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千 刘梦荷 金一呈
溪芽环境教育中心项目位于密云水库上游的河北省承德市汤河乡小窝铺村,项目建设包括室外场地设计和室内改造,最终是将当地废弃的小学改造成兼顾美观和实用的环境教育中心,北京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的同学们于2017~2018完成了校舍室内设计施工并完善了室外景观带,目前仍然在继续推进项目。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无止桥团队的同学们秉持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步。项目实施前,团队成员实地调研,切实了解村民们的真正需求、项目的可行性和难易点。项目进行期间,他们就住在自己设计的住宿空间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项目完成后,同学们是项目的“第一批顾客”,实地体验后,他们又为下一步的建设提出更人性化的改善建议。
整個过程中,同学们要进行裁切板材、找平龙骨、安装面板、拼接立柜、涂刷清漆等工序,还要在建设之外进行相应的宣传工作。来自北交大土木、城规、建筑、数媒四个专业的同学参加这一项目。
同学们很珍惜这次能把自己的设计真正建造出来的机会。当负责设计的小组把方案做出之后,其他组的成员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见。为了做到最好,他们去艺术区实地考察,去木工厂对比不同材质的木板,参考不同的设计风格,最终敲定完善设计。
但现实远比书本复杂,即便是书本上的知识,在运用时也面临着不同的难以预料的情况。作为团队成立以来,第一次牵头项目设计建造的他们,实践经验还不丰富,也出现了错估胶的黏性,导致做出来的成品强度没有达到预期,只能全部抠下来重新做的问题。
项目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实践对知识框架非常强的冲击。同学们共同的感触是在没有了解建设过程的时候,所做的也只是一种设想。但这样的实践对之前的学习积累并不是推翻,而是更好的补充。只有在实践中才会验证一些知识,一些想法。
在团队里,每个人都发挥所长,每个人都是主角。团队分为技术组、后勤组和策宣组。每次例会上,成员们会一起交流一些自己跟进的事情和在设计上提出一些方案建议。所有团队成员在会议中都可以放肆地“头脑风暴”,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大胆地说出来。
除了和同伴的交流,跟村民的交流沟通更是必要的。在经历了频繁的实地考察、调研家访之后,同学们已经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进入了“蜜月期”,同学们有什么需要,村民就会帮助他们。同样的,村民提什么需求,同学们也会尽量满足村民。有的时候,村民会直接说同学们这个设计有问题,同学们应该按照他们的意见修改,这时候同学们和村民也会相互交流、互相理解,最终达成一致。
在建设中,同学们还与当地的孩子们成了好朋友。建设之余,同学们会教小朋友水彩,小朋友们也会带同学们去他们喜欢的地方,比如山里、小道一类的。因为这些孩子们,建设过程中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跟村里的孩子成为好朋友,也是这次项目的额外收获。
一期项目建成后,无止桥团队的成员们又多次回到小窝铺检验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耐心听取当地村民的建议和意见,根据村民的需求和体验改善即将开展的项目二期计划。
责任编辑:陈晓丽