、温和舒适、节约精致、疏密有致”的基本原则,通过对城区景观中心、标志性建筑、公园广场、水系桥梁的建设,打造重点区域及节点的夜景照明精品,从而形成“万家灯火浸暮色,彩珠银链润绿城”的城市夜景,打造出具有郑州特色的亮化名片。具体而言,有三个特点:一是东强,通过郑东新区的CBD、龙子湖,金水东路、黄河南路、农业南路、平安大道、东风南路以及高铁站周边的夜景亮化,特别是“大玉米”灯光秀,演绎出郑州的城市新面貌;二是西美,新建成的地标建筑奥体中心,西边中原区、二七区的陇海路、中原路等的重要楼体进行了亮化,突出西边建设成就和生态建设之美;三是中优,对主城区贯穿市中心的城市主轴,也就是“七桥一路”的亮化。
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带来了景观照明的迭代,于今年8月份完成本轮城市亮化工程的郑州,实现了一次美丽的蝶变。特别是9月份在郑州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更是让郑州人民对夜经济有了深切的感受:郑东新区的灯光秀华丽璀璨,奥体中心的夜景亮化美轮美奂,“七桥一路”的夜景柔美灵动……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夜间灯光图显示,夜间灯光更亮的城市,GDP往往更高。
法国里昂市政府在1980年就实施了《城市灯光规划》,将灯光打造成城市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每年都举行灯光盛会以吸引游客;荷兰阿姆斯特丹在2003年开创性地任命了首位“夜间市长”;英国伦敦在1995年就正式将发展夜间经济纳入了城市发展战略,在2016年年初还成立了由各种政策专家和行业领袖组成的夜间工作委员会。
“综合各方面因素,这次是把商圈作为重点来亮化的,比如CBD的丹尼斯七天地、国贸360等都是重点区域。重点亮化商圈,就是考虑灯光带来的人流对商业的拉动。”郑州市城管局照明管理处新闻发言人王冰说。
在全国争相点亮夜空、积极培育夜经济之际,郑州做到了夜经济量质齐升,晚间购物、餐饮、娱乐、影视、学习……丰富的夜生活使郑州市民夜间消费占比逐年提高。
特色名片:期待郑州的夜经济更璀璨夺目
夜幕降临,位于郑州东站附近的汇艺银河里2000平方米双曲面巨型网红天幕开启,23米高的穹顶之上,逼真的3D画面、旖旎的图案给人带来一种如梦如幻的视觉感受。
据工作人员介绍,汇艺银河里的天幕晚上6时开启、10时关闭,成为吸引客流的主要原因,目前银河里的商铺已经全部驻满,以餐饮、软饮、便利店、音乐酒吧为主。
作为享誉郑州网红圈的打卡胜地,“天幕之下,艺飨街市”,是汇艺银河里的自身定位。这里是年轻人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18岁到30岁之间的青年是夜间消费的主要群体,约占34.3%,“00后”等逐步迈入成年的新兴消费人群约占17.5%。
有人说,夜经济是彰显城市魅力的亮丽名片,“一座城市的人文与经济活力,往往不是体现在白天,而体现在夜晚,‘不夜城是一座城市繁荣与快乐的标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郑州的夜晚被赋予更斑斓的色彩、更旺盛的生命力,夜消费、夜休闲、夜文化在郑州市民生活中已不可或缺。郑州的夜晚不但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好看的。调查显示,近7成郑州市民有夜晚外出的习惯,80%的市民支持老百姓夜间消费,近一半的市民认为“现代化都市一定是不夜城”。
事实上,世界夜经济发源于河南,“一千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中国的开封灯火辉煌”。郑州市民对夜经济也并不陌生,早在1990年的第一轮商战中,亚细亚商场就将营业时间延长至夜晚9点,在全国开夜间消费先河。酒吧、歌厅、茶楼、SPA馆……各种休闲娱乐业态,郑州应有尽有;《禅宗少林》《云水洛神》等原创大剧,在郑州轮番上演;德化步行街、东风渠、CBD、曼哈顿、健康路……郑州的夜晚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流光溢彩的夜景可以欣赏。
不久前由第一财经发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数”显示:郑州居全国夜间生活指数排名第19位。
从榜单来看,郑州的夜生活指数不及周边的西安、武汉等城市,但是,河南一些特色的夜市、夜间商圈、深夜食堂正在悄然兴起,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城市的每个区域都有商业综合体的崛起;“买全球卖全球”在“国际郑”是最真实的体现,而且占据重要交通优势,吃到当天现摘的智利车厘子,买到当天的鲜花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郑州的夜经济已经不局限于市区内了,不少市民晚上驱车去新密吃个炒虾尾、到开封吃个夜市也是很正常的事。
在RET睿意德华中区总经理石俊东看来,目前郑州夜经济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消费类型主要以传统的餐饮+“二场”娱乐为主,类型单一,业态档次整体偏低;二是主要依附于传统商圈,分布较为分散且体量较小,且承载夜经济发展的商业配套不足,夜晚城市活力过早消失。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首先,要研究夜经济的发展规律,研究不同区域内市民夜间经济消费的需求在哪,本地人和商务客人、旅游客人等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是什么。其次,在业态规划、空间规划和设施规划上遵循规律,完善出租车、地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入手,与社会力量结合,扶持建设一批24小时书店;引入青年文化项目进入俱乐部、酒吧、小剧场;开展精品演艺项目;逐步探索开放夜间博物馆、展览馆,从而产生场域集聚,激发年轻人的创造活力。最后,依托特色餐饮街、美食街、品牌餐饮店、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公园、演艺游乐场等,打造一批夜经济示范街区、示范场所。
夜经济的繁荣涉及交通、市政服务、商业发展等多个因素,政府的规划定位非常重要:首先,要注意打造出郑州的专属特色,要因城施策,将本地的特色文化内涵融入到夜经济中,包括文化、旅游、体育等元素,进一步帶动城市活力,提升城市“软实力”,这样不仅能让白天辛苦工作的劳动者体验到夜间带给他们的幸福感,拉升本地居民的需求,还能留住更多的外地游客,延长他们在本地的游玩时间,激发消费潜力。可以通过城市夜景、音乐喷泉、灯光秀等人造现代景点,补充郑州缺失的城市旅游功能,但重点是要跟商业体产生连接与互动。
其次,要意识到文化艺术是夜经济的重要引流剂。夜经济活动包括夜间餐饮、夜间购物、夜间旅游、夜间体育、夜间文创等多个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文化艺术正在成为吸引客流的新利器。例如,纽约文化、艺术类场所众多,大都会歌剧院、林肯中心等每天晚上都会上演形式多样的精彩演出,吸引众多观众。又如,新加坡的仲夏夜空艺术节,是各种灯光秀、艺术展与音乐会交织的盛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可考虑突破郑州主城区无大体量娱乐项目的局限,通过城区大体量商业或场馆等载体,以夜间大型娱乐或体育运动为媒介,增加夜间活动时间,把夜间闲逛人群转化成夜经济参与者,以特色餐饮业态为基础,以主题性演出、大型娱乐项目等为亮点,以步行街、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载体,集聚夜间人气,补充城市夜间休闲新功能,带动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的夜间消费。
最后,还需注意夜间经济管理高度依靠市场自治,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配套公共服务。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均设立了“夜间市长”或类似职位,并成立了相关行业协会,负责协调处理政府、经营者、消费者、居民的关系。同时,各大城市还通过完善夜间基础配套设施、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加强夜间社会治安管理等措施,切实保证夜间经济活动的秩序与安全。
结语
夜经济不仅是城市名片,很大程度上还是第三产业是否旺盛的体现,而第三产业愈兴旺,城市综合实力也愈强。
让郑州的夜经济更繁荣,其实还有很多功课可以做,比如适当延长公交、地铁线路夜间运营时间;打造特色夜游街区、广场、夜市小吃;在条件成熟的景区推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夜间娱乐精品项目……多策并举推动夜经济建设,把市民的夜生活打造得更有特色,流光溢彩的郑州必将越来越有风情,越来越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